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在这帝都天岁城后宫之中,一阵清脆的婴儿啼哭声打破了深宫内院的沉寂。
“哇,哇……”
“快,快去告诉皇上,贵妃生了,是,是个男孩。”
此时,久违的雨还没有停息,明帝还沉浸在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之中,就又得知他的第四个儿子诞生了。明帝真是大喜过望,伞也顾不上了,就急冲冲地赶了过去。
抱起这个刚年生的小皇子仔细一端洋,明帝只见怀中的小皇子面若白玉,唇若涂朱,肉嘟嘟的小脸透着粉红,煞是惹人喜爱。
今日双喜临门,让这个在位近两旬之久的老皇帝感到前所未有的喜悦。因为容熙恰好是在国师晟祈雨救治了旱灾后出生,明帝便认为这个新出生的小儿子必会像那场连绵的雨救治百年一遇的旱灾一样救治根基早已腐朽的大卫国。所以,在这个小儿子满月时,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立这个只有一个月大的皇四子容熙为太子,并大赦天下。
容熙四岁时,母亲就死于痨病,明帝痛心不已,便更加疼爱这个小儿子。
容熙天资聪颖,十岁便可诵四书,熟五经,通六艺,观百史。连他的先生都不禁称赞他。于是明帝变更加坚信这个孩子能给大卫国带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自卫朝开国起,屡有北方胡人南下叩关。至卫朝末年,便愈发猖狂。长平三十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关战事告急。明帝下令号召各地青壮参军入伍,共御胡人。
在东齐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这日,他到县城里看到了征兵檄文,下了决心,就对他青梅竹马的恋人说,等我回来,我会让天下人都知道你是我白炎的妻子。她红着脸,想要留住他,但看到他坚定的神情,她说,好,我等你,你可一定要平安回来。放心好了,他自嘲地笑笑,他们都说我命硬,死不了的。她也笑笑,心里却很是不安,大概是真的舍不得他吧,她想。
那一日,那个叫白炎的少年郎,告别了他的家乡,告别了他青梅竹马的恋人,北上,从军。
长平三十六年六月,那位用整个在位时间为千疮百孔的大卫国修补安漏洞的老皇帝驾崩了,十九岁的太子容熙顺利继承皇位,即卫敬帝,改元崇宁,太子妃萧玉为皇后。
同月,太史顾家山告老还乡。
这位顾家山顾老太史向新皇帝突配举荐了三个年轻学士接管他的职位。分别是苏静、谢卿、顾长宁。
苏静,出身青川寒门,幼孤;谢卿,帝国守门人——天阑城守将谢怀瑾长子;顾长宁,顾家山独子。这三人,还是在顾家山门下做学问时,就曾合拟,并向当时在位的卫明帝上书了《永初十三策》。明帝看了后,是赞不遍绝口。又传给众位大臣看,众大臣亦是啧啧称赞。遂三人一时事名声大噪。明帝非常器重这三位年轻学士,但却并没有急于任用。为何?明眼人都看的明白。于是,就在新皇帝刚登基不久,顾家山顺理成章地让位给了这三个年轻人。
新皇帝见到这三位和自己一样年轻的学士,很是高兴,就愉快地同意了顾老太史的要求。于是顾家山乞骸骨,苏谢顾三人同时入太史院。
这日帝都天岁城,顾家山辞谢了各位故交旧识。年轻的顾长宁,送着年迈的父亲顾家山离京。苏静谢卿二人识趣地在身后跟着,因为顾老太史有些话要对他的那位老来子说。
顾家山与顾长宁并排而行,走在帝都天岁城的御道上,两人都料到了这大概是顾家山顾老太史最后一次走这条道,这条顾家山在一生仕途中走了无数次的道。顾长宁牵着备好的马车跟着他的父亲。
许久,顾家山开口说:“为父终完还是老了,以后的天下,就是你们这群年轻人的天下喽。”说着,他侧过头,看了看身边的顾长定,又转过头去,看了看身后的谢卿、苏静二人笑着说:“记得还是二十年前吧,我身后也像今日这般跟着俩小伙子,一个是慕文远,一个啊,是褚九龄。那时候你老爹还正是意气风发呢!”
顾长宁笑了笑说:“哪里的话,父亲如今仍是风采依旧啊。”
“哪有,哪有,老喽,比不上当年了,呵呵呵。”顾家山嘴上说着不,表情上却似乎很是认可。
“慕文远那小子阴得狠,趁着爹生你生得晚,你娘怀你时,他家又恰好了第二子,就想和咱家订个娃娃娃亲。我当时就拒绝了。他问为啥,我就跟他说,认我们当个义父义母还差不多。哈哈哈哈。”
顾长宁忍俊不禁。
“好在你娘生个男孩,慕家那俩又都是小子,慕文远就只好乖乖去找那个褚九龄喽。”
“跟你说这些啊,只是想让你一定要记住,”顾家山面容开始变得严肃。顾长宁知道重要的来了,也收敛了笑容。“以后再碰到慕文远那俩儿子一定要让他们管你叫叔,辈分不能乱!”顾家山义正言辞地说到。
顾长宁一时无语。身为顾老太史的亲儿子,顾长宁当然对此习以为常。别看顾太史是朝中资历最深的老臣,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顾太史待人可是没有一点架子,也不拘于礼数,平日里就像个老小孩一般。翰林院中举办的学问上的争讨,顾太史虽然很少参加,但是参加一次输一次,更重要的是他还老不服输,争论不过便扬言要动手。可这丝毫不影响顾太史是朝中公认的学问最高之人,朝中也没有人不敬重顾太史。
顾家山恢复了神色又说:“不过他那俩小子倒是挺有意思。老大慕清平,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兵部侍郎,还干得有模有样,不容易。不过我看,他这辈子最多也就是个兵部侍郎了。倒是他家的老二,就是那个名动京城的纨绔子弟,我看不透啊。”
顾长宁诧异。
说着,一行人就走到了帝都天岁城正南门——永安门。顾家山转身向后望去。望着那座座气朝恢宏的楼宇,咋了一下嘴,小声说到了一句:“气数将尽呐。”
顾长宁大惊失色,连忙轻声问道:“父亲,何出此言?”。
顾家山没有回答,而是转头郑重地对顾长宁说:“顾长宁,你是我顾家山的独子,顾氏一族的希望都在你一人身上。你一定要记住,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顾长宁惊骇,忙道:“孩儿一定铭记在心。”
“那就好。“顾家山欣慰地笑了笑,又唤来了苏静、谢卿二人,握着他们三个人的手说:“以后这天下,就交给你们这群年轻人了。”
两人的眼睛也都也都有些微微泛红,又闪着光,透露着对这位老前辈的感激与不舍,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顾家山想起,许多年前,他送走上位老太史时,大概也是这到样的神精吧,如今轮到他们了。年年黄河水,日夜流不尽。
顾家山与三人告别,上了马车。车夫一挥马鞭,一生轻唤,马车呱啦呱啦,向着远方驶去。
这一日,大卫朝目前姿历最大的重臣顾家山告老还乡,离开了他奉献了四十多年的庙堂。而次年正逢科举年,又是一批新文士入朝为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