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孩子答应了她。于是,玛丽与他们一起走进了花园。在里面,她从一边走到另外一边,对一些孩子不会做的事情,不时地给出一些细小而具体的指示。玛丽忙着采集花朵,并且把其中的一些花交给阿道弗斯,另一些交给露西亚,让他们好好地拿着,并交代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例如,要把一些花朵放在一起,另一些则要从中挑拣出来。然后,她带他们走到凉亭,坐在里面的一条长凳上。她要求孩子把这些花放在长凳上,然后就不要再碰。然后,在长凳中间留出一块空白而且干净的地方。孩子们不明白这是为什么,玛丽说:“待会你们就会明白的。无论怎样,你们都必须听从我的话。待会我会向你们解释原因的,也许,过一会你们自己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已经收集了很多不同种类的花朵。玛丽在凳上留出空白的地方坐了下来,并让孩子们坐在之前摆放鲜花的地方,每人各负责一些花朵。她要求他们对已经采集的鲜花进行筛选。然后,她做了两束鲜花,送给兄妹俩每人一束,并让他们自己尝试着去做花束。在制作过程中,她又给了孩子一些细小而又具体的提示。如果玛丽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品位或是观赏能力,她完全可以让他们从一开始就选择花朵,并让他们做花束,那样也许会更好。但是,玛丽的目的就是教育孩子要服从她,或者说是如何养成服从的习惯。所以,她对孩子的命令越多越细小,取得的效果就越好。假如玛丽给他们的命令本身就属于无理取闹,或是太过繁多、细小,无疑就会使孩子们感到厌烦。他们会以一种闷闷不乐的、烦躁的心态去遵守玛丽的话。
插图:顺从的教训
当花束做好之后,玛丽会把自己做好的花束交给他们,连同他们自己做好的花束一起带回家。他们可以把这些鲜花放在客厅壁炉旁的玻璃瓶里。然后,她就与他们一起走到客厅中央,静静地欣赏这些鲜花。
“你们看,这些鲜花多漂亮啊!因为在制作的过程中,你们一直都服从我,我说的每一句话,你们都严格遵守,所以我们才能做的这么出色!”
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毫无疑问,玛丽培养孩子顺从的第一堂课是十分成功的。但这堂课仅是一个好的开始而已。如果到了第二天,玛丽就开始要求孩子遵守一些让他们感到厌烦的命令,或是让他们做出额外的牺牲,或是做一些违背他们意愿的事情,他们就会置之不理。当然,如果从没有接受过玛丽的第一堂课,他们更是会毫不犹豫地加以拒绝。可以肯定,如果玛丽能够用第一堂课里培养小孩的那种精神,不出几个星期,就能够树立对小孩的权威,让孩子服服帖帖地顺从自己的意愿。
但是,这种类型的培养能否取得最终的成功,并不在于让孩子产生对奖赏的期望,或是对惩罚的恐惧。玛丽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承诺要给他们花束,而且一直到最后,玛丽也没说过要把花束作为对他们的奖赏这一类的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孩子在这一过程中自己也能感觉到,听长辈的话对自己是有好处的。最终,他们因为自己做了正确的事情而感到满意,但这种感觉并不是因为得到奖赏而产生的。玛丽这堂课能够如此有效,是因为她运用了与以往不同的方法。
个中原因
玛丽知道,服从长辈的意识在孩子的心里是极为淡薄的,因此他们不可能经受比较严峻的考验。所以,她要想方设法地让孩子们受到最小的压力,并在这种情况下将一件事做了很多次。虽然她让他们做了很多不同的事,但每件事却都很容易办到,与此同时,她还给了一些并不需要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能遵守的禁令。更令人称奇的一招是,她把孩子服从自己的权威,与让孩子同时感到乐趣和成就感联系在了一起。因为她知道,孩子们一定会对采集花朵、制作花束的过程充满兴趣。到了最后,她又毫不吝啬地表扬了孩子们。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像玛丽这样的人,对于某件事情,他们虽然不会像上面所说的那样,事前就在心里进行很详细地分析与研究,也不会用语言把其中的道理表述出来,但他们却牢牢地掌握了这一方法的精髓与核心。他们本能地认为,只要运用这种方法,最终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当看到有些人能够轻而易举地将性格各异的孩子置于他们的权威之下时,一定会有不少人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他们认为这其中充满了神秘色彩,并坚定地认为这些人“在这方面有诀窍”。事实上,根本没有什么神秘可言,也没有半点不可思议的地方存在。他们所拥有的只是一般人应该具备的常识、缜密的思考,以及对孩子不同阶段的不同性格特点的深入了解,仅此而已。要想获得这些能力,对人们来说并不是多么遥远的事情。
玛丽的看法是,在孩子内心,服从的原则并没有完全消失。虽然这种原则并非完全源自天性,但他们对此的印象却在很小的时候就形成了。孩子们认为自己有责任与义务去服从长辈的权威,但是这种倾向在他们身上出现的概率其实是很低的。尤其是在阿道弗斯和露西亚的心中,这种意识可以说是极其薄弱的,这就好比一株已经奄奄一息的植物,需要人们细心、周到的照顾才不至于枯死,并由此渐渐恢复到正常的健康、活力。玛丽对姐姐的两个孩子就采取了与之类似的管教方法,也就是让孩子心中已经变得脆弱而又不堪考验的原则得到一种温和的训练。玛丽没有让他们受到任何程度过于严重的考验,而是有步骤地让他们养成这一习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对孩子进行耐心、坚持不懈地培养,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结果。而且,每位父母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来验证这一结果。(当然,孩子性格本身古怪或是畸形的除外。)
在这里,我们不可能对各种管教方法依次进行详细说明。即使是玛丽这样的管教者,要想让孩子服从自己,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以适应孩子们在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对许多急于想要采用这种方法的父母来说,我们提醒他们注意以下三点。
三条实用的指引
1.不要妄想自己的孩子能自觉地变得听话、乖巧。父母应该记住,在孩子不听话时,不要对他们进行报复性的责备或是惩罚。恰恰相反,父母应该明白,要想使孩子变得听话、顺从,就需要他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坚持不懈地执行细心、柔和的培养方法。
2.如果孩子已经习惯于反抗或叛逆父母的命令,那么就不要妄想孩子能够一下子变得听话、服从。急于求成的父母,会寄希望于那些一次性的、突然而又剧烈的手段,或许是一连串的叱责与威胁,或许是对孩子宣称从今以后要改变那种无效的管教方式。父母希望借此表明自己“改过自新”的决心,从而使孩子的行为出现令人满意的转变。但是,父母试图改变孩子错误倾向的这些手段,就好像用锤子不停地锤击一棵正处于生长期的大树一样,怎么可能让它弯曲的茎干变直呢?这简直可以说是贻笑大方了。
3.相反的是,在开始执行这一方法时,事先不要告诉孩子你将要采取什么行动;也不要一味地揪着孩子以往的错误不放。作为父母,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孩子在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良倾向,很可能是正是继承了父母基因的结果。毋庸置疑,无论孩子的行为存在着什么样的错误或是不正确的习惯,都是因为父母管教不善导致的。所以,父母一定要小心谨慎、轻柔缓慢地采取行动,一旦执行,就要确保坚定性、持久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弯曲的茎干逐渐回到正常的位置,然后继续生长。这样做并不需要父母具备多高的才智和技巧。因此,只要父母们认真、忠实地执行,就一定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当然,一些很罕见或是很特殊的情况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