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家办酒那天,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当上宾,章富泉和卫土之间没少交流。
随着酒意越来越浓,聊到的话题也越来越杂,从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到工作中的各种成功和失败,几乎全都涉及到了。
本来还有点儿拘谨,但在章富泉的刻意带动下,也是因为酒意上涌,卫土也跟着放开了约束,说了不少‘心里话’。
有了这一次的接触,两人之间算是有了一份交情。
不过,作为招商局里的领导,经验丰富的章富泉并没有冒然出手,急吼吼的拉着卫土商谈跟投资有关的那些事情——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点儿道理章富泉还是懂的。在交谈中,他已然看出了卫土的心理,知道他目前并没有真的想要在庐山这边做项目的意思,所以,章富泉便选择了另一条路线,打算先维持好与卫土之间的交情,放长线钓大鱼。
说白了,就是打算先把自己这边的项目整理一下,时不时的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一发规划案,用敲边鼓的方式勾起卫土的兴趣。然后,等卫土那边腾出空来,想要再做下一个项目的时候,他就有可能想起自己曾经在朋友圈里发过的那些个规划案,从而对‘在庐山投资’产生一些兴趣。
能不能抢占到先手,勾起投资商的兴趣,是招商引资的关键。至于后面的事,都没什么难度——章富泉自己就是招商局的领导,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话语权,而平日里亲近的朋友们,也都在同样级别的位置上呆着,‘调整一下细节以吸引投资商’这种事,打个招呼就能搞定。用章富泉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只要你愿意来考察,就一定会有你感兴趣的项目’。
话说的这么满?是不是有些飘?真的能做到么?
答案是肯定的。
自从撤县设市后,庐山市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很多政策都在往这一块儿倾斜。千万级以下的小规模投资,可能还会受到一些限制,但像卫土这样手里攥着上亿资金的大投资商,跟市ZF商谈项目的时候,所受到的限制就要小得多了。
之所以会给大投资商这么大的余地,也是经过谨慎考虑的。总结起来,一共有两条理由。
一是没有必要提出那么多的限制。
‘项目做到一半,投资商资金断链,使得项目停摆,甚至烂尾’的状况,说起来还是挺常见的。而一般来说,这种状况大多发生在小投资商们主导投资的项目上。反之,若是由上市公司、五百强企业主导投资的项目,即便出了些小纰漏,问题也大不到哪里去——那么大的企业和公司,没那么容易破产倒闭。以此为前提,投资商大可以从其他地方调集资金,弥补漏洞把项目做完。
十几年前,ZF规划出来的项目,有不少都落进了‘个人’手中。这些人一手拿着项目批文,一手伸向银行要求贷款,全都走的是‘空手套白狼’的路子。
为什么最近这一两年见不到这种状况了?为什么现在很多ZF规划项目都对投资人的资质提出了要求,只有上市公司或知名基金才能得到入场机会?原因其实很简单,ZF已经被那些烂尾项目搞怕了,不敢再像以前一样管的那么松。
在这么个大环境下,资金充裕的大投资商们,当然会更受ZF的青睐——体量越大,越注重口碑,剑走偏锋的可能性越小,行事风格越发稳重。由这样的投资商来对接并主导推进项目,出漏洞甚至半途而废的可能性会被压到最低。
为什么给大投资商留下了更多的余地?说白了,就是因为他们足够稳重,即便不设置那些个条条框框,他们也不会乱来。比如接下项目后,按照自身利益重新规划细节的时候,他们会主动给自己画一个范围,绝不会弄出跟ZF意见背道而驰的内容来。
二是需要增加吸引力。
资本不够充裕的小投资商,或许投完一个项目就没钱了。
但大投资商却不一样,他们不仅自己手里有钱,还能通过人脉或者业务上的联系,牵动其他有实力有背景的企业,一同参与投资。
也就是说,以‘合作对象是大投资商’为前提,如果双方对合作成果都很满意的话,那么,ZF这边如果还有其他项目需要投资,双方之间很有可能还会形成第二次乃至第三第四次的合作。
与其每个项目都重新找人,重新考核一遍对方的资质,显然还是跟已经打过交道的老朋友合作更舒心一些。所谓的‘做熟不做生’,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如何在一开始的时候,争取到大投资商的关注,跟他们形成合作呢?
