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如果你一直使自己的情绪处于低落的状态,例如你的肩膀下垂,走起路来双腿仿佛灌了铅似的,那么你就真的会觉得情绪很差。你要是一脸哭相,没有人愿意理睬你。那么怎样改变呢?很简单,你只要深吸一口气,抬头挺胸,脸上露出微笑,并摆出生龙活虎的架势就行了。微笑和打哈欠一样,都会传染,如果你真诚地对一个人展颜微笑,他就不会对你发脾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伸手不打笑脸人。
大声讲话:受压抑的人说话声音显得细小,表现得自信心不足,一点也不快乐。所以你要尽量提高你的音量,但不要对别人大声喊叫。你只要有意识地使声音比平时稍大就行。
抬头挺胸: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自信的人办事总是拖拖拉拉的,走路很慢,显得很懒散。另一种人则表现出超凡的信心,他们走起路来比一般人快,像是在短跑。抬头挺胸走快一点,你会感到快乐在滋长。
放松:快乐的人总是这样对自己说,“我觉得快乐,我会在各方面做得越来越好,我会越来越快乐。”你反复地对自己说一些话,如“我很放松”、“我很平静”等,时间久了这些话就会进入你的潜意识中。
善用自己的优点:假如有人赞扬你的优点,不要认为这没什么了不起,要知道,有许多人不一定能做到,所以这绝对是你值得骄傲的。快乐的来源是发现并善用你的优点,使你的自我意识变得更强,也就更快乐。
一个人问智者:“为什么天堂里的人快乐,而地狱里的人却不是这样呢?”于是智者带他来到地狱,他看到许多人围坐在一口大锅前,锅里煮着美味的食物,可每个人都又饿又失望,因为他们手里的勺子太长,没办法将食物送到自己口中。接着,他们又来到天堂,这里的勺子也很长,可是人们用勺子把食物送到了别人的嘴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快乐加倍。
你是否快乐取决于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心态,你就选择了快乐,自然也就拥有了快乐。
5.远离情绪的漩涡
用嘴伤人,是最愚蠢的行为。
美国研究应激反应的专家理查德·卡尔森说:“我们的恼怒有80%是由自己造成的。”卡尔森把防止激动的方法归结为这样一句话:“请冷静下来,要承认生活是不公平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任何事情都不会依照计划进行。”而应激反应这个词从50年前起才被医务人员用来说明身体和精神对极端刺激(比如噪声、时间压力和冲突等)的防卫反应。
埃森医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曼弗雷德·合德洛夫斯基曾说:“短暂性的应激反应是无害的。能使人感受到压力的是指长时间的应激反应。”他的研究所的调查结果表明:61%的德国人感觉在工作中无法胜任,有30%的人因为觉得无法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而有压力;20%的人抱怨同上级关系紧张;16%的人说在路途中精神紧张。
理查德·卡尔森有一条黄金规则是:“不要让小事情牵着鼻子走。”他说:“要冷静,要理解别人。”他对此的建议是:表现出感激之情,别人会感觉到高兴,你的自我感觉也会随之变好。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头被磨圆了的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钉子。第一天,男孩花了大量的时间钉了37根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得多。
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爸爸。于是,他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根钉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终于,钉子全被拔光了。
于是,爸爸把他带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在他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就像这个钉子洞一样。”
爸爸叹了口气,接着说道:“插一把刀子在一个人的身体里,再拔出来,伤口就难以愈合了。无论你怎么道歉,伤口总是在那儿。”
要知道,身体上的伤口和心灵上的伤口都一样难以恢复。你的朋友是你宝贵的财产,他们让你开怀,让你变得更勇敢。他们总是随时倾听你的忧伤。你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支持你,向你敞开心扉。告诉你的朋友你多么爱他们,这对他们也同样重要。
生活中,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手,有时候采用何种手段已不太关键,而保持好自己的情绪才是至关重要的。释放怒气不仅需要方法技巧,更重要的是精神修养,加强自身修养,开阔心胸,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使自己成为少生气、快消气的乐天派。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否走了弯路其实并不是十分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懂得如何释放自己的情绪。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因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而感到忧伤和苦闷。在这种时候,我们不应该将负面的情绪蓄积起来,而是应采取妥善的方法及时地将它们宣泄和释放出来,从而保持心理的平衡。
在大多数人看来,宣泄情绪、发脾气一般都是有伤大雅的事情。然而,最近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当人感到气愤而想发脾气时,如果能够及时、适当地宣泄出来,会有利于身体健康。生闷气一方面不利于心脏健康,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并引发大脑内激素的变化。
因此,与其闷在心里自己和自己生气,不如将不满情绪宣泄出来更能有效地减少外界环境对人体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长着驴耳朵的皇帝,因为要理发,所以无法向理发师隐瞒这样的秘密,因此,他每次理发后总是要杀掉一个理发师。这使得理发师们惊恐万分,生怕自己被召进宫去给皇帝理发。
有一个青年理发师跟自己的师傅反复商量,万一哪天找到我们该怎么办?
