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事歇息,杨露禅与宋迈伦站于第一把式场中,董海川与郭云深站于第二把式场中,比武开始。
杨露禅细观宋迈伦,他的身体就像一尊石像,显得结实有力。他的脸棱角分明,浓眉大眼,两撇八字鬍虎虎有神,嘴唇很厚,闭起来像两扇铁门,似乎把心里的话都给锁住了。
"宋镖头,请进招。"杨露禅朝宋迈伦一拱手。
宋迈伦微微一笑,仿佛雕像上多刻了几道纹。"杨师傅身手不凡,望多指教。"说着,一个坐虎势,双扎掌,右脚尖朝外一摆,左脚跟提起,脚尖点地为左丁虚步,两手半握拳,两臂弯曲;左脚迅疾弹出,踢向杨露禅。
杨露禅一招"白鹤亮翅,"两腿微屈分立,两臂呈左上右下抱球状置于胸前,掌心朝里,左手慢慢划弧下按,左脚前移,用脚尖点地,两手同时向前亮拳,沉肩坠肘。
宋迈伦见这一踢恐有闪失,急忙收脚,一个跨虎势,身体向右转了一圈,右脚提起向右迈出,左脚尖内扣为马步。呼的左腿前弓为左弓步,同时,右爪变拳沿左爪虎口向前冲拳,丹田鼓荡,以腰胯拧转之力,将拳击出。
杨露禅见宋迈伦这炮捶来势凶猛,但又没有退路,一个"旱地拔葱",纵身跃起,一个"雀地龙",左拳冲起,右拳划了一个弧线,朝宋迈伦头上砸来。
宋迈伦一闪身,一个"阴阳掌、扎老营",左弓步不变,两拳反拧变掌,迎击杨露禅的双拳。拳掌撞击,二人各弹出三尺。
战了三四十个回合,三人都有点喘息,不分胜负。
宋迈伦见对方有些难对付,突然藏头,缩颈,拢肩,含胸,扣腰下势,更扣前腿迎面骨,沉肩坠肘,身子突然矮了一截。
杨露禅见他忽然变招,不敢冒进,双拳护胸,呈抱球状。
宋迈伦猛击一拳,杨露禅就势纵起。宋迈伦使的是绝技"夫子三拱手",他见杨露禅抛起,迅疾而上,接连发拳,杨露禅在空中连翻几个跟头,使宋迈伦的拳头落空。
宋迈伦见"夫子三拱手"未能折服杨露禅,有些发慌,急忙采取守势,不再冒然进击。
杨露禅见对方守卫严密,转了几周,一直未能露出破绽,没有进击之虚,只好寻找时机。
却说董海川与郭云深斗了几十个回合,郭云深求胜心切,接连以崩拳击之,都被董海川躲过。郭云深的崩拳十分厉害,他的一臂弯曲抱拳于腰侧,前臂边内旋边向前猛力冲击,拳高与肋平,虎口朝上,力达拳面。顺肩坠肘,臂微屈,猛的击拳,呼呼生风,拳头有千钧之力。
董海川微微一笑,皆以灵巧之势,迅疾躲开。
郭云深屡使崩拳,屡次未中,已精疲力尽,汗流浃背。他与董海川又走了几周,抱拳道:"董太监,咱们后会有期!"说完,一招"鹞子翻身",退出把式场,转眼不见。
郭云深自行退出赛场后,肃王见宋迈伦与杨露禅斗得难解难分,二人只有防守之力,并无进攻之意,于是唤过管事太监,喝令收场。
肃王来到擂台前侧,朗声道:"皇上因有急务,提前回宫,临行前托我代行皇命。鉴于比武结果,董海川、杨露禅、宋迈伦皆封为无敌,称号……"
观众欢呼雀跃。
杨露禅在肃主府比武获"杨无敌"称号,震动了京师,前来求学太极拳的不乏其人,有王公贵族、市民侠客,求学者络绎不绝。端王见端王府前热闹非常,自觉脸上添了不少光采,遂命杨露禅为端王府护卫总管。端王府总管王兰亭自知比杨露禅功夫差一筹,深感太极拳之绝妙,便拜杨露禅为师学习太极拳。
