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来,粉丝们一个个都十分激动。
女人嘴角一直带着笑容,将墨镜待在了额头上,十分配合这些粉丝的要求,看上去一点架子都没有。
“各位记者朋友麻烦稍等一下。”
姜琳抱歉的对后面的记者笑了笑,继续给粉丝签名,这重视粉丝的一幕,让年轻的男女们都十分感动。
等送走了这批粉丝,记者们终于有机会提问了,话筒立马递了过来。
“姜导,您一直都在国外发展,这次突然选择回国,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么?”
“听说您在国外的柏林电影节上,和最佳导演奖失之交臂,请问这件事和您突然回国有什么关联么?”
“今年的M国柏林电影节,你的作品并没有入围,但是您随后却发了一篇推文,文章里的意思,还有那张纯黑图片的配图,请问是在隐晦的表明,电影节的黑幕,觉得不公是么?”
“姜导,有人说您导了这么多年的戏,八年前被业内成为最年轻的鬼马导演,但除了哪一部获奖的迷雾围城外,这些年,您再也没有新的代表作问世,好多人都说,您已经江郎才尽了,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么?”
记者们的问题真的是非常的犀利,犀利的姜琳嘴角的笑意都快要维持不下去了。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完美淡然的微笑:“我这次回国没有特别的意思,就是突然想回来了,毕竟,这里才是我的根,就这么简单而已。”
“至于推文,只是我一时的有感而发,希望外界不要过分解读。”
“另外,我也会继续努力,争取拍摄出更多的好作品,不会辜负粉丝们的期望,谢谢大家的关心。”
姜琳简短的回答了几句后,就重新戴上墨镜,挤出了人群,上了自己之前就在网上约好的车离开了。
一上车,她嘴角的笑意咻的冷了下来,脸色十分难看。
她,姜琳,名牌大学毕业,学习的是导演系,在学校学习成绩优异,提前两年毕业,就在国内拍摄了她的第一部实习作品《迷雾围城》
这一部作品是她当时的灵感之作,本来只是打算当做毕业作业上交的,却没想到被导师选中,投到了一家影视公司。
后面的发展很顺利,影视公司卡叶看中了她这部中长篇小电影价值,决定跟她签约,想要对这部小电影进行包装扩展,依旧让她来当导演,重新将这部小电影,拍摄成一部院线大电影。
这种天降大饼的好事砸在她的脑袋上,简直将她给砸蒙了,她是喜欢导演这个行业才会特意去学这个专业的。
任何一个导播系的学生,谁没有一个导演梦,谁不希望自己能拍摄出一部惊世之作,一夜成名?
结果,姜琳就撞上了。
她那会儿也是真的有天赋,这么好的机会,更是投入了千分的专注认真在其中,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
迷雾围城进行宣传拍摄最后播出,好评分数以及院线票房直线上升,然后,这部电影就这么火了。
作为这部电影的男女主角也火了,自然地,她这个导演,也火了。
她当时还只是个学生,才刚大学毕业,非常年轻不说,提前两年毕业还是个学霸,继续深挖了下她的背景。
记者们又发现,她居然还是个孤儿,从小在孤儿院长大,无父无母,是一名一直被好心人资助完成学业的女孩儿。
这种励志又巅峰的人生走向,吸引了记者报刊杂志的注意力。
姜琳那时候被她们一顿宣传,收获了一大批年轻的粉丝还有喜欢这部电影的粉丝,可以说,她这条路的起点,起的很高。
那时候的姜琳,也是真的很刻苦,心里也有自己的梦想,十分有志气,也没有被眼前的一幕迷晕了眼。
小有名气后,姜琳没有选择继续在国内靠着迷雾围城的热度往上发展,不少经纪公司开出不错的条件要签她,她也没有答应。
那时候的姜琳还是有些清醒的,她知道,自己出名,除了能力天赋外,运气也占很大一部分。
她只是一个才本科毕业的学生罢了,还年轻的很,还需要继续进修和磨炼知识,然后选择了出国深造。
靠她一人自然是没这个条件,但之前说了,她有一个资助她读书的好心人,对方对她的决定也是很赞成的,毫不犹豫的出资让她出国。
出国后的姜琳,在国外有名的艺术学院当交换生,继续深造了导演专业一年多的时间,因为一些原因,还是进入了国外的演艺圈。
迷雾围城这部电影因为很火爆,所以也发展了海外院线,在国外也是溅了一些水花的。
姜琳就这样,出国到现在,从二十岁一直拼事业拼到了八年,现在二十八岁。
在这八年的时间内,她签约了国外的经纪公司,也导过一些电影,但都是小院线,出不来什么名头。
后来跟随公司的安排,就算能跟大电影的拍摄,她也只是好几个导演中的一个,被分配到手上的导戏也只有几个片段,加起来十几分钟而已。
姜琳在国内的起点很高,来到了国外却是这样的发展,她心里顿时不平衡起来,心中坚定地梦想和初衷也很快动摇了。
就这样,她一直在国外不高不低的混着,去年她费了很大的努力讨好了公司的老板,让她给了自己顶流资源,拿到了一部非常不错的剧本让她来导。
姜琳依旧跟八年前一样,十分认真的投入,一心想要靠这部剧再次走上巅峰,播出后的票房也确实非常喜人。
她自己信心十足,但结果确实差强人意,别说最佳导演奖,连入围作品都没进,她当然无法接受。
姜琳一下子气不过,实在忍不住在自己的账号上发了一篇推文,大致就是隐晦的表示,柏林奖是有黑幕的,控诉其不公。
发文一时爽,过后火葬场,这就是她后果的真实写照,虽然她很快将文章删了,但这件事在有心人的推动下依旧快速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