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大约有2400万,但是实际上能够安排的大约也就在1200万左右。供需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这里面也有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一些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也还有相当的短缺。我国的农民工大约有2.3亿,其中外出人员大约有1.2亿。这是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他们的就业特点是流动性非常强,所以目前还没有纳入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的范围内。因此,人资部和有关部门一起,正在建立农民工的调查统计,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这个体系就可以建立起来。
张小建判断,2009年就业形势最严峻的,会是第一季度。但是从二季度开始就业的局势就会好转,总的就业人员的数量和2008年相比会略有下降。但也有专家指出,对于2009年以及将后数年的就业形势,切不可盲目乐观。一方面,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尚未结束,另一方面,我国失业人口历史累积数目较大且存在结构性问题,扭转就业局面将需要长期的努力。
为了能够一面保持就业的增长,一面有效地控制失业,政府准备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千方百计地帮助那些停产、半停产的企业,稳定员工队伍,防止隐性失业变成显性失业,从而减少整个社会的失业;二是促使扩大就业和扩大内需紧密地结合,努力支持那些正在发展的、经营状况比较良好的企业,来继续扩大就业,保证就业的增长;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统筹安排各类人员的就业,重点帮助城市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要兼顾重点行业的农民工;四是在全社会组织开展大规模的职业培训,将更多的城乡劳动者组织到职业培训中来,使劳动者在提高就业能力和素质的同时,能够使失业找工作者处于一个积极准备就业的状态,而不是散落在社会上。
2.两大群体,矛盾突出
在我国就业领域,有两大群体的就业问题十分突出,那就是农民工和大学生。他们是我国新增就业人口的主体,也是失业或隐性失业的主体。历年以来,大学生、农民工未能充分就业,已经积存了相当数目的失业人口,而2009年新增的两群体就业人口数目又创历史之最。加之金融风暴和经济形势的影响,这两大群体的就业矛盾将十分突出。
农民工是受此次金融风暴影响最大的就业群体,据有关方面统计,2008年年末之前已有上千万农民工提前返回当地。返回当地的农民工大多没有回到村里,而是留在了当地的小城镇或小城市,大部分人未能重新找到工作,只靠打散工、揽零活维生。但是,当地就业市场容量有限,压力巨大。国家推出的刺激经济计划,能带动一部分农民工就业,但数量毕竟有限。
人资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已超过1.3亿人,2009年春节前约有7800万农民工返乡过年,至2月12日,返乡农民工已有6240万返城,未返城的1560万人还有1092万打算返城。但2009年计划招工的企业数量与上年相比减少了20%,空岗数量减少10%。这意味着有数百万农民工可能找不到工作。
农民工就业难是诸多原因造成的。市场容量是首要的,外向依赖的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大量关停,房地产业的疲软,是造成农民失业的重要因素。这种情况未必会在短期内改变。调整产业结构(包括产业的区域转移)、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扩大农民工就业的主要途径。农民工一般知识技能水平有限,就业能力不足,因此政府组织必要的就业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在保持农民工就业增长和控制失业的同时,还要加强农村的失业保险和救助,逐步建立与城市相同的失业保障制度。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要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工就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困难企业与员工协商薪酬,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技能培训等办法,尽量不裁员。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组织返乡农民工参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大学生也是我国每年新增就业的主体,由于1998年以来高校大幅度扩招,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都有相当的增长。2008年,我国毕业大学生559万,到年底时起码有150人未能找到工作,甚至更多。而2009年,我国毕业大学生数将增加50万,达到创纪录的610万。加上历年积存的未就业人数和就业后又失业的人数,2009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将达八九百万。而由于金融危机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就业岗位提供主体的企业,在2009年可提供的就业岗位不会增加太多,甚至可能减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关于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政府准备从六个方面做好工作。第一,进一步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第二,坚持面向企业生产一线、面向城乡基层服务一线、面向西部边远地区建设一线,同时根据现在经济形势发展的新需要,在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三,完善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企业、到边远地区就业的各项政策;第四,进一步畅通毕业生到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就业的路子,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第五,强化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着力解决就业供求信息不对接、技能不适应等问题;第六,建立完善对困难毕业生的援助制度,认真做好家庭困难和登记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给予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给予学费补偿和代偿助学贷款。
