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96900000021

第21章 帝王的财产(3)

由于当时情况还比较混乱,敌友难分,难保某些忠于建文帝的大臣不会玩类似恐怖分子和荆轲那样的把戏,周围的人十分紧张,而朱棣本人也大为吃惊,但他不会想到,更让他吃惊的还在后面。

杨荣竟然对他说,现在不应该进宫即位。

不应该即位?笑话!打了那么多年的仗,装了那么久的傻,死了那么多的人,无非只是为了皇位,可眼前的这个书生竟然敢阻止我即位,凭什么!真是可笑!

在场的人几乎已经认定杨荣发疯了,准备替他收尸。

但杨荣真的阻止了朱棣的即位,还让朱棣心悦诚服照办,而他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竟然只用了一句话。

“殿下是应该先去祭陵呢,还是先去即位呢?”(先遏陵乎,先即位乎?)

一语惊醒梦中人。

我们前面说过,朱棣造反是披着合法外衣的,说得粗一点就是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胜利冲昏了他的头脑,竟然一时之间忘记了立牌坊,只是一心要当婊子。无论怎么说,如果不先拜一下老爹的坟,那是很不妥当的,朱棣连忙拨转马头,去给老爹上坟。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杨荣已经精明到了极点,他摸透了朱棣的心理,也看透了遮羞布下权力斗争的真相。这样的一个人比他的上级方孝孺、黄子澄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同样老奸巨猾的朱棣从此记住了这个叫杨荣的人,在他即位后便重用杨荣,并将其召入内阁,成为七人内阁中的一员。

当时的内阁七人都是名满天下之辈,而在他们中间,杨荣并不显眼,他没有解缙的才学,也没有杨士奇的政务能力,并不是个引人注目的人,但这决不是他的能力不行,事实上,他所擅长的是另一种本领——谋断。

所谓谋断就是谋略和判断,这些本应是姚广孝那一类人的专长,而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应该是个老实读书人的杨荣居然会擅长这些,实在令人费解,但他善于判断形势却是不争的事实,下面的这个事例就很能说明问题。

一天晚上,边关突然传来急报,宁夏被蒙古军队围攻,守将派人几百里加急报信,这是紧急军情,朱棣也连忙起身去内阁找阁臣讨论如何处理(内阁有24小时值班制度,七天一换),偏巧那天晚上,值班的正是杨荣。

朱棣风风火火地来到内阁,把奏报交给杨荣看,问他有什么意见。

出乎朱棣预料,杨荣看完后没有丝毫慌乱,表情轻松自然,大有一副太监不急皇帝急的势头。

朱棣又气又急,杨荣却慢条斯理地对他说:“请陛下再等一会儿,宁夏一定会有第二份解围奏报送来的。”

朱棣好奇地看着他,让他说出理由,杨荣此刻也不敢再玩儿深沉,因为朱棣不是一个对大臣很有耐心的人。

杨荣胸有成竹地说道:“我了解宁夏的情况,那里城防坚固,而且长期作战,士兵经验丰富,足以抵御周围的蒙古军队。从他们发出第一份奏报的日期来看,距离今天已过去十余天,此刻宁夏应该已经解围了,必然会发出第二份奏报。”

不久之后,朱棣果然收到了第二份解围的奏报,自认料事如神的朱棣对杨荣也十分佩服,并交给他一个更为光荣的任务——从军。

朱棣认识到,杨荣是一个能谋善断的人,在对蒙古作战中,这样的人才正是他所需要的,于是在永乐十二年(1414)的那次远征中,杨荣随同朱棣出行,表现良好,获得了朱棣的信任。朱棣便将军队中最为重要的东西——印信交给杨荣保管,而且军中但凡宣诏等事务,必须得到杨荣的奏报才会发出,可以说,杨荣就是朱棣的私人秘书。

朱棣之所以如此信任杨荣,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这个人处事不偏不倚,也不参与朱高炽与朱高煦的夺位之争,没有帮派背景,当然,这仅仅是朱棣的想法而已。

朱棣想不到的是,这个看上去十分听话的杨荣并不像他表面上那么简单,朱棣将印信和奏报之权授予杨荣,只是为了要他好好干活,然而这位杨荣却利用这一便利条件,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一件关键的事情。

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朱棣病逝之时,那个当机立断,驰奔上千里向太子报告朱棣已死的消息,为太子登基争取宝贵时间,制定周密计划的人,正是一向为人低调的杨荣。因为他的真实身份和杨士奇一样,是不折不扣的太子党。

第三个人:临危不惧的杨溥

下面要说的这位杨溥,其名气与功绩和前面介绍过的两位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但他却是三人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个,别人出名、受重用依靠的是才学和能力,他靠的却是蹲监狱。

