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的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居民的“婚、生、幼、抚、贫、难、老、病、丧、教、孤、残”等各个方面,以下主要介绍社区助残服务、养老服务、家政服务、就业服务等几项。
一、社区助残服务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和照顾,以使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我国是世界上残疾人最多的国家,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残疾人口规模很大,社会所面临的伤残风险不断增加,残疾人口也进入到快速增长时期。截至2006年4月1日,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残疾人增加了2365万,份额占到新增残疾人口数量的75.5%。并且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残疾发生风险也在逐年增大。所以,搞好社区的助残服务,意义极其深远。
(一)大力开展残疾人心理咨询服务
开展残疾人心理咨询服务就是要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来帮助残疾人树立自信心,努力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使其更加珍惜人生价值。特别是社区内的各有关公共服务机构要为残疾人提供优先服务与辅助性服务,使得残疾人能够就近得到各种所需要的服务,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美好。
(二)大力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
要从实际出发,将现代康复技术和我国传统的康复技术相结合起来,以社区康复为基础,以康复机构为骨干,以残疾人家庭为依托,以受益广、实用、易行的康复内容为重点,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切实有效的康复服务,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丧失功能,以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大力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
要注意帮助残疾人就业,使其能真正地融入社会,力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城巿社区中大约有占80%的残疾人参加了劳动就业。这对于保障他们的生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社区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是社区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特别是计划生育的实施,使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标准,当一个国家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该国家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该国家总人口的7%,即可判定该国家已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76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9%。可以看出,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已非常严峻。不但人口老龄化的增速较快,老年人口的规模较大,而且还存在着“未富先老”问题,即我国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1000美元、尚未实现现代化的情况下,就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发达国家一般是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0至10000美元之间、基本实现现代化之后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富老同步”或“先富后老”。因此,当前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已经是“关系国计民生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带有战略性、全局性,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家庭的小型化以及“空巢家庭”的日益增多,家庭的赡养功能正在逐步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迫切需要将社会养老(重点是社区养老)与家庭养老结合起来。
民政部已于2010年积极落实中央关于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各项要求,同时召开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研究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内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目标和保障措施。并继续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试点范围从之前的5个省份扩大到如今12个省份。而且将继续推动建立高龄老人补贴制度,高龄补贴制度将在7个省份全面建立。
社区养老服务主要包括老年家政服务、老年活动服务和老年医疗服务。
(一)老年家政服务
老年家政服务就是指为老年人(特别是那些孤寡老人)提供诸如烧饭、打扫卫生、买米、买菜、送医送药等各项服务,使他们的基本的物质生活能够得到保证,做到老有所养。
(二)老年活动服务
老年活动服务就是指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包括时装表演、太极拳、书法、绘画、各种棋类活动等,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缓解老年人特别是“空巢家庭”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孤独、抑郁、烦躁、苦闷、多疑等情绪。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
(三)老年医疗服务