眼看着城里的理发师越来越少,终于轮到他们师徒了,徒弟坚决要求单独前去,师傅只好同意了。
理完发,皇帝问年轻人:“你看见什么了?”
年轻人说:“什么也没看见啊!”
皇帝又问:“真的吗?你没看见什么不同的东西吗?”
年轻人又说:“没有啊!我没骗你啊皇帝!”
结果,皇帝竟然没有杀他,而且决定每次都由这个年轻人给他理发。
但是,随着日子一天天地过去,这个秘密一直积压在这个理发师的心中,让他备受折磨,他感到生不如死。然而,他又不敢对外人说出这个秘密,因为一旦说了必将招来杀身之祸。
后来,年轻人的母亲教他一个好办法,就是到城外挖个坑,对着大坑把秘密说出来,然后,把秘密埋在土里。于是,年轻人照做了,他在地上挖一个大洞,每天对着大洞狂吼几句:“皇帝长了一对驴耳朵!”于是,他发泄了心中的苦闷,也取得了心理的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的确可能遇到委屈、苦恼与憋屈,每当此时,当事人也的确需要“释放释放”。因此,“适当的宣泄”是达到心理平衡的一种客观需要。但我们应该为苦闷寻找一个最佳的发泄方式。究竟选择何种宣泄方式,常常因人而异。比如,理智者会从容地调整自己的心态;鲁莽者会因其冲动而“莫名其妙”地误伤他人;愚蠢者则往往会“莫名其妙”地走向极端,甚至采用最不可取的形式。
有些人对挫折的忍耐力很低,稍有不快就选择过分地宣泄;不考虑时间和场合;不顾及对象,任意宣泄,这不仅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这些人常常自称:“我脾气直,有口无心。”但也表现出其不成熟,自我控制情绪和行为的能力较差。因此,人在生活中要学会控制自己,不断调整情绪,选择适当的宣泄时机与方法,来恢复心理平衡。
6.斩断万千烦恼丝
有些事,何必自寻烦恼?忧郁,只会让你越来越累。
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有的人面对烦恼和压力的时候,能够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去积极面对现实;而有的人却因此背负上沉重的思想压力而无法自拔,为此郁郁寡欢,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快乐的源泉,对生活的态度也会因此变得暗淡。
古罗马的一位将军被埃及人打败了,逃回了罗马。皇帝不但没有处死他,反而再次给他一支大军,让他继续出征。朝中的大臣纷纷表示反对,认为不能信任他。皇帝问:“为什么不能信任他?”所有人说:“因为他失败过。”“这正是我相信他的原因。”皇帝说。不久,从前方传来了捷报。
寻找一个个简单快乐的理由,人就会忘掉生活中的小烦恼,生活就会过得简单而快乐!忘记了憎恨,也就远离了憎恨。当心灵不因为憎恨而被蒙蔽,当所有的一切变成过眼云烟,人就会整个地轻松起来,宽恕了别人也解救了自己。
有一个心理学家做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验。他要求一群实验者在周日晚上把未来七天会引起他们烦恼的事情都写下来,然后投入一个大型的“烦恼箱”。第三周的星期日,他在实验者面前打开这个箱子,与成员逐一核对每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90%的担忧并没有真正发生。接着,他又要求大家把那些真正发生的10%的“烦恼”重新丢入纸箱中,等三周之后,再来寻找解决之道。结果到了那一天,他开箱后,发现那些剩下的10%的烦恼也已经不再是那些实验者的烦恼了,因为他们都有了对付烦恼的能力。
烦脑就像乌云,只有拔开才能见到阳光。不要被还未发生的事情担惊受怕,这样只会影响你对未来的勇气。当我们勇敢、自信地站在那些我们害怕的事情面前,你会发现,那些害怕,那些困难,不过是随手可拨开的乌云。
唐代的娄师德器量超人,当遇到无知的人指名辱骂他时,就假装没有听到。有人转告他,他却说:“恐怕是骂别人吧!”那人又说:“他明明喊你的名字骂!”娄师德说:“天下难道就没有同姓同名的人?”有人还是不平,仍替他说话,他说:“他们骂我而你叙述,等于重复骂我,我真不想劳你大驾来告诉我。”有一天入朝时,他因身体肥胖行动缓慢,同行的人说他:“好似老农田舍翁!”娄师德笑着说:“我不当田舍翁谁当呢!”
