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陕北的“肃反”运动,不仅在当时当地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酿成了大患,就是在后来的几十年中,因陕北“肃反”所引发的仇怨进而导致党内斗争激化的事例依然不断。陕北“肃反后遗症”直到上世纪90年代还纠缠不清。
当年,正在长征途中的毛泽东已经对北上建立根据地作了最坏的估计。假如西北根据地丧失了,就不存在后来的革命形势,这也就是毛泽东后来所说的“也是陕北救了中央”、周恩来所说的“互救”的本源所在。这个当时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仅存的、唯一的一块能给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武装斗争提供落脚点的根据地,却因为“肃反”运动的滥捕滥杀,差点儿被沦陷断送了。
1935年9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到达哈达铺镇后,毛泽东同志从国民党政府发出的一份“围剿”刘志丹的布告,和一张“红军占领中心城市”瓦窑堡的传单中,才判断出陕北有红军、有根据地。因为那些布告和传单中说“陕北刘志丹20万共匪正在受到围歼”。
毛泽东同志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即把贾拓夫同志找来,向他了解刘志丹和陕北红军的情况。贾拓夫同志说,他离开陕西已经一年多了,不清楚现在是什么情况。但是,毛泽东却果断地说:刘志丹领导的红军不要说是20万,就是有两万也好。于是他任命贾拓夫为白区工作部部长,并由王首道、贾拓夫、刘向三等同志组成先遣队,前去寻找刘志丹和陕北红军。随后,在通渭县榜罗镇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毛泽东和党中央正式决定,长征的目的地是陕北,将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的落脚点放在陕北。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到达西北根据地吴起镇(今吴旗县城)。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甘泉县下寺湾召开常委会议,听取陕甘晋省委副书记和西北军委主席聂洪钧汇报工作。当他们汇报到“肃反”问题时,毛泽东立即下令:“刀下留人,停止捕人,一切听候中央解决。”在甘泉县下寺湾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毛泽东还说:“我们刚刚到陕北,仅了解到一些情况,但我看到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很高,懂得许多革命道理,陕北红军的战斗力很强,苏维埃政权能牢固地坚持下来,我就相信创造这块根据地的同志们是党的好干部。”这时,党中央正忙于战事,就先派国家保卫局局长王首道和贾拓夫等同志组成工作组,前往陕甘晋省委驻地瓦窑堡调查并制止“肃反”。
11月5日,王首道等人抵达瓦窑堡。王首道等同志来后,首先对陕甘晋省委制造的“肃反”进行了全面接管,制止了杀人行动。王首道时任国家政治保卫局副局长(局长由常委亲自兼任),又带有中央的特殊使命,戴季英当然不敢对抗,乖乖交出了“肃反”案卷。但是,他还不忘专门叮嘱王首道,这些人包括刘志丹在内都是“右派反革命”。对于戴季英那种恶劣的态度,事后连平素以风度儒雅、宽以待人著称的周恩来同志都不禁恨恨说道:“像刘志丹这样的‘假革命’,是越多越好;像你这样的‘真革命’,一个没有才好。”
王首道先去找到了还在羁押的刘志丹等人。刘志丹对王首道说:“我承认我是有错误的,组织审查是应该的,但我是光明磊落的。红25军来到陕北,对我们帮助很大,现在中央又派人来,我非常高兴。”(王首道《王首道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刘志丹虽然饱经牢狱之苦,却丝毫没有个人怨言。
毛泽东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同时,十分关注陕北的肃反问题,他和周恩来、彭德怀从前线致电张闻天、博古,十分肯定地指出:“错捕有一批人,定系事实”,要纠正错误,处理要慎重。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董必武任主任的五人“党务委员会”,审查错误的“肃反”运动。五人“党务委员会”的成员有董必武(主任)、王首道(中央保卫局副局长)、张云逸(代表军委)、李维汉(中央组织部部长)、郭洪涛(陕甘晋省委副书记)。他们的工作任务就是前往瓦窑堡调查并纠正“肃反”的错误。临行前,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叮嘱他们:杀头不能像割韭菜那样,韭菜割了还可以长起来,人头落地就长不拢了。如果我们杀错了人,杀了革命的同志,那就是犯罪的行为。大家要切记这一点,要慎重处理。
直罗镇战役结束后,毛泽东等人从前线回到瓦窑堡,不顾连日征战的疲劳,就和中央其他负责同志一起,认真听取“党务委员会”五人小组关于审查“肃反”案件的汇报。在听取了关于审查刘志丹“案件”的汇报后,毛泽东明确指出:“逮捕刘志丹等同志是完全错误的,是莫须有的诬陷,是机会主义,是‘疯狂病’,应予立刻释放。”毛泽东还号召全党、全军同志一定要进一步加强团结,一致对敌。 经过审查,于11月初将刘志丹等受诬被捕人员全部释放。
11月7日,中央党务委员会宣布释放刘志丹、高岗、张秀山、习仲勋等18人。张庆孚受苦最深,除了戴上脚镣,还外加一副手铐,因为血肉凝结在一起,砸开镣铐居然用了三四个小时。(张庆孚《在陕甘的一段回忆》,载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北革命根据地》)
刘志丹、习仲勋等同志获救出狱的消息不胫而走,广大军民奔走相告,欢欣鼓舞,“刘志丹同志得救了!”“陕北得救了!”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刘志丹等出狱之后,周恩来、毛泽东在瓦窑堡先后亲切地接见了他们。周恩来在接见刘志丹时,第一句话就说:“你受苦了,我们感谢你创建了这块根据地,使中央有了落脚地。”
当时,刘志丹心情很激动,他说“感谢中央救了我”,并说,“周副主席,我是黄埔四期的,你的学生。”
周恩来热情地握着刘志丹的手,面带微笑地说:“我知道,我们是战友!”
