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言语之间显得信心十足。
刘和心想,十几万人?
嗯,确实有这么多数量!不过你确信能指挥得动他们?
还有,你手下的那些将领虽然说也不错,比如说夏侯惇、曹洪等,这些人作战也都十分英勇,也都会成为名将。
不过他们与你所招的那些士兵一样,暂时还缺乏作战经验,还要经过几年锻炼才行。
而徐荣呢?
人家本人,以及他手下的那些军将和士卒,他们大多数人都经受过无数次战争的洗礼,我的骑兵在幽州有作战经验,但是与之相比都有不足,何况你手下的那些几乎没有作战经验的士兵。
算了,让你去长些教训吧,人总是吃一堑长一智,将来我也不希望对手太弱!
“孟德兄,我和孙文台突破南路还是有相当把握,希望到时能与孟德兄在洛阳会师!”刘和微笑着说道。
“那就一言为定!晚间我单独置酒一席,给文卿洗尘!”曹操倒很好客。
袁绍一听,微笑着大方地摆摆手:“孟德,这摆酒的事就交给我,在座的诸位和副将全部参加!”
……
酒宴过后,袁绍与逢纪一起单独把刘和请到自己的中军大帐,要商量一件大事。
大家都有六七分酒意,袁绍开门见山:“文卿,如今董贼挟天子令诸侯,以皇帝的名义下达旨意,任命官吏,这让我等还有些难办。
我与冀州韩州牧经过商量,觉得现在最佳方案是在宗室子弟中择一德高望重者,立为新皇帝。
想来想去,也只有令尊最合适,因此想与文卿商量,请文卿也在这封信上署一个名!”
袁绍说完就像逢纪使了一个眼色,随后逢纪就拿出了一封信递给了刘和。
刘和接过来那封书信看了看,他当然对这段历史比较了解,这些人想把自己的父亲弄到火炉上去烤,他们好从中渔利,当然被父亲严词拒绝。
父亲是一个非常好体面的人,至少在面子上是不会背叛朝廷,这与是否割据是两回事。
如果自己在这封书信上署名,非被父亲一刀砍死不可!
“本初兄,我等高举义旗是为了铲除董贼,迎回皇帝,我家父亲大人也是此意。
因此他绝不会想当新皇帝,实在抱歉,这封信我不能署名,你等谁想当皇帝就当,万不可打我家大人的主意!”他当然言辞拒绝。
袁绍,你这不但是想害我父亲,同时也想害冀州牧韩馥,你以为我不知道?
想什么呢!
袁绍听罢,有几分着急,赶紧出言相劝:“文卿,我等可是真心!董卓挟天子令诸侯,早晚势力必定坐大,只要时机一成熟可能就会像王莽一般篡位。
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另外立一位新皇帝,与董卓相抗衡……”
他又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反正就是为了他们好,如果刘虞当了皇帝,刘和就是太子……
刘和当然不理他这一套,反而说道:“本初兄,此处也无外人,我就斗胆直言。天下没有永久的江山,有没有永久的皇帝。
汉高祖取代秦二世,王莽篡位前汉,后来又有光武中兴,莫不是如此。如今天下大乱,有人说汉室江山已不可保,我看也有几分道理。
本初兄家世显赫,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天下士人众望所归,将来必定是安定天下之主,何必执着于另立新帝?
头上顶着一个皇帝,很多时候办事很不方便的,不如自己说了算来的畅快……”
刘和对这段历史了如指掌,他假意劝袁绍,实际上说出了袁绍的心思。
袁绍和他的叔父袁隗,处心积虑地让董卓带兵入京,这是为了掌握朝廷权力。
原因很简单,袁隗当时是汉灵帝指定的太傅,根据朝廷规定,太傅必然会录尚书事,职位甚至高于何进的大将军。
(PS:太傅并非常设之职,只有在幼帝登基之时才设立,如果他病故,一般就不再重新设立)
他们原以为董卓是故吏,而且从前在袁隗面前表现的非常恭敬,绝对是个靠得住的人。
如果让董卓以铲除宦官的名义带兵入京,那么就完全可以架空何进,袁家正式登上权力巅峰。
谁知董卓将计就计,借机大权独揽,袁隗只当了个二把手,最后袁绍一起兵,他干脆找借口把袁隗给杀掉了。
袁绍听刘和如此一说,苦笑着摇摇头,心想,此人也真是个人精,居然摸透了我的心思,反倒劝起我来了!
“既然文卿不愿署名那就罢了,先看看令尊怎么说吧,我倒是希望他能够同意,如此方能中兴汉室,这也是我毕生的目标!”袁绍说道。
中兴汉室是你终身的目标?
前面两个字换成“搞垮”还差不多,早晚我必定将你们这些山东望族打压下去!
“多谢!不过,我劝本初兄不要做此无用之功,因为我家大人肯定不会同意,告辞!”刘和已经困得不行。
“贤弟慢走!”
袁绍只好把他送出中军大帐。
看着刘和远去的背影,袁绍叹息道:“可惜没有把他绑上架!”
“主公,我看此人真不简单,将来他必定是主公最为强劲的对手!”逢纪说道。
“嗯,我也如此想,不过,幽州总归是贫寒之地,只要我们能够扼守住冀州咽喉,他未必就有多大发展!走,我回去再商量一下如何取代韩馥!”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