这首歌,一时间将撒拉又带回了那些上学的日子,向别人形容高院,撒拉常常引用海子的诗:我有一间宿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吃饭、上课、散步远望...在一无所有之时已经胸怀天下,救死扶伤。“这一路虽有泪水艰险...”就是这一句,戳中了撒拉的泪点,她很清晰的记得在一个人坐飞机,面对电闪雷鸣、飞机剧烈抖动时的恐惧害怕;她记得那位介绍他过去上学的学长嘲讽的语气和眼光;她记得生日时无人祝福,遇见了不想遇见的画面,躺在宿舍,拉起窗帘,无声呜咽,任由泪水流淌,掐自己的手心,按住痛得喘不过气来的心脏位置,一个人品尝孤寂的滋味。
撒拉不会去美化过去的自己,她真实的有骄傲、自私、幼稚、刚硬、粗鄙的一面。那些家人并没有从小教给她的与人相处的教养,孤独的成长经历中所造成的人际困难等。撒拉有大大的梦想,生活教会她要从小小的每一个行动开始,许多个日夜,她无声哭泣,为心中那个还是幼年期的可怜的小撒拉。
众叛亲离,是撒拉最真实的感受,那时候她最感谢的是学校仍然按时发生活费,虽然有时候会迟一点儿,总体是不用担心的,再就是老牧师总找机会带她们出去拜访,然后找机会好好吃一顿,也能收到一些“白信封”。他每次叫撒拉做一点小事儿,都会特意给撒拉一点路费,撒拉就这样,一天的忧虑一天担,不知不觉已经毕业了。
撒拉很疑惑,大家都是有信仰的人,相处,难道不应该是开心愉快的吗?为什么,有那么多糟心事,为什么总有不痛快的时候?
撒拉属于喜欢理想化的类型,心里觉得什么是合理的,就该是怎样的,当别人没有作出合她心意的回应,她会很挣扎,心累。小的时候觉得快点长大就好了,身边的人就不会再这么幼稚了,不会再作出无厘头的或不可理喻的事了,再也不用和这些人相处了。撒拉没想到的是,长大是长大了,但世界并没有按照她的预期成全她,一路跌跌撞撞,伤痕累累。从潜规则,从人情世故,从迎难而上到知难而退。
最痛苦的不是遇到了坏人,可以坦然的去讨厌和远离,挣扎的是这是一群各有可爱之处的身边人,在一定时间、一定场合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人。是被设定了相互扶持,彼此相爱的一群人。这很难受,又爱又恨。又喜欢又讨厌。又敬佩又同情。又亲近又疏离。
撒拉渴望亲密的关系,又害怕亲密的关系。撒拉喜欢敞开自己,又害怕不被接纳。矛盾挣扎的她就显得很前后不一,她也不想这样。
“各按其时,成为美好!”撒拉急不可耐的一件事就是这个,什么时候,她可以成为那个美好!被自然的接纳,被自然的赞美,在羞涩中仍然欣喜。
敢于放下拘谨、棘刺,也懂得灵巧的保护自己,不惧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