老年群体向来都是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消费对象。根据有关部门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伤残率为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慢性病患病率为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一般人的3~5倍。因此,要十分注意解决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目前,针对大多数老年人仍愿意在家中安度晚年的实际情况,我国一些城市在社区中普遍建立了家庭敬老室,还为60岁以上、行动不便、身边无子女的老人家庭安装救助电话,使老年人不仅可享受家庭的温馨,而且也能随时得到照顾。社区医院还针对老年人迫切希望送医上门的需要,为需要就医的老年人登记建卡,定期上门服务。这些都有助于解决老年人看不起病、看病难的问题,真正做到老有所医。
三、社区家政服务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不但上班时间要努力工作,还迫切需要有更多的时间来提高自己、充实自己,以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然而家务劳动不仅繁杂琐碎,又需占用人们不少的闲暇时间,因此,许多城市居民都寄希望于通过家务劳动社会化来减轻这一沉重的负担。由社区组织出面来开展家政服务,就是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的一条重要的途径。社区家政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提供家政服务信息
据调查,目前城市中有64%的居民家庭希望获得各种各样的家政服务。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中介服务以及其他种种原因,使居民的需求往往很难得到满足。而社区组织与居民的联系比较密切,对居民的家政服务需求相对比较了解。因此,由社区组织提供各种家政服务的信息,并出面来开展家政服务,可以有效地满足广大居民的家政服务的需要。
(二)开展家政服务活动
开展家政服务活动就是指社区组织开展诸如修理、搬家、送粮送煤、接送小孩上学、介绍家庭保姆和钟点工、护理病人、代购商品、搞家庭卫生、买菜配菜、操办家庭宴席等各项服务,将这些比较繁杂的家务劳动引向社会,帮助解决居民家庭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困难,并保护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
四、社区就业服务
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难题。实践证明,失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正常现象。尤其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劳动力供给量的增加、科技的进步、市场竞争的加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作用,任何国家要想完全消灭失业这种社会现象都是不可能的。但是,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能够承受的限度内,使其不至于成为一个影响社会安定和公众生活的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尤其是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过去存在的隐性失业逐步公开化、显性化,城镇失业率不断上升,失业人数逐年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0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08万人。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失业问题的认识并不充分,承受能力也十分有限,再加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失业问题将成为我国一个需要面对的严峻的社会问题。因此,开展社区就业服务,对解决失业问题的意义重大。社区就业服务主要有以下三项内容。
(一)提供就业信息
社区领导要秉承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积极为辖区居民提供各式就业信息。为了帮助更多的失业人员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社区人员要结合本辖区内失业人员的特点,多方位拓展就业渠道,积极搭建就业平台,让更多的失业人员了解掌握就业信息。
社区人员要发挥贴近居民、贴近失业人员的优势,开展一系列活动。并通过楼道中宣传栏、黑板报,将每月一次与辖区内的用工单位沟通后得到的岗位招聘信息,及时地张贴到各楼道的用工信息栏,便于失业人员及时了解各类招工信息,有针对性地选择工作。其目的就是把用工信息扩大化,做到有用工信息就及时提供给失业人员。通过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社区工作人员能及时地了解失业人员的岗位要求和失业人员自身的一些优势,宣传和认真落实再就业政策。
(二)增加就业机会
1.完善社区服务“挖”岗位。社区领导从社区管理需要出发,成立社区物业、社区治安、卫生保洁、环境绿化服务组织,由此催生公益岗位专门用于安置“4050”人员就业,使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得以安置;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发展了家政服务、托老托幼、小餐桌、小修理、兴办食杂店等社区服务项目,使因故不能外出打工的人员有适合自己的“营生”。
2.招商进社“增”岗位。为解决社区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就业问题,社区领导要发挥区位优势,利用场地资源,降低入驻门槛、明确优惠条件招商进社,增加就业岗位。
3.鼓励自主创业“创”岗位。社区领导要鼓励社区居民自主创业,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这也是社区增加就业岗位的又一法宝。
4.深入驻区企业“搜”岗位。社区部门要与辖区内民营企业签订《再就业合作协议》,用协议的形式把双方的责任与义务明确下来。通过用服务换岗位形式,实现社区就业与企业经济的互利共赢。
(三)开展就业培训
社区就业培训是为失业人员、下岗职工提供的,以提高社区就业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稳定性为目的的职业培训,包括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和社区创业培训。社区就业培训服务于社区就业需求,是再就业培训向社区的延伸。职业指导是帮助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建立新的择业观念、了解就业形势、强化自主择业意识的培训。社区领导要建立指导制度,帮助他们更新就业观念,指导他们制订个人再就业计划。
技能培训要紧密结合社区就业岗位的需求,以环境卫生维护、绿化、社区治安、车辆看管、再生资源回收、商品配送、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家庭装饰、修理、老幼和病人护理等方面为主要培训内容。
社区创业培训以工商管理、税务、企业管理知识、创业意识、营销策略等为主要内容,应重点进行案例分析、项目模块教学,帮助学员进一步选择、确定创业项目,完成《创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