好的项目,对投资商的资质有要求,反过来,投资商也会挑项目。
要么做自己熟悉的行业,比如马爸爸的投资大多集中在他熟悉的电商及相关产业上。要么,做回报周期短回报率高的项目,比如那些个仅仅发育了一两个月,市值就膨胀到好几个亿的网络APP。
不是说我手里有钱,你有个确定能收回投资还能挣大钱的项目,我就一定会投。
投资商投资商,做投资的商人。说到底,这些人也是奔着挣钱来的,必然会货比三家以赚取最多的利润。
全国各地,有那么多好项目等着投资,其中同样具有‘ZF扶持’背景的不在少数。为什么我单单要到你这儿来投资呢?
所以,想要吸引到大投资商,ZF方面必须要留出一些余地。有时候,甚至需要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即修改原有的规划案以满足投资商提出的条件。
至于要留出多少余地,就要看投资商的体量有多大,投资规模有多大了——ZF规划项目的时候,会先设定出几个目标,即‘项目完工后能产生多少经济效益’、‘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等等。规划案里的细节,全都围绕着这几个目标制定。简单来说,只有最终目标是固定的,而在具体的细节上,其实存在很多可以商量的地方。
举个例子好了,比方说温泉镇这边有个改造规划案。案子涉及到整个镇,其中又分成了七八个小项目。
投资金额一两千万,只够做其中的一个小项目。在这个前提下,镇ZF那边可能就会多设一些限制,把条条框框定的严一些。毕竟你这个项目只是整体规划中的一环,为了确保产业链不断,你这个项目必须要跟其他几个项目形成呼应。
但如果你的投资金额够多,足以全盘承受整个温泉镇的改造呢?那么,就有可能出现这么一种情况——连主体带周边,全盘扔给你来负责。只要项目成功后带来的好处可以达到ZF的期待值,且负面影响在ZF设置的红线以下,身为投资商的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至于之前ZF准备好的那份规划案,以及规划案里设计的产业链?你完全没必要去理会。
为什么章富泉给卫土承诺了一句‘一切好说’?原因就在这里。
虽说卫土并没有泄露自己那块地的价值,也没有提到打算用多少资金来搞那间综合性的健身馆。但通过他的描述,以及他手机里那几张冷宁宁发来的照片,章富泉已经大概估算出了这个项目的份量有多重。
能做这么大的项目,可想而知,卫土手里头的资金一定不少。至少,放在庐山市这个刚刚撤县设市的小地方来说,绝对算得上一笔大钱。
要是能拉来卫土的投资,几百上千万的小项目自是不在话下,说不定,还能期待一下需要上亿资金才能启动的大项目。
那可是牵扯到上亿资金的大项目啊。庐山市下面一共十一个镇,去掉山顶上那个特殊点儿的牯岭镇,以山下这十个镇里的条件,一个亿的资金,足以影响到整个镇了。
以前有没有规划不要紧,真要能谈下来一个亿的投资,大不了按照卫土的意思重新做一个新的规划案出来。
这可不就是‘一切好说’么。
好吧,卫土并不知道章富泉已经想到了那么远,更不知道对方已经悄摸摸的把上限提高到了一个亿。他此时此刻的想法很简单,仅仅只是想要找一块小点儿的地皮,弄个茶场出来作为幌子,明修暗度的给从系统中签到所得的那十株‘云雾仙茶’办张身份证而已。
“章局长,要不这样。我们后天下山,等我下去了,咱们再面对面的谈谈这件事。”卫土在电话中对章富泉说到:“这两天呢,先麻烦你一下。帮我查查资料,看看有哪些地方可以让我掺一脚。等咱们见了面,再去实地考察一下,看一看当地的具体状况,你看行么?”
“没问题,我这就跟下面的人吩咐一声,让他们抓紧时间把资料准备好。”章富泉没口子的答应道:“后天是吧?那我在酒店定好包厢,等你下来了,我请你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