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体内聚力的含义
群体的内聚力也叫群体的凝聚力,是指使群体成员留在群体内的全部影响力量的总和,包括向心力、吸引力、交感力,以及群体成员的士气、共同的目标、明确的动机等等。
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感情,对于群体任务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群体中意见分歧,关系紧张,矛盾较多,不能很好完成任务,其内聚力弱。还有一些群体,成员之间互相友爱,以作为群体的一员而自豪。成员对群体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群体成员间能够相互吸引,这种群体的内聚力较强。当这种吸引力达到一定的程度,而且群体成员资格具有一定的价值时,我们就认为这是个有高度内聚力的群体。这一点可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度、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对外来攻击进行抵御表现出来。
群体内聚力是管理心理学中一个重要范畴,这与我们日常所说的群体团结性相似,但二者实质上是有区别的。内聚力主要是指群体内部的团结,而且可能同时出现排斥其他群体的倾向。而我们提倡的团结,往往既包括群体内部的团结,也包括与其他群体的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其内涵更为深刻和丰富。群体内聚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1)喜欢该群体的其他成员;
(2)具有作为该群体成员的尊严感和自豪感;
(3)群体能够帮助个人达到他一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4)群体具备积极有效的群体规范;
(5)无其他可取代的更好的群体体。
对群体内聚力的高低可进行心理学测量,如可以请群体每一成员评定自己对其他各成员的感情,然后将这些评定加在一起。心理学家多伊其(Deutsch)曾给出计算群体内聚力的公式,即:
二、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
群体内聚力的高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里只讨论一些主要因素。
1.领导方式
不同的领导方式对群体内聚力有不同的作用。心理学家勒温在1939年的实验室中比较了“民主”、“专制”和“放任”这三种领导方式下各实验小组的效力和群体气氛。结果发现“民主”型领导方式的成员比其他成员之间更友爱,群体中互助互爱气氛活跃,内聚力也更高。
2.外部的影响
实践表明,外来的压力与威胁会增强群体成员相互间的价值观念,从而提高群体的内聚力。比如,群体间的竞争往往可能使群体压力与威胁增强,但也会使群体增强内聚力,以应付这种竞争。
3.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
通过对个人奖励与群体奖励两种方式的比较,人们发现不同的奖励方式会影响群体成员间的情感和期望,而将两种奖励方式相结合则有利于增强群体的内聚力。
4.其他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对于群体成员的满意感、士气和群体效力都会有影响。群体成员的个性特征、兴趣和思想水平等都会影响群体的内聚力。
在管理中,应重视上述因素对群体的影响,促使群体形成健康而积极的群体气氛和内聚力。
三、群体内聚力与效率的关系
一般来说,群体内聚力的高低对于工作效率会有重要的影响,因为群体内聚力的高低必然影响到员工的士气。研究表明,高内聚力的群体中,职工的士气和满意感都比较高,内聚力将有益于群体任务的完成。但是内聚力的高低并不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唯一条件,在实践工作中,二者的关系往往比较复杂。
社会心理学家沙赫特曾进行过实验研究,他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检验了群体内聚力和对群体成员的诱导对于生产效率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内聚力和诱导,因变量是生产效率。除了与对照组进行对比之外,还把实验组分为四种条件,即高、低内聚力和积极与消极诱导。
“内聚力”的高低由指导语控制。“诱导”则主要以群体其他成员的名义写积极和消极的字条给被试,积极的诱导要求增加生产,消极的诱导则要求减慢完成任务的速度(限制生产)。实验任务是制作棋盘,实验共分为两个阶段,前16分钟没有进行诱导,被试只收到中性的字条,后16分钟每组都受到六次诱导的字条。两种诱导产生的结果明显不同。
沙赫特实验中群体诱导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极大影响了内聚力和生产效率的关系。无论内聚力的高与低,积极诱导都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高内聚力组生产效率更高;而消极诱导则明显降低了生产效率,高内聚力组的生产效率更低。实验结果说明,高内聚力条件比低内聚力条件更易受诱导因素的影响,在积极诱导条件下,高内聚力组生产效率更高。
上述实验告诉我们,在管理工作中,决不能单单依靠群体内聚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必须在群体内聚力提高的同时,加强对群体成员的思想教育和指导,以防止和克服群体中的消极因素。这样才能使群体内聚力成为促进生产效率提高的动力,使群体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增强群体的内降力
增强和提高群体的内聚力在管理工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常用的方法和途径有以下几种:
1.民主领导
把让员工参与决策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美国航空公司所获利润之所以在同行业一直领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个公司有“大家庭气氛”,即实行民主领导方式。实践证明,民主领导方式是行之有效的领导方式,它更有利于人们发挥聪明才智,提高整个群体的内聚力和活动。
2.采用竞争机制
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通过竞争可使群体成员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对付外来的威胁和压力,并在竞争中争取获胜。竞争有利于出成果,出效率,出知识,出人才。事实证明,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就会闭关自守。只有在竞争中变压力为动力,群体才能生存和发展。
3.强化群体规范和目标
群体规范是约束每个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群体目标是群体行为的方向和动力,它激发出群体成员的动机,维持和引导成员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规范和目标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一个先进的科室和一个后进的科室的规范与目标也有较大的差别。因此,要强化正确的群体规范和目标,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
4.满足群体成员的需要
需要是提高群体中个体积极性的源泉,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的源泉是成员参加群体之后,通过交往可以满足某方面的需要。一个群体若能注重满足其成员的合理需要,就能使成员全心全意地加入该群体,把自己与群体视为一体。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群体目标,也有利于实现个人目标。
总之,在管理工作中,应不断发现与应用影响群体内聚力的诸因素,探索增强群体内聚力的新方式与新途径,为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管理目标创造必要条件。
(郭明华 李哲 徐德民 张撰荣 葛美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