第二天,周恩来带着刘志丹来到毛泽东的办公室。毛泽东高兴地对刘志丹说:“我是来投奔你的呀!”还亲切地安慰刘志丹说,“你和陕北的同志受委屈了,是你们创造和保存了这块革命根据地,才使党中央有了落脚地。”
听了毛泽东情真意切的话语,刘志丹难以抑制激动之情,感激地说:“是党中央和毛主席挽救了陕北、挽救了我们。中央来了,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
那些被关押后幸存下来的同志也很快获释了。当他们从牢狱里走出来的时候,个个泪流满面,对党中央、毛主席和中央红军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之情,都说是党中央挽救了西北革命。毛泽东同志听了以后就说:“是中央救了陕北,也是陕北救了中央。”但对西北的同志来说,心中永远不可忘怀的是党中央救了陕北。如果不是党中央及时赶到,采取正确果断的措施,西北(包括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和西北红军还能存在吗?当然,如果连我党这块仅存的根据地也被葬送掉的话,中国革命的历史又将会是什么状况?“左”倾路线在陕北制造的错误肃反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起严重事件,后人应该牢记这一历史的教训。(以上资料来自张秀山的《我的八十五年》)
不久,在党中央召开的受害同志座谈会上,刘志丹、习仲勋等人异口同声地说:“是党中央救了陕北。”刘志丹一再谦虚地表示:自己工作中也有缺点错误,强调要“团结起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努力工作,为完成我们的伟大事业而奋斗”。
毛泽东不但及时纠正了西北苏区的“肃反”,而且还亲自指挥红军打击敌人的进攻。接着,中央红军和西北红军配合,取得了著名的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当局对西北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红军声威大震,根据地空前发展。在直罗镇战役中,刘志丹指挥地方武装围攻延安,牵制敌军,有力地配合了直罗镇战役。
不久,党中央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将西北根据地重新划分为陕北、陕甘两个省委和关中、神府、三边三个特委,并相应地建立了政府机构。同时,又成立了新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管辖西北地区的革命武装,刘志丹先后被任命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副主任(周恩来兼主任)、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红28军军长,习仲勋担任中共环县县委书记。从此,刘志丹就在毛泽东、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精神饱满、斗志高昂地投入了新的战斗。
到了1936年初,刘志丹还要习仲勋转告受迫害的同志:“过去了的事都不要放在心上,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要相信党中央和毛主席会解决好,要听从中央分配,到各自岗位上去积极工作。”他向部队讲话时,每次都要强调:革命利益高于一切,要顾全大局识大体,绝对服从中央的领导,听从中央的调遣,要向中央红军学习,加强团结。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受害同志都不计个人恩怨,忍受政治上未彻底平反、职务上安排不公的现状,仍然勤恳为党工作,使西北红军和中央红军团结得亲密无间。直到刘志丹牺牲了6年以后的1942年,才在西北局召开的“高干会”上彻底清算了“左”倾错误。
周恩来曾多次赞扬说:刘志丹同志对党忠贞不贰,很谦虚,最守纪律,他是一个真正具有共产主义品质的共产党员。近半个世纪后的1983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关于西北党史问题的第28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刘志丹同志是一个胸怀大局,具有崇高品德的领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