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入仕途就被皇帝看中的官员,杜明旭知道这有多让人嫉妒,暗中想要结交他的人也不少。就算如此他也不可以和这些人有太过亲密的接触,因为皇帝对他的信任都是来自于他和朝内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联系,一旦他和谁有了太多的接触,恐怕皇帝会对他存几分疑心。
然而不知为何这一天皇帝突然问起了昨日下朝后他的去向,杜明旭心中一紧,袖中的手紧紧地握了一下,然后杜明旭跪下恭敬地拜了一拜,说道:“陛下,臣昨日只和昔日的同窗好友到茶楼见了一面,便回家办公了,没再去哪里。”
“哦?朕听闻杜爱卿昨日可是见了户部侍郎魏宇,此事是真是假?”皇帝的面上虽然带着笑容,但杜明旭知道他的回答如果皇帝不满意,那么他定会失去皇帝的信任,所以他要好好想想。
杜明旭重重地磕了一个头,说道:“陛下,昨日臣在茶楼恰巧遇见了魏大人,所以便一起喝了杯茶,听完书之后我们就分开了。”
“当真如此?”
“是,臣绝无虚言。”杜明旭又磕了一个头。
“爱卿快快起来吧,你说的话朕信,以后爱卿还要多多为我朝效力。”皇帝走到杜明旭身旁扶起了他。
杜明旭眼底深处神色一闪而过,作了一揖说道:“臣自当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接着皇帝让杜明旭退下,杜明旭走出御书房,他袖中的手渐渐握紧,青筋凸起,当四周无人之时,他恨恨地吐出一个名字:“杨弘文!”
天色渐沉,皇宫一个小太监正清点着运进宫的东西,忽然赶马车的车夫走到小太监旁边,说道:“东西点好了吗?其他地方还要小人赶紧去送呢。”
“还要麻烦你把东西送到库房去,小小心意还请笑纳。”小太监递过去一个钱袋。
车夫看着钱袋神色微微一变,接了过去,笑道:“怎么会麻烦,公公在此稍等,小人马上就送。”车夫翻身上了车,向库房赶去,没过多久就拉着空空的马车出来了。
车夫出了皇宫将马车停在小巷里,神色自然地向一家酒楼后门走,他按着某种规律敲了敲门,马上便有一人开门请他进去。
酒楼掌柜向车夫伸出了手,但车夫却没有马上把钱袋拿出来,而是把大拇指和食指互相搓了搓,掌柜不耐烦地招手让小二递上准备好的银子,车夫拿过钱袋颠了颠,满意的把怀中的袋子递了过去,接过袋子后,掌柜就让车夫离开了。接着他对店里的伙计吩咐了几句就从后门离开了酒楼。
杨弘文此时正坐在凉亭里自己对下围棋,看见酒楼掌柜走进来,颠了颠手上的几颗黑子,对秦五说道:“去,把他手上的东西拿过来。”
秦五低头应是,接过掌柜递来的钱袋打开,把里面的纸条拿出来递给了杨弘文,杨弘文拿过来又说:“秦五,赏。”秦五当下就从袖袋中拿出几两银子递给掌柜让他离开。
在掌柜的背影完全看不见时,杨弘文对秦五使了个眼色,秦五马上招了个人过来悄声吩咐他处理好车夫的事,万不能将今日的事宣扬出去。
杨弘文慢慢地打开了纸条,看着上面的内容满意的笑了。他将纸条握在手里,对秦五说:“跟我到书房来。”
“是,郎君。”
杨弘文跪在书案后面,将手里的纸条递了过去,秦五接过看了看,说道:“看来郎君的谋划成功了。”
杨弘文微微抬起了下巴,神色有些傲然,哼了一声说道:“我杨弘文出马,哪有不成功的道理。早看出来皇帝会对哪个臣子有过很大的信任,还不是稍一挑拨就马上出现了这种事。现在皇帝对杜明旭肯定不会像以前那么信任了”
“是,郎君当真不愧是京城第一才子。”
“别拍马屁了,还不快去办我之前吩咐你的事。对了,这个拿去处理掉,千万别被人看见了。”
于是乎,京城里开始传出杜明旭私底下和多为大臣有所接触,甚至还有密谈,皇帝自此减少传唤杜明旭的次数,甚至有时候他还会处罚杜明旭,不理会杜明旭的觐见请求。
直到有一天,皇帝在早朝上下令将杜明旭贬到边关,在那里好好反省等候传召再回来。不过有人说杜明旭此次一去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京城,和杜明旭有仇怨的官员纷纷暗自偷笑。
下朝后,叶书锦皱着眉,神色有些忧虑,他跟着杜明旭到了杜明旭的府邸,走到书房之后,叶书锦说道:“去往边关的一路上危险重重,你还要小心,我认为陛下在两年后必会将你传召回京。”
杜明旭的脸上完全没有焦虑,他有些怡然的品了一口茶,说道:“我会尽快到边关,而且这也是一次不错的机会,杨弘文把控边关已经很多年了,趁此机会我还可以探探他的实力。”
“哎,随你怎么样吧,只要你回来的时候不是缺胳膊断腿就行,不然我没法和你娘交代。”
几天后,杜明旭出发前往边关,一路上出乎杜明旭意料的平静,所以他花费的时间比他预计的要少很多。刚到边关,杜明旭发现这里的情况比他想的要糟糕,因为这一年来边关战事不断,城里的房子已经被毁的不成样子。百姓的生活也非常困苦,他走在街道上一路看过去发现他们竟然瘦的就好像只有骨头一般,身上看着一点肉都没有。
他看着眉头越来越紧,心里的怒气也慢慢升腾上来,他忽然想起杜蓉曾跟他说,她希望将来国家里的百姓能免受战争、劳役的痛苦,能永远幸福的生活在这个国家里。他答应过杜蓉,将来他做了官,一定会实现她的梦想。可是看着这些百姓,他忽然发现自己还是很弱小,完全帮不了他们。
杜明旭垂下了头,快步从他们面前走了过去,心里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改变他们的生活,首先他的目标还是放在边关战事上,要想让百姓不受苦还是要先解决匈奴的事。
转眼两年过去了,边关的这座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连它的名字都换了一个,改叫“秦月关”。杜明旭始终想不明白这个名字有什么意思,但他一向不会去深究这种事,所以关于这个名字他从没问过取名的人。
这天守城将军忽然到了他的房中,问道:“按照先生预估的时间,再过不久圣旨就会到了吧。这两年多谢先生照顾了。”
杜明旭在这两年一直为打败匈奴出谋划策,但他要求不能说是他的计策,所以关于他的消息对外只称是一个没什么用的废物,任谁也猜不到真正的神策是杜明旭出的。
“不,是我要谢谢将军帮我拿到这些消息,对我很有用。现在先不说这些,我们谈谈明日的计策吧。”杜明旭站起来作了一揖,再请守城将军坐下。
就在他们商量时,外头忽然热闹了起来。杜明旭二人走出去奇怪地看着围在某处的士兵。有人看见他们出来,立马迎了上去说:“先生,是皇宫来的公公,要你接圣旨。”
“是,我知道了。”说着他走到公公面前跪了下来喊道,“陛下万岁万岁万岁。”
“杜明旭接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传召杜明旭即刻回京,不得有误,钦此。杜大人接旨吧。”
“杜明旭接旨,臣谢主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