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伍(1996-2004小学往事)
2014年是我待在上京的最后一年,因为政府要在我家这里建长江大桥,两年前就已经告知生活在这里的人了。我在店里工作都有报纸,上面也多次报道过,桥墩已经在建了,过不了多久,就会有拆迁办的来这边与房东洽谈拆迁补偿事宜。我们是外地人,从小到大一直租的房子,搬过好几次家,妈妈也抱怨过租房子的坏处。有次我们住在三楼,房东一直想卖房子,在卖出去之前就先租着,时不时就有人敲门来家里看房,后来有一天房东告诉爸妈房子卖出去了,需要我们在一周内搬出去,爸爸就急忙跑到房产中介找附近房源,然后我们全家搬到了现在住的位置。
上京这座城在湖北省内,离四川重庆不远,是座旅游城市,本地人和外地人各占一半,有很多川渝,河南那边的人来到这里打工做生意赚钱,也有省内周边城市县城农村过来的,比如我们一家就是。发展速度虽比不上北上广深和武汉这样的省城,但在省内也远甩我咸宁老家这样的落后城市。
除了没地铁,其他大城市有的这里基本上都有,但小城市有的这里不见得有,比如咸宁满大街都有电动三轮车,这里城区街道就没有,政府不让有,影响交通。
学校名都是按照建校时间先后来排序,第一,第二,第三中学,这样最省事。城市小,学校少的地方,就按以前老方法照一些街道的名字起名。
在我奶奶那个年代,一个女人生四五个孩子都是很寻常的事情,只是以前条件艰苦,农村什么都没有,更别提什么优生优育,都是在农村请的接生婆,到我妈这里也是因为穷,那会儿生孩子得花好几百块钱,
生育费对我们家来说是一笔高昂的费用。现在女人在医院生孩子都辛苦的不行,我完全无法想象那个年代的女人是怎么过来的,要论吃苦耐劳,老一辈女人才最能吃苦耐劳。
时间倒退至1996年我出生的这一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农村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绝大多数家庭都不可能只生一个,生的第一个孩子无论男女,家里长辈都会催生第二个,至于生不生第三个,得看前两个里面有没有男孩,如果有的话,基本上就不会再去生第三个,如果前两个都是女孩,那妈妈在家中的地位就会非常尴尬,公公婆婆也没有好脸色看的,不然为啥说母以子贵呢?
在男尊女卑儿孙观念极其严重的农村,很有可能会生第三个,第四个,直到生出儿子为止。这真不是说笑,为什么非要生男孩(怕断了香火?)?不生儿子谁给你养老送终?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话不是无缘由的。
我姐是1994年出生的,我是1996年出生的。那会儿我妈等等,就完事了。
后来回老家上户口,我也没法再去问爷爷了。
2001年,爸妈在上京租了个门面,开了个小饭馆,只会炒家常菜,做小本生意,一干就是十几年。我们这个上京区还很落后,我们所在的片区是市井,这里有很多做小本生意的,有菜市场,旁边还有个水果市场,面积比菜市场大好几倍(相当于一个有十几栋楼的小区那么大),不是水果摊。我们一家人都租住在市场附近的老房子里,这附近有个省重点高中,我爸妈的收入来源就是学生,商人和工人。
2002年,我在一所私人开办的幼儿园上学,在一个老旧的筒子楼里,里面大概有十几个孩子,教书的是一对五十岁上下的夫妇,我们每天在客厅上课,中午在客厅吃饭,下午放学妈妈来接。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会儿中午吃饭,我们坐在墙边的桌子上,每个人吃自己碗里的饭,我碗里有那种瘦肉和肥肉连在一起的肉,我不喜欢吃肥肉,因为嚼不动,就只吃了瘦肉,肥的没吃,但又不想浪费粮食,也不知该怎么办。恰好我当时坐在厕所旁边,我就用筷子把肥肉夹了丢进厕所里,我每丢一块之前,就看看周围有没有人注意到我,当时扔的时候也是心惊胆战,现在回想起来,这样做也是浪费粮食。
2002年9月,爸妈送我来到了离家不远的“解放路小学”读一年级,从此在这里开始了我的六年小学生涯。
一个年级四个班,一个班四十几个人,操场还是水泥地,过了几年才建的塑胶跑道。
一年级时,我的成绩还不错,语文数学都是90分以上(满分是100分)。到了小学二年级,我在班上认识了白雪峰,他家住在市井附近,父母在那做小本生意,我们每天一起回去,他是独生子,学习成绩不好,也不喜欢读书,整天吃喝玩乐,认识他以后,我也渐渐不喜欢读书了,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每天放学后就回去瞎玩。
到了三年级,我已经和差生无异了。这一年,由于附近一个小学拆迁,导致来了很多转学生,班上人满为患,一个班有五六十人。班主任是教语文的,教数学的赵老师讲着一口流利的方言,语文,数学,英语老师都是三十岁以上的女人,小学男老师少,女老师多。
三年级已经开始学习乘除法,每次数学课,赵老师都会在黑板上出六道算术题,然后每个组点一名学生去讲台黑板上用粉笔答题,她不挑成绩好的,也不选成绩特别差的,专抓我这种中不溜秋的,尽管老师选择猎物时,我没有看老师,但我还是经常被点到名字(每当听到老师喊我名字时,我就知道又要挨骂了),然后去前面黑板讲台上。因为我笨,不会算数。别的不会做题的女同学也无一幸免。我们胆小的都惧怕数学老师,当然,班主任也骂我们,英语老师也很凶,直到毕业。我现在严重怀疑这种老师,它们的事业是不是很艰苦?,家庭是不是很不幸福?所以要把压力火气出在学生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