杨露禅见端王府桃李盈门,从者如流,王公贵胄亦多折节求艺,昔日流传于河南温县一隅之地的太极拳,今日得以风霏京师乃至全国,非常高兴。以后他还应邀到清宫教八旗子弟学拳,为适应这些王公贵族体质娇嫩、不愿下苦功的状况,他便把陈氏太极拳中发劲、纵跳等激烈动作删去,保留了拳架舒展、动作绵软、柔中有刚的特点,演变为速度均匀、动作柔和、连贯圆活、不纵不跳的拳式,人们称之为"杨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架式舒展,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灵沉着。练法上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架式有高、中、低之分,深得拳术爱好者喜爱。
不久,九门提督岳柱臣将军也拜杨露禅为师,学习杨氏太极拳,并推荐他到旗营任武术教习,共中万春、凌山、全佑三位旗营军官为著名弟子,这三人都成为著名拳家,其中全佑成为吴式太极拳创始人。
同时,董海川也在肃王府收徒授拳,学习八卦掌者也不乏其人,市民居多,王公贵族居少,只因八卦掌不似太极拳好学,其深奥之术颇多,董海川的著名弟子有"瘦尹"尹福、"眼镜程"程廷华、"贼腿"施纪栋、"翠花刘"刘凤春、"小辫梁"梁振圃、"铁胳膊"魏吉祥、"煤马"马维祺等,与杨露禅的著名弟子万春、凌山、全佑、岳柱臣、王兰亭、时绍南等人,各成旗鼓相当之势。自此,太极拳、八卦掌这两大内家拳涌入京都,占了上风,而外家拳一时风流云散。
与此同时,北京会友镖局更是兴隆,三皇炮捶名手济济一堂,宋迈伦稳操舵向,东北、西北、东南、中南、西南各路镖行,一帆风顺,凯旋往返,可谓买卖兴隆通四海,一路顺风。会友镖局的第二代人物孙立亭、王兰亭、王毫亭、王显亨,号称会友镖局"四大亭"。原来端王府总管王兰亭兼学形意拳、三皇炮捶、杨氏太极拳多种拳术,融会贯通。会友镖局还有高麟阁、高金湘、宋彩臣、"铁罗汉"王福全、"神弹子"李五、"大枪侯"侯金魁、"大刀"刘德胜、陈有清、孙德润、张殿华等高手坐镇。宋迈伦又在家乡码头李村创办了"南会友镖局,"由弟子袁长顺、卢玉普主持。此时,宋迈伦的师弟于连登的六子于鉴来京找宋迈伦谋生,又将于门三皇炮捶带到北京,于是于、宋两种不种不同打法的三皇炮捶都在北京扎根。于鉴来到宋迈伦身边,使宋迈伦如虎添翼。于鉴是于连登的第六个儿子,因身材矮小瘦弱,于连登不肯传艺给他,谁料于鉴多年来暗地偷学,终成大器。等于连登知晓此举为时已晚,故此临终遗嘱于鉴进京投师伯宋迈伦深造。
此时,武禹襄在陈家沟附近的赵堡镇跟陈清平学习太极拳,从师学习三年后回到家乡广平府,他设馆授徒,在陈氏"老架"和"新架"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拳艺,在其外甥李亦畬、同乡人郝为真的协助下,创造出"武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动作舒缓,步法虚实分明,进退旋转时身体始终保持中正,以内劲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左右手各照管半边身体,不相逾越,出手不过足尖,也是不纵不跳。以后,郝为真创造了郝式太极拳,郝为真的弟子孙禄堂又创造了孙式太极拳。
武禹襄、李亦畬、郝为真正在广平府广授武式太极拳之时,武禹襄的哥哥、怀庆府舞阳县令武澄清在本县一家盐店内偶然得到王宗岳所著《太极拳谱》,这部拳谱正是陈家沟丢失已久的真谱,这可美坏了武禹襄等人,他将这部拳谱抄写五部,一部送给陈家沟的陈有本,一部送给了赵堡镇的陈清平,一部送给北京的杨露禅,另外两部给了李亦畬和郝为真。
