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口气,佛烧一炷香”,这是一个人在被人排挤,或者被人欺侮时,经常说的一句急欲“争气”的话。
其实也未必如此,试想一下,一个人究竟能有多大的气量?大不了三万六千天,这还是极少数。就像古代名人张英说的那样,“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千里捎书为堵墙”,却不如“得饶人处且饶人,让他三尺又何妨”。这方面,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有好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唐代名臣郭子仪权倾朝野,可就是这样一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在自己祖坟被人掘了的时候,却仍然面不改色。
那时,于朝恩是皇帝身边的宦官,此人虽无才情,但会溜须拍马,所以为皇帝宠幸。他对郭子仪的才干、权势十分妒忌,曾多次在皇帝老儿面前打小报告,诽谤攻击郭子仪,却没有成功,愤怒之下,竟暗中指使人盗挖郭家的祖坟。
郭子仪知道这是于朝恩的卑劣伎俩,当时他身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手握重兵,一举手、一投足,都关系大唐帝国的存亡,所以连皇帝都敬着他三分,更何况要除掉一名奸宦,真可谓不费吹灰之力。但当他从前线返回朝廷时,满朝公卿都以为他必须有所行动,岂料郭子仪却对皇帝说:“我多年带兵,并不能完全禁止部下的残暴行为,士兵毁坏别人墓坟的事也是不少,我家祖坟被掘,这是臣下不忠不孝,获罪于上天的结果,并不是他人故意破坏。”
祖坟被挖,历来被视为奇耻大辱,而郭子仪却能隐忍下来,足见他的气度之大。也正因为他能屈能伸,能忍能让,他才能在那个奸佞横行、国君昏弱的时代,逢凶化吉,度过一次又一次政治险滩,享尽富贵,以85岁的高龄,安然去世。
苏东坡年轻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后来做上了宰相,执掌大权。他把持政局时,把苏东坡发配岭南,又贬至海南。后来,苏东坡遇赦北归,这位朋友正垮台被放逐到岭南的雷州半岛。东坡听到这个消息,给他写了封信,说:“听到这个消息,我很惊叹,这么大年纪还得浪迹天涯,心情可想而知,好在雷州一带虽偏远,但无瘴气。”还安慰他的老母亲,并对他儿子说过去的就别提了,多想想将来云云。可想而知,苏东坡如此大度,这位朋友自是羞愧不已,一家人都对东坡心存感激。
苏东坡对一个几乎将自己置于死地的人,在落难时,还能尽朋友之责,脑怀不能说不宽广。
一个人不仅要自己的胸怀宽广,度量恢宏,更要注意朋友的自尊。一个人如果损失了金钱,还可以再赚回来。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不是那么容易弥补的,甚至可能为自己树起一个敌人。
所以说,朋友的自尊伤害不得。现在的人,越来越强调个性,好胜心极强,常常把事做“绝”,表明自己的正确或胜利才罢手。如此,就会伤及感情。在一些小事小节上,你大可让朋友“赢”上一把,高兴高兴。
要想重视友人的自尊心,必须先抑制自己的好胜心。不过,越是神吹海侃,旁若无人地使自己出尽风头,一味地过把瘾,不仅得不到友情,只能伤了友人的自尊心。
《易》曰:“物极必反,否去泰来。”意思是说,行不可至极处,至极则无路可续行;言不可称绝对,称绝则无理可续言。做任何事,进一步,也应让三分。古人云:“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人生一世,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的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其各种可能性,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余地采取机动的应付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