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的失败之后,他没有因为别人的拒绝而懊恼,觉得是自己的说辞还不够有说服力。于是,他便认真地研究,认真地坚持。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一定有人会相信他,并采用他的秘方。
终于,就在他无数次的坚持后,有人愿意试一下。就是这样的一试竟然非同凡响,人们对这种炸鸡非常喜爱,吃的人越来越多,一家家分店在供不应求中开了起来,不仅这样,他的分店还在其他的国家一家家地开了起来,而且同样受欢迎,逐渐演变成全球都很流行的“肯德基快餐连锁店”。
这就是桑德斯的创业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看到了一样可贵的东西:那就是创新并且坚持,就是他的这份创新和坚持让他获得了最后的掌声,就是他的这份坚持成就了他最终的成功。
日本有个大的体育用品公司,也曾采取过违反常规的方案。他们别出心裁,起用外行搞新产品设计,原因是外行头脑中没有条条框框,反而更有可能想出独特的新点子。果然一位足球教练——不折不扣的外行,经过认真地设计和研究,为这个公司推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运动鞋——散步鞋。这种鞋一投放市场就大受欢迎,甚至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散步风潮。
再看下面的这个故事:
有个毛纺厂出产一种呢子,没想到呢子面上有许多白色斑点,结果产品积压没有销路。这时厂里的设计人员突发奇想,既然有白色斑点的毛病不易克服,能否将这些斑点由瑕疵变成装饰呢?于是他们在生产中刻意追求那种效果,将斑点加大,最后生产出一种别具一格的产品,名叫“雪花飘”,“雪花飘”上市便成了抢手货。厂里的人们称这种经营方式为“歪打正着”。
上述两个例子都是利用逆向思维去打破陈旧思维而取得成功的。一个是将缺点变优点,一个是拿外行当内行。逆向思维的好处在于,不受常识或常规的束缚,见人所不见之处,异想天开,从而产生新的创意。别让你的思维被束缚,巧妙运用逆向思维,常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3.活出谦虚的姿态
在成绩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谦虚是一种传统美德,它可以让一个人具有特殊的魅力。一个谦虚的人,他的周围总聚集着许多朋友,因为他总是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和爱戴。
大发明家爱迪生有过一千多项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但在他的晚年,由于他变得越来越骄傲自满,使得他在最得意的领域里,犯了形而上学的大错误。他固执地坚决反对交流输电,一味地坚持使用直流输电,结果导致失败。原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公司不得不改名为“通用电气公司”,而实行交流输电的威斯汀豪公司至今仍拥有着广大的客户。这真是“英雄迟暮,骄傲自误”。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喜欢和接受一个夸夸其谈,自以为什么都懂的人。
小伟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热情开朗,活泼外向。于是他决定找一份与人交往的工作,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很快,他就得到一个好机会——一家四星级宾馆正在招聘前台工作人员。
小伟决定去试试。于是第二天清早就去了那家宾馆。主持面试的经理接待了他。经理对小伟富有感染力的热情相当满意。他拿定主意,只要小伟符合这项工作的几个关键指标的要求,他就留下这个小伙子。
经理让小伟坐在自己对面,开门见山地说:“我们宾馆经常接待外宾,所有前台人员必须会说四国语言,这一指标你能达到吗?”“我大学学的是外语,精通法语、德语、日语和阿拉伯语。我的外语成绩是相当优秀的,有时我提出的问题,教授们都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小伟回答说。事实上,小伟的外语成绩并不突出,他是为了获得经理的信赖,自己标榜自己。很显然,他低估了经理的智商。
听了小伟的回答,经理笑了一下,但显然不是赏识的笑容。接着他又问道:“做一名合格的前台人员,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你……”经理的话还没说完,小伟就抢先说:“我想我是不成问题的。我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在我所认识的人中是最快的,做前台绝对会很出色的。”
听完他的回答,经理站了起来,严肃地对他说:“对你今天的表现,我感到很遗憾,你没有实事求是地说明自己的能力。年轻人,在你想夸夸其谈时,最好给自己一个警告。每夸夸其谈一次,诚实和谦逊都要被减去10分。”
一个有功绩而又十分谦逊的人,他的身价肯定会倍增。未达到成功的人并没有值得特别骄傲的地方,因此更应该保持谦逊。而已经取得成功的人,也不该太过自负、自大和自以为是,应该继续保持谦逊的作风。