3.调整心态,积极充电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既与整体的大形势有关,也与就业者的自身状况有关。也就是说,一部分人未能就业,既有客观因素,也有自己的主观因素。其中最突出的是就业观念和工作技能。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一些误区,早已是一件不言而喻的事情。主要表现在:拣高枝攀——大学生们除了考公务员外,就业首选大城市的外企、国有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基本上是无奈之下的选择;期望值高——大学生的期望薪资往往高出用人单位预期,并且在职位要求、职业发展、培训机会等方面也都有较高的要求;忠诚度差——许多大学生就业不多时就选择跳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一年后跳槽者占到了就业人数的近一半,有的一年竟跳四五次,除给用人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外,也造成了他们对大学生的不信任心理,有的单位甚至根本就不接受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大学生的这些观念误区与用人单位的期望和要求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加之近年来用人单位招聘回归理性,重适用而不太看重学历,在专科生够用的情况下则不用本科生,这种反差就更显突出了。农民工在就业观念上基本不存在大学生那样的问题,但重就业而轻进修提高也是普遍现象。
相对于低端岗位的劳动力过剩来说,我国的高端就业岗位甚至可以说还有不小的缺口,尤其是高新技术、特殊技术、管理等岗位,不是人多,而是不够。这表明,我们的就业形势存在总体性供需矛盾外,还存在结构性问题。就拿外企来说,它们需要本土化的管理人才,但国内劳动力市场却无法提供(或不能胜任),只好转而从国外聘用。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还没有培养出某些方面的人才,而更多的则是培养出来的还不能算是人才。
鉴于以上两个问题,无论是已就业者还是未就业者,都存在转变观念和充实自己的必要。眼下金融风暴的凛冽寒风虽然使一些本来准备年末跳槽的人冻缩了回去,但仅此是不够的。就业首先应该和自己的生涯规划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考虑薪资、地区等。也要认识到,无论是工作经验还是升职的能量,都需要蓄积,这意味着频繁跳槽并非明智的选择。更要认识到,国家、企业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个人也只有具备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职场上脱颖而出。因此要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在就业困难的形势下,尤其需要如此。这场风暴也许会绊住了我们旅游的脚步,减少了我们在酒吧的流连,那就读读书、听听讲座……
就业困难的时候,也许正是创业的好时机。就个体而言,积蓄的就业压力可以转化为创业的动力,从而开辟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来。就创业环境而言,政府不仅鼓励自主创业,而且会在准入条件、场地安排、贷款扶持、创业指导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有利条件。金融风暴虽然让全球经济紧缩,但商机仍然存在,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商机无限,而且你大可以创新出一种新的生意来,只要不是像华尔街那样的金融“创新”。
五 物价:持续平稳,稳中有降
2009年,我国的物价将保持持续平稳,CPI和PPI都有可能进一步回落。尽管有强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但基本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在金融危机加深的情况下,应该适当防止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威胁已经解除
2007年以来,我国的民众深刻地体验了一轮物价上涨。从年初开始,物价就一路上扬,从2007年的6月开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就开始以超过4.0%速度增长,到2008年3月达到了高点8.5%,并一直高位运行到2008年的上半年。在那段日子里,食品类消费品的价格上涨最快,无论粮油还是肉蛋、蔬菜,几乎不长时间就要涨一次价,加重了居民的生活负担。宏观调控以来,物价上涨的惯性持续了大半年,CPI在2008年8月开始降到5%以下(4.9%),9月份又进一步回落了0.3个百分点(4.6%)。
2008年10月,CPI继续回落。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11月1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0月份CPI同比上涨4.0%。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9月份下降0.3%;食品价格下降0.9%,其中鲜菜价格上涨3.9%,鲜蛋价格下降4.4%。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城市上涨3.7%,农村上涨4.6%;食品价格上涨8.5%,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4.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9%。2008年1~10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7%。其中,城市上涨6.4%,农村上涨7.3%;食品类价格上涨16.3%,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9%,衣着类价格下降1.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2.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7%,居住类价格上涨6.7%。
与此同时,另外一个物价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2008年9月也从当年8月份的最高点10.1%开始回落到了9.1%,10月份更是大幅回落到了6.6%。
就此,可以认为我国的物价已经回归到合理的价位上,通货膨胀的威胁已经基本解除。
2008年11月,我国CPI增幅进一步回落,同比上涨2.4%,涨幅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这是2008年以来我国CPI同比涨幅连续第七个月回落。食品价格继续引领CPI同比涨幅回落,11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5.9%,涨幅比上个月回落2.6个百分点。
2.未来物价还有回落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