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一看,微微一笑:“阿兄,愚弟认为应该给刘将军钱粮,这可是帮助义军!”
“哦?那万一李太守回来,该当如何?”
“回来?我看太守怕是不容易回来,徐荣是董卓手下名将,文台兄都吃过他大亏,李太守绝非对手。
即便他能够侥幸回来,文卿与文台兄今日来索要钱粮,也是为了义军所需,他又能奈何?”荀彧很不以为然。
荀寔摇摇头:“阿弟,你是不知李太守脾气,他万一发起火来,那可是要杀人的!”
刘和一听,就在一旁插话道:“荀功曹放心,他回来以后若是胡言乱语,我直接就杀了他就是,然后再另外表一人为颍川太守!”
如今天下大乱,孙坚已杀了一位刺史、一位太守,自己再杀一太守也没什么大不了,而且还可以树立自己威信。
他话音刚落,孙坚立刻拍案大笑:“妙!文卿贤弟既然如此说,到时用不着你动手,我亲自杀了他!”
李旻的诸幕僚自然知道孙坚的残酷手段,心中都忧虑李旻这次恐怕在劫难逃。
荀寔心想,自己是太守李旻自辟的文吏,李旻也相当于自己的半个君,自己相当于他的半个臣,眼看着二人杀了李旻肯定不行。
“大公子、孙太守,有事好商量,杀了李府君,我等都不好做人,食人之禄总得忠人之事!”他说道。
“荀功曹,良臣择主而侍,良禽择木而栖,就像吕布,即便是成为三姓家奴,依然有很多人跟着他。
这其实为了生存所需,荀功曹跟着那自命不凡、胸无点墨的李旻,绝不会有前途!”刘和笑道。
现在是乱世,你还抱着那愚忠不放,绝对是死脑筋,随时有可能身败名裂,全家遭屠。
荀寔还要继续辩解,荀彧赶紧给他递了一个眼色,荀寔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令人张罗着办理刘和与孙坚究竟需要的物资。
刘和一看,这里好像没什么事了,于是把领物资的事情全部交给自己的手下人和孙坚,他则又邀请荀彧到外面去谈心,要与他纵天下事。
唉!办大事需要的是人才,特别是顶尖的人才。
眼前的荀彧就是。
天下这么大,总不可能事事都自己亲力亲为,身边的文臣武将当然是越多越好。
在刘和看来,要想吸引住荀彧,还得给他来一些“预言”,让他逐渐对自己心悦诚服。
二人来到郡府门前的塾中少坐。塾是门内两侧的屋,郡府、县寺、里乡以及其他所有的政府衙门,在大门口都有这种建筑。
刘和先问了些他这几个月来的经历,然后就问道:“文若兄对于今后局势发展如何判断?”
荀彧略微思考了一下就道:“这很简单,在下预计,这次山东义军讨伐董卓恐怕没什么大成就。
原因在于他们各怀异心,每个人都想拥兵自重,将军何时见过十几路人马在一起能够取胜的?
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需要统一指挥,需要有严明的纪律,要有指挥技术非常高超的将领!”
“文若兄之言正与我所料想的相同,不过即便有一丝机会,我也不会轻易放弃。我之所以要极力坚持讨董卓,是因为我预计他不出两三年必败,恢复汉室江山有望!”
荀彧一听,自然心中又多了几分敬佩,不过他心中升起一个疑惑:
“董卓两三年就会失败?王莽可是坚持了很多年的,将军这判断从何而来?”
刘和一见他进入到自己所设定话题的圈子,自然心中暗喜。
“其实这非常简单,关中羌乱已经持续了百年,百姓大半流离失所,如今韩遂、边章等人作乱,三辅百姓农业生产只有从前的三成。
董卓迁都,让洛阳以及周围的官吏百姓涌入关中近二百余万,再加上董卓的十几万军队,粮食储备很快就会耗尽。
在如今天下大乱的局势之下,函谷关之外的粮食、钱物不可能进入关中,再加上动乱造成百姓无法稳定从事农业生产。
没了租税,尤其是没有了粮食之后,根本无法维持一个朝廷和一支军队的运转,长安必乱,再加上董卓不得人心,我料很快就会灭亡!”
刘和对于这段历史再熟悉不过,自然张口就来。
这十几年灾害频发,关中的粮食储备非常有限,董卓一下子将洛阳周围的一两百万人迁入关中,这就是取败之道。
别说是此时了,就是几百年之后的大唐武周年间,武则天之所以常驻洛阳,就是因为关中人口增加,粮食经常不能满足要求。
好几次的科举考试,都分了一大半人在洛阳举行,就是为了降低粮食向关中运输的压力。
一遇到大的灾害,粮食价格就会翻十倍,白骨露于野,这还是在盛唐时期。
由此可见一斑。
现在的关中可不是秦王朝时候的关中,也不是秦末的关中,百年羌乱造成关中已经不适合建都。
没有了粮食谁也控制不了局势,董卓也不行,即便王允不杀董卓,也会有其他人出手,这是历史的必然!
荀彧听了刘和非常独特的分析之后,不由得大为惊叹:“哎呀,刘将军真是高见!在下佩服之至!”
他平日里自视很高,认为一切事情自己都能看得清,都有先见之明,没想到还有看得更长远之人。
“刘将军以为天下何以至此?又何以得安?”荀彧想进一步的试探一下他对于政治的理解。
刘和一看荀彧愈发感兴趣,心中更加高兴:“我以为之所以出现天下大乱,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在于光武中兴后,没有抵抗住山东豪族的压力而建都洛阳,从而无法控制西北羌族,西北羌乱耗尽了朝廷的精力、财力,是本朝灭亡的根源。
当时还是应该建都长安,置精兵于三辅,羌人再怎么也乱不起来。
其二,朝廷过于遵从儒学,忽视法律尊严,让党人势力坐大,以至于尾大不掉。治理朝政必须坚持外儒内法,儒法结合,充分利用法令来维护皇权的尊严。
其三,朝廷对于南匈奴、乌桓等胡人的内迁处理过于轻率。将这些人大量安置在内地实在是一大败招。
这些人一遇到中原的局势不稳,就趁机起来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