孔子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7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能让路。第一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回答说:“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于是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他,他都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由此可见,即使是孔圣人,也有不了解的知识,但他仍会保持谦虚的心态,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虚怀若谷的胸怀,都要有一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精神。就让我们运用这份智慧,用有限的生命时间去发掘更多的知识空间吧。
做人有了一点成绩,就开始骄傲自满,不可一世,这是很不可取的,骄傲会阻碍我们自我完善、不断进步的步伐。只有具备了谦虚的态度,你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才能得到真挚的忠告。在生活中,与他人相处要客气,要懂得尊重他人。遇到不懂的问题要虚心向别人请教,要学习他人的经验。虚心请教可以树立起自己好学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建立较好的人际关系。
4.给自己一面镜子
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当我们早上起来,离开家出门的时候,总爱对着镜子照了又照,看了又看。当看到镜中映出的是一张神采奕奕的脸庞时,我们会感到欣慰,就会有一天的好心情;而有时镜子也会显示出一张茫然而疲惫的面孔,这个时候,没有人会责怪镜子无情,只会遗憾自己长着一张不完美的脸。虽然我们无法改变镜子,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在生活中,我们更需要的是“以人为镜”,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使自己的人生道路更为平坦。
以人为镜,首先要能够认识自己,做到自鉴、自省、自重和自励。以别人的优缺点为镜,以别人的得失和成败的原因为镜,从中可以汲取更多的养料。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到处都可以找到学习的镜子。以别人对人对己的态度为镜,就能从中明白自我的“得失”。
在我国古代,“以人为镜”的不乏其人。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之间的故事,就是一个广为传颂的例子。
在唐朝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出现了着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之所以能够缔造历史上少有的盛世辉煌,得益于他着名的治国之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是,到了贞观中后期,眼见整个社会的形势越来越好,李世民对创业之初的困境也逐渐淡忘,励精图治的锐气也渐渐消磨了,反而滋长了帝王的奢侈之心。饱经忧患的魏徵,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有一次,唐太宗去洛阳,途中住在显仁宫(今河南宜阳县)。等到大队人马安顿下来后,侍女奉茶时,太宗一看茶盘、茶杯都是几年前来这儿用过的旧银器,心中很是不快,命人把总管叫来,狠狠地训斥了一通。总管心想:贞观初年,皇上您自己倒是俭省得很,如今怎么开始嫌这嫌那了呢?虽然心里不明白,嘴上却只好认错,赶忙命令御厨将皇上的晚餐多加了几样海鲜。晚上,太宗来到餐桌前,瞥了一眼,又大为不悦说:“怎么搞的,海味不见新奇,山珍也少得可怜,总管哪里去了?快把他贬为庶民。”说罢拂袖而去。
第二天,魏徵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便来到唐太宗的内宫。在叙过君臣之礼后,魏徵继而转入正题:“陛下,臣闻皇上为总管侍奉不好而发脾气,臣以为这是个不好的苗头。”
唐太宗不解:“我大唐国家殷实,多花几个小钱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再说,我可是一国之君啊。”魏徵深感唐太宗“当局者迷”,于是决定为他指点“迷津”,他回答道:“陛下,正因为您是一国之君,所以您一开头,马上就会上行下效,整个社会就要形成一种奢靡的风气,那样的话就糟了。”
唐太宗听了,不以为然道:“爱卿,请不要把话说得这么严重。国君就我一人,其他人谁敢向我看齐?”魏徵听闻越发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想:皇上经常把隋亡的教训挂在嘴上,何不以此来警策皇上呢?
于是,魏徵苦口婆心道:“陛下,当年隋炀帝巡游,每到一地,就因地方上不献食物或贡物不精而责罚臣子。如此无限制地追求享受,结果使老百姓负担不起,导致人心思变,江山丢失。皇上怎么能效法隋炀帝呢?”这一招果然很灵,唐太宗因此大为震惊:“难道我是在效法隋炀帝吗?”“是的,陛下。像显仁宫这样的供应,已该满足。但如果隋炀帝来,即使供应再丰盛精美一万倍,也难填他的欲壑。”唐太宗听了,既震惊又感动,说道:“爱卿,除了你,其他人是讲不出这种话的啊。”
正是因为唐太宗能够不断地反省自己,倾听和采纳大臣的良谏,以隋炀帝的亡国教训为鉴,尽量避免自己的过失给国家带来祸患,才有了唐朝的兴旺和繁荣。
古人曾说:“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意思就是说要想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修正错误;要想评论别人,首先要对自己有个评判;要想了解别人,必须首先要了解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有自知之明,认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