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修行者,听说有一个寺庙里住着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决定去拜访他。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什么呀?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亲自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禅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为什么还要往里倒呢?”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为什么还要到我这里求教?
老禅师是个智者,他看出修行者过于自满,未必能从自己这里学到真东西。我们每个人都一样,若太过骄傲,就无法虚心向别人学习。
还有一则,讲一只知了学飞的故事。知了看见一只大雁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十分羡慕,就请大雁教它飞翔,大雁很爽快地答应了。
但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大雁给它讲解怎样飞,它听了几句,就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大雁让它多试着飞一飞,它只飞了几次,就自满地嚷道:“知了!知了!”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知了虽然很想和大雁一起远行,可是,它扑腾着翅膀,怎么也飞不高。
望着大雁在云霄之上高飞,知了十分懊悔自己当初太自满,没有努力练习。可为时已晚,它只好叹息道:“迟了!迟了!”
当今社会,有很多人像知了一样自以为是,结果在最后只有感叹“迟了”。自满者总是认为自己能力很强,不能虚心弯下腰,这样的故步自封,只会让自己退步。
很多人误认为:自己学过的东西是不会消失的,只要拥有它们,就不愁没饭吃。但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不更新知识,原有的知识是很容易贬值的,古语常说“谦虚使人进步”,谦就是一种礼貌,一种礼节上的心态;虚就是一种空杯心态,把自己归零去学习。自以为是只能导致盲目自大,而后自欺,然后欺人。
一个已经装满水的杯子是无法再装别的东西了,人心也是如此。
生来本站在同一起跑线的人们,为什么所达到的高度不同?有的功成名就,有的却一事无成?主要在于,前者总是“留一些空杯子”虚心接纳,而后者却容易自我满足,自以为是,自己淘汰自己。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是汲取各种养分、滋养生命的过程。如果我们带太多的自满上路,就像那个装满水的杯子,再也容不得半点水进入,这将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即将上路或已在路上的年轻人,一定要牢记,不论什么时候,都要给自己留一个“空杯子”,虚心求教,学无止境,心有空余,才能装物。
一个装满了水的杯子稍一晃动,水便溢了出来。一个人若心里装满了骄傲,便再也容纳不了新知识、新经验和别人的忠言了。长此以往,事业将止步不前,或者受挫,所以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
著名画家达·芬奇在《笔记》中感叹道:“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们的母亲。”我们不应为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成绩感到骄傲,如能够保持谦虚的心态,则心胸将扩展到无限,无疑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大的成绩。
科学界的泰斗爱因斯坦,有一次被他的学生问道:“老师的知识那么渊博,为何还能做到学而不厌呢?”爱因斯坦幽默地解释道:“假如把人的已知部分比作一个圆的话,圆外便是人的未知部分,圆越大,其周长就越长,他所接触的未知部分就越多。”
对于谦虚处世,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也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越小。”
是的,谦虚是一种积极崇高的品质,如果妥善运用,能够使人在精神、文化和物质上不断地提升与进步。
谦虚是人性中的美德,也是驯服人、驾驭人的最大要领。
谦虚是获取成功的必要品质。在你到达成功的顶峰之后,你会发现谦虚更重要。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得到智慧,聪明的人最大的特征是能够坦然地说:“我错了。”
真正的谦虚应做到毫无成见,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缚,对一切事物都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对待问题;对于来自任何方面的意见,都能听得进去,并加以考虑。这样的人在成绩面前不居功,不重名利;在困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主动进取。他们的谦虚并不是卑己尊人,而是既自尊也尊人。真正谦虚的人在成功时,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趾高气扬,往往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要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能有所成就,就要看他是否能承受住突然的成功。福特说:“那些自以为做了很多事的人,便不会再有什么奋斗的决心。”有许多人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非常成功了。他们努力过,奋斗过,战胜过不知多少的艰难困苦,他们凭着自己的意志和努力,使许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都成了现实,然后他们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功,便经受不住考验了,他们懒怠起来,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往后慢慢地下滑,最后跌倒了。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上,不知有多少被荣誉和奖赏冲昏了头脑,而从此懈怠懒散下去,终至一无所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