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世界经过数百年工业技术的发展,便捷的远程通讯和交通运输使个人无法再脱离体系存在。作为个体仅需要扮演社会机器中的一个齿轮,便可以便利的获取生存和生存以外的许多需求。密集的人口与不断集中高效的权利统治,人的社会化改造不断的被摆上更高的优先级。在现代化之前的时代,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权利体系并无法保障被有效实施,使得法外之徒和不愿参与社会性生产的个体依然有其生存条件。我们可以从美国西部的历史中找到这一进化过程的痕迹,随着呼啸而至的通讯技术和交通发展,蓬勃的经济吸引人口聚集在大城市,体系也希望藉由劳动力的增加创造更多的价值。密集的人口和单一的生活方式产生的问题必须要由社会性的方式制约,否则会诞生无穷无尽的麻烦。于是道德、自由、平等、合作、非暴力、包容、守法、等等社会化宣传开始逐步改造人口,无数故事印证这样的宣传方式对于思维定型的人群收效有限。这不仅表现在底层依然试图寻找法律的漏洞铤而走险,也表现在高层不按照既定的法律办事选择贪污腐败。如此社会化的进度比表面上更加缓慢,甚至衍生出隐性的社会规则,称为潜规则。
由于社会价值观也类似于生物圈一样存在优胜劣汰的选择方式,竞争能力更高的非社会化价值观便能够在社会化攻势之下继续繁衍。但是有一部分人群对社会化思潮抱有真挚的热情,还有那些成长在社会化宣传之下的,他们选择不接受非社会化的东西也拒绝潜规则的存在。外部那些打破社会规则的行为是他们所谴责的,自身做出有违道德的事情也会感到内疚。
这类人群可以被称作成功社会化的个体,或者叫过度社会化的个体,取决于我们的社会处于哪一阶段。
无数思想家、法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贡献出的理论,无论是唯心主义臆断的,还是理性主义的社会契约论。他们提供的土壤终于结出果实,可目前来看这一成果并未带来理想上的结果。
所有那些成功社会化的个体无时无刻不在苦恼,因为大环境并非是社会化的,相反还在被非社会化的价值观步步蚕食。如果诉诸理论的话,社会化价值观本身是无懈可击的,乃至延续千百年的各种宗教也大力推行,他们一致描绘出一幅美好的盛景,社会化的人类能企及的巅峰。
于是艰难的两条路摆在了成功社会化的人面前,一是投身于非社会化的大潮流当中去,二是选择无视它们的存在,与并未成功社会化的社会划清界限。正如开头提到的,现代的社会已经不允许个体脱离体系,更别说一个成功社会化的个体。这类苦恼的人群夜不能寐,陷入了非黑即白的二元论深渊。心理问题和人际问题层出不穷,原本应该维持体系稳定的社会化价值观此时正在起反作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