忘记他人的过错是一种美德。懂得宽容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人有一分器量,便有一分气质;人有一分气质,便多一分人缘;人有一分人缘,必多一分事业。
快乐是一种智慧。与其在自找的烦恼中自扰,还不如心怀坦荡,从容地面对。很多时候,人应该学会忘记生活中的小烦恼。不应让这些烦恼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
7.什么都想要,只会什么都得不到
妄自操控的欲望,走向的是毁灭。
我们在追求快乐的途中,欲望永远都只是生命沉重的负荷。多一分欲望就少一分快乐,与之相反,少一分欲望也就多一分快乐。我们时常感觉活得累,其实就是因为我们所求的太多。我们总希望拥有得越多越好,不断地索取,心灵自然也就无法得到休息。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话蕴涵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告诫我们做人不要太贪婪。
托尔斯泰曾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从清晨开始,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就归你。”那人就开始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虽然跑回来了,但已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也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其实也就墓地这么大。”
有时候我们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已拥有的也失掉了。
欲望成了自己的枷锁,成了埋葬自己的坟墓。即使拥有得再多,也不可能占有整个世界。一个人的欲望越多,他的精神上也就永无宁日,离快乐也就越远。
一个满脑子思考如何赚取财富的人问卡耐基说:“用什么方法才能致富?”卡耐基脱口而出:“节俭。”那人又问:“现在谁是比你更富有的人?”卡耐基回答说:“知足的人。”那人反问:“知足就是最大的财富吗?”这时卡耐基就引用罗马哲学家塞尼迦的名言来回答他:“最大的财富,是无欲。如果你不能对现有的一切感到满足,那么纵使让你拥有全世界,你也不会幸福的。”
其实,过多的欲望是痛苦的来源,知足常乐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
莉莎生活在一个富有的家庭中。有一次,莉莎正在院中独自玩耍。忽然从外面进来一个年纪和她差不多的女孩,她叫劳拉。劳拉穿着破旧的衣服,她提着一个篮子来送奶油和面包。她看见莉莎就说:“你穿得好,吃得好,又不用受生活的苦,整天在家逍遥自在,多快乐。”莉莎说:“我哪比得上你快乐啊。虽然我住得好,穿得好,吃得好,但我并不快乐。你若愿意,我们对换一下吧。”
于是两人真的脱下各自衣裳,彼此交换,莉莎拿着劳拉的篮子,往她家走去,劳拉则进入莉莎的家里。劳拉的母亲一见莉莎,就说:“这身衣服是我孩子的,但你却不是我的孩子。”于是莉莎就把这件事详述一遍。这位穷太太,立即写信通知莉莎的母亲快来领回孩子,但莉莎的母亲回信说:“我们的孩子,既然都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不如让她们换着看看吧。但你对待莉莎要像对待你的孩子一样,我对待劳拉也是如此。”
莉莎从没有动手做过事,这下子她有很多家务都要做了,吃粗茶淡饭,住简陋的房子,她只住了一天就喊着要回家;而劳拉刚到莉莎家里,样样都要守规矩,又不能外出玩耍或弄脏衣裳,觉得十分难过,也想要回家。于是,隔天两人早餐都没有吃就跑了出去,路上彼此相见,于是把衣服换回,就各自回家了。
欲望是生长在人心灵上的一颗毒瘤,它禁锢和压迫着人的灵魂,它关闭了通向愉快和幸福生活的大门。人的需求其实是有限的,但人的欲望是无限膨胀的。人应该学会尽量满足自己的需求,尽可能地抑制那无限膨胀的欲望,顺从自然的本心,才能收获快乐的生活。
你的房子再多再大,你也只能住在一间屋子里,也只能躺在一张床上睡觉;把世界上所有的山珍海味都摆在桌子上,也只能吃一次饱;鞋子有无数双也只能穿一双在脚上;衣柜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高档名牌时装,也只能穿一套在身上;汽车有无数辆,也只能开着一辆在街上跑……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你无限膨胀对财富的欲望,影响了健康、爱情、婚姻、家庭、快乐……让你整天为此疲于奔命,让你寝食难安,带给你无限的烦恼;如果这种欲望变成了无法满足的贪欲时,就会毁掉你的一生。
为什么不抛弃欲望的重负,轻松愉悦地享受人生呢?当生命走到尽头时,回首往昔,如果头脑中只剩下金光银影,却没有美好欢愉,那岂不是毫无色彩可言?让自己活得轻松快乐一些吧。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保持内心平静,摆脱忧虑,才能得到健康快乐。
人常常不懂知足,看别人的总比自己的好,却忽略了知足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来源。贪心会使人陷入深不见底的沟壑,沦为物欲的囚徒,最终失去快乐、自由与平和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