自从杨露禅到北京后,杨露禅的二儿子杨班侯在广平府武禹襄开办的学馆里读书,在学馆里,杨班侯只要一翻书就打盹儿。别人读书,他总是趴在桌上打磕睡,或是琢磨着拳术。一天,武禹襄到外面办事,留下学生们在学堂里读书。杨班侯读着读着,两眼又闭上了。这时,闯进两个无赖,吵着要掀讲桌。学生们不让掀,双方争吵起来,杨班侯被吵醒了。他上前拦住两个无赖。两个无赖见他年小瘦弱,拳起拳头朝他打来,杨班侯不慌不忙,猛地一个转身,一搭手,一个无赖抛到门外。另一个无赖扑上前,也被杨班侯一脚踢出窗外。
正巧武禹襄回来,见到这般情景,十分赞赏。放学后,他与杨班侯一同回到杨家。武禹襄对杨氏说:"人各有志,班侯学武灵,学文愚,我看他学武将来会有出息,露禅不在家,就让他跟我继续学武,我要把他培养成一个大武术家。自此,杨班侯离开学馆,跟武禹襄学习太极拳,武禹襄有时也教他一些字。"
这天,武禹襄带着杨班侯来到府衙,原来长白山来了一个使鹰爪拳的大汉,听说武禹襄的声名,非要与武禹襄交手,武禹襄觉得这正是让杨班侯锻炼的机会,便把他带来。
武禹襄对那个大汉说:"这是我的徒弟,你先跟他交手,若胜了他,再跟我交手不迟。"
知府赵怀德也在场,他是个武术迷,听了此话,一连忙夸道:"广平府是武术之乡,十几岁的小孩子,个个赛过罗成,赶快比试吧。"
那个大汉见来了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一点也不把杨班侯放在眼里,刚一搭手,他便使出"老鹰啄食";杨班侯来了一招"顺手牵羊",想把大汉沽住。不料,大汉看出究竟,立即乘虚而入,运用"苍鹰盘旋"之势,猛扑过来。这一招十分凶猛,想不到杨班侯一伸手,运用太极履式,沾而后走,使大汉无法脱身,只得随着杨班侯的手掌,在原地兜圈子。
杨班侯问武禹襄:"师父,打什么样式的?"
武禹襄笑着说:"咱知府大人最喜欢的。"
杨班侯运用太极拳的功力,一掌打出去,大汉跌了个四肢朝天,躯体卷曲,呈"元宝"之状。随后一脚踢出,"噗通"一声,大汉被踢出门外,又呈一根"金条"之状。
这一年,广平府有一批重要的财物要运往京都,这可难坏了知府赵怀德,派谁去保镖呢?想来想去,只好派人去请武禹襄。
武禹襄来到府衙,对赵知府说:"我举荐一人,保险不误事。"
"是哪一个?"赵怀德试探地问。
"杨露禅的次子杨班侯。"
知府有些犹豫,缓缓说道:"杨班侯的武功不弱,但是他未成年呀,而且十分鲁莽,路上万一有个差错,我跟朝廷如何交待?"
武禹襄笑道:"大人尽管放心,我用脑袋担保,保证不误事。"
知府见他表情坚决,也就答应了。
原来武禹襄见杨班侯日益成熟,看到有这么一次出外保镖的机会,想让杨班侯见见世面,又想到杨班侯与其父杨露禅已有几年未见面,也想叫他们父子相聚,便决定举荐他去保镖。
知府虽然同意杨班侯押镖,仍有些不放心,因为这是知府送给咸丰皇帝的一批名人字画,共有三箱,是准备挂在圆明园内的。因此,知府又选了五个彪形大汉做为杨班侯的帮手,挑选了九匹好马,六匹由保镖骑,三匹驮财物。
镖骑离开广平府,过了洛河滩,前面出现一片树林,这就是有名的大沙河,是土匪巨盗出没之地。五个彪形大汉正望着刀削溜肩瘦弱身材的杨班侯哄笑,忽见树林里转出两个人,一个是精瘦的垂髯老者,双腿皆无,瘫坐在一个独轮木车上;旁边有个清秀女童,汗流夹背,正吃力地扶着木车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