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观承(1696~1768年)字宜田,号向亭,清朝安徽桐城人,方式济之子。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七年,卒于高宗乾隆三十三年,年71岁。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还被人们传颂着。
方观承出生在有官场背景的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朝廷里做过官。
乾隆时期,不仅文字狱定罪的范围超过了康熙、雍正时期,而且案件数量也增至康雍两朝合计次数的数倍。特别是乾隆查缴禁书期间,各类文字狱层出不穷,数量激增。遗憾的是,方观承的祖父和父亲也没能逃过这一劫。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的一本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当时方观承还很小,弟兄两个无依无靠,只能躲在寺庙里暂栖其身。
在寺庙的日子里,两个小家伙几乎是伴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于是他向方丈请示,想去看望祖父和父亲。方丈听后大吃了一惊,为他们的孝心而震惊。考虑到他们二人年纪还小,就极力劝阻。但是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惜。请方丈恩准,让我们启程。”方观承的执著和两个人的孝心深深感动了方丈,方丈就送给他们了一些银两,无奈与不舍地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方观承他们一路上的艰辛肯定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上也正如人们想象的,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搀扶相行,衣破成条,脚生老茧。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就这样走了几个月以后,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祖父和父亲。一时间,子孙四人抱头痛哭,场面甚是感人。与此同时,祖父及父亲二人更是为自己能有这样孝顺的后代而感到莫大的安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天伦之乐中。
孝敬父母的典型事例不胜枚举,当今许多有高尚情操的年轻人,也是孝敬父母、孝敬长辈的楷模。这种把孝心献给长辈,把爱心送给别人的好人好事,汇成了一首首人间完美温馨的爱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