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很喜欢画些细碎的东西,比如路边微小得毫不起眼的野花。
我甚至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往杂草丛里一坐,各种不知名的野花野草,我唯一认识的就是狗尾巴草。平时车行人往,它们也不过就是泥泞路边的一线点缀。
那日看到一段文字里说:一个西医,早晨做完开颅手术,下午紧接着做一个腹腔肠梗阻的手术,发现大脑沟壑分布和大小肠沟壑分布如此惊人相似。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佛家说“一花一世界”,而现今科学也有人提出了“每个原子里面都有一个宇宙,每个宇宙也不过是一粒原子”的假设。“对于无穷小的事物来说,我们生存的世界是无穷大的,对于我们未知的无穷大的世界来说,我们又是无穷小的。”
世界到底有多大呢?我的目光不可及。
可是当我把我的目光停留在这些细碎渺小的事物上时,我感受到一种宁静。即使这么小,它也像一朵牡丹一样,有小如尘埃的花瓣,有纤如丝毫的叶片,有袅娜的曲线与姿态。当看着它这么小这么小,也依然五脏俱全,一朵如此渺小的花朵也长得这么认真,便觉得世界真是让人安稳与踏实。
这个世间有许多大美,带给人们的感动却时常只是一瞬。哦,这么美,看过了也只是表示我来过我看过而已。更让我感动的是这些紧贴着泥土的基本美。
我感激画画这件事,它让我有了一双善于去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不至于只是一味地加快脚步、匆匆扬起泥泞,从这些细碎的美旁边漠然而过。它让我在尘世间穿行沾染的一身尘土,可以随着这些细小的美积落沉淀下来。
生活不必改变什么,只是发现一点基本美,也觉得幸福多了很多。
文竹
“我完全没有基础啊,能学画么?”
“我都这个年纪了,还能学画么?”
可,什么是基础呢?
绘画,是一种生活之美。
你活过的每一天,都是你的基础。
你活过的每一天,都是你的底气。
完全没有基础怎么办
许多父母会发现自己两三岁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拿起笔就在纸上涂鸦,因为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跟不上思维的步调,他们渴望表达而说不出来,绘画便成了表达的延伸。如果你不是“评判”画,而是“倾听”画,你可以看到绘画最本质的状态,不是线条是否规整,不是颜色是否匀致,而是看见孩子心中丰富的世界,“听见”他丰富的表达,他喜欢的人他喜欢的玩具他喜欢的食物都在其中。
绘画的出现比文字还要早,当我们明白它不过是一种表达方式,而不仅仅是一项技巧,我们才能放下“评判”,而用“倾听”去看待绘画。每个人都需要表达,这跟你有没有绘画基础没有关系,你只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菊花
放下对自我的评价、评判。
不要让这个世界哄自己开心,要自己让自己开心起来。
画从来无法用“好坏”和“像不像”来评判。
如果绘画有一个评价标准,
那它仅有且只有的一个标准便是——忠于自我。
你的课堂以教授水彩为主,为何这本书却重线描轻水彩
水彩的奥义是放松、收手、放下和留白。但要想松得下去,必须先紧得起来。提不起来何谈放下?
我们人生前半部分去争取、去努力,正是走过了这些,才会懂得抓紧是一层获得,放松是另一层获得。这本书看似是日常闲散之作,但是在绘画中都是一些“紧”的功夫,把“紧”的根基扎牢了,才能在水彩中有的放矢,有根基有边界。
绘画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画中的感性如同水,无边无际无形无状,而基本功的练习就如同理性的沟渠,搭建通路,让水不至于泛滥,流向该去的地方。有理性而无感性,有沟渠而无活水,画只有形而无气韵;而有感性无理性,水至泛滥反而会颠覆自身,这样的画也只是浮于表面。所以,学习绘画,不宜重理性轻感性,也不宜重感性轻理性,“紧”与“松”的功夫要一起练习。
水彩清透淋漓、自然洒脱,这种看起来很酣畅的境界,必须要先走一截弯路才能抵达,这本书正是这条弯路。画传达“紧”的功夫,字重在疏导“松”的心态。
整本册子都是线描、素描、速写之类的基本功夫,学习本就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真正重要的是在简简单单中扎下根,在日常之中磨砺心性。
不要对日常之物,习以为常;不要对简单根基,不以为意。
山茶花
当你有了欲言又止的话,
当你有了无法言说的话,
艺术的表达才有了意义。
如何选择工具
选择合适的工具非常重要,顺手好用的工具会加强你练习的信心。作为一个画画的妈妈,我时常需要利用空隙画画,工具是否便捷顺手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它们有助于我保持画画的良好惯性。如本书中所使用的笔和纸都是轻便好用易携带的。
对于初学者来说,也需要保持画画的良好惯性,选择的工具我建议一定要:方便携带、随手取用、作画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