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存在着许多挫折和困难。正因为如此,有些人在面对挫折与困难时丧失了挑战的勇气,从此甘于平庸;而有些人则凭着自己顽强不屈的性格勇敢地挑战挫折和困难,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有一位智者曾经说过,你不可能遇到一个从来没有遭受过失败或打击的人。人生有两项重要的事实是非常明显的:第一,每个人都会遇到逆境;第二,失败中总有成功的契机,但是你必须自己去发掘。
有这么一个人物,他在种种逆境中凭着一股顽强的斗志闯过了所有难关,并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他14岁走进拳击场,满脸鲜血,可他始终坚持;19岁走上战场,200多块弹头弹片,没有让他退缩;无数的退稿、无数的失败,无法打倒他;两次飞机失事,他都从大火中站了起来;最后,因不愿成为无能的弱者,他用猎枪打死了自己。他就是美国杰出的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
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的橡树园镇,他10岁开始写诗,17岁时发表了他的小说《马尼托的判断》。上高中期间,海明威常在学校周刊上发表作品。
他在14岁时曾学习过拳击。第一次训练,海明威被打得满脸鲜血,躺倒在地。但第二天,海明威还是裹着纱布来了。20个月之后,海明威在一次训练中被击中头部,伤了左眼,从此这只眼的视力再也没有恢复。
1918年5月,海明威志愿加入赴欧洲红十字会救护队,在车队当司机,被授予中尉军衔。7月初的一天夜里,他的头部、胸部、上肢和下肢都被炸成重伤,膝盖被打碎了,身上中的炮弹片和机枪弹头达230余片,他一共做了13次手术,换上了一块白金做的膝盖骨,有些弹片没有取出来,直到去世都留在体内。他在医院躺了三个多月,接受了意大利政府颁发的十字军勋章和勇敢勋章,这一年他刚满19岁。
1929年,海明威的作品《永别了,武器》一问世,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功后的海明威开始了新的冒险生活。1933年,他去非洲打猎和旅行,并出版了《非洲的青山》一书。1936年,他写成了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和《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1939年,他写成了他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海明威参加了海军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战。他改装了自己的游艇,配备了电台、机枪和几百磅炸药,他在古巴北部海面搜索德国的潜艇。
1944年,他随美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他率领法国游击队深入敌占区,获取大量情报,并因此获得一枚铜质勋章。
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子”——打不败的人的形象。海明威所追求的永恒就是坚毅的品格、顽强的精神。
他靠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一切在常人看来不可能战胜的困难和挫折。就在他生命的最后,海明威鼓足力量,作了最后的冲刺。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给他带来了普利策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崇高荣誉。作品中的老人是海明威塑造的最后一位硬汉形象,那位老人遇到了比不幸和死亡更严峻的问题:失败。老人拼尽全力,只拖回一具鱼骨。“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老人的话,也是海明威人生的写照。
其实,成功者并不一定都具有超常的智能,命运之神也不会给予他特殊的照顾。相反,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经历过坎坷,然而他们没有退缩,而且从不幸的逆境中奋然前行。其关键在于成功的人有着顽强拼搏的性格,这种顽强的精神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消沉、不堕落,反而让他们越挫越勇,最后成为“真的猛士”,并在历经艰难险阻、风风雨雨后收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阳光。
莎士比亚说过:“当太阳下山时,每个灵魂都会再度诞生。”
再度诞生就是把失败抛到脑后,获得重新站起来的机会。恐惧、自我设限及接受失败,最后只会像诗中所说的,使你“困在沙洲和痛苦之中”。你完全可以借着你的顽强来克服这些弱点,青少年一定要牢记:每一次的逆境、挫折、失败及不愉快的经历,都隐藏着成功的契机,上帝就是利用失败及打击来让我们变得更加顽强。
个人尚且如此,那么一个民族呢?如果一个民族缺乏顽强的性格,那么,就会过早地被迫退出历史舞台,只有强者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