杨溥,洪武五年(1372)生,湖北石首人,建文二年(1400)中进士,是杨荣的进士同学,更为难得的是,他也被授予编修,又成为了杨荣的同事,但与杨荣不同的是,杨溥是天生的太子党,因为在永乐元年,他就被派去服侍朱高炽,算是早期党员。

朱棣毕竟还是太天真了,杨荣和杨溥这种同学加同事的关系,外加内阁七人文臣集团固有的拥立太子的政治立场,说杨荣不是太子党,真是鬼都不信。

杨溥没有杨士奇和杨荣那样突出的才能,他辅佐太子十余年,并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也不引人注目,这样下去,即使将来太子即位,他也不会有什么前途,但永乐十二年发生的一个突发事件却改变了他的命运,不过,这个突发事件实在不是一件好事。

永乐十二年(1414),“东宫迎驾事件”事发,这是一个有着极深政治背景的事件,真正的幕后策划者正是朱高煦。在这次事件中,太子党受到严重打击,几乎一蹶不振,许多大臣被关进监狱当替罪羊,而杨溥正是那无数普普通通的替罪羊中的一只。

由于杨溥的工作单位就是太子东宫,所以他被认定为直接责任者,享受特殊待遇,被关进了特级监狱——锦衣卫的诏狱。

锦衣卫的诏狱是一所历史悠久,知名度极高的监狱,级别低者是与之无缘的(后期开始降低标准,什么人都关),能进去的人不是穷凶极恶就是达官显贵。所谓身不能至,心向往之,有些普通犯人对这所笼罩神秘色彩的监狱也有着好奇心,这种心理也可以理解,从古至今,蹲监狱一直都是吹牛的资本,如“兄弟我当年在里面的时候”,说出来十分威风。

此外,蹲出名的人也绝不在少数。反正在哪里都是坐牢,找个知名度最高的监狱蹲着,将来出来后还可以吹牛“兄弟我当年蹲诏狱的时候”,应该也能吓住不少同道中人。

这样看来,蹲监狱也算是出名的一条捷径。

然而事实上,在当年,想靠蹲诏狱出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够级别,其次你还要有足够的运气。

因为一旦进了诏狱,就不太容易活着出来了。

诏狱是真正的人间地狱,阴冷潮湿,环境恶劣,虽然是高等级监狱,却绝不是卫生模范监狱,蚊虫老鼠到处跑,监狱也从来不搞卫生评比,反正这些东西骚扰的也不是自己。

虽然环境恶劣,但北镇抚司的锦衣卫们(诏狱由北镇抚司直辖)却从来没有放松过对犯人们的关照,他们秉承着宽于律己、严于待人的管理理念,对犯人们严格要求,并坚持抗拒从严、坦白也从严的审讯原则,经常用犯人练习拳脚功夫,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他们还开展各项刑具的科研攻关工作,并无私地在犯人身上试验刑具的实际效果。

最初进入诏狱的犯人每天的生活都是在等待——被审讯——被殴打(拳脚,上刑具)——等待中度过的,等到没人审你也没人打你的时候,说明你的人生开始出现了三种变数:一、即将被砍头;二、即将被释放;三、你已经被遗忘了。

相信所有的犯人都会选择第二种结果,但可惜的是,选择权从来不在他们的手上。

这就是诏狱,这里的犯人没有外出放风的机会,没有打牌消遣等娱乐活动,自然更不可能在晚上排队到礼堂看新闻报道。

明朝著名的铁汉杨继盛、左光斗等人都蹲过诏狱,他们腿被打断后,骨头露了出来也没人管,任他们自生自灭。所以我们说,这里是真正的地狱。

杨溥进的就是这种监狱,刚进来时总是要吃点苦头的,不久之后,他也陷入了坐牢苦等的境况,但杨溥想不到的是,这一等就是十年。

更惨的是,杨溥的生命时刻都笼罩着死亡的阴影,“东宫迎驾事件”始终没有了结,而朱高煦更是处心积虑要借此事彻底消灭太子党,在这种情况下,杨溥随时都有被拉出去砍头的危险(史载“旦夕且死”),然而杨溥却以一种谁也想不到的行为来应对死亡的威胁。

如果明天生命就可能结束,而你却无能为力,你会干些什么?

我相信很多人在这种状况下是准备写遗书或是大吃一顿,把以前没玩儿的都补上,更多的人则是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

这些都是人的正常反应,可杨溥奇就奇在他的反应不正常。

明天就可能被拉出去砍头,他却仍在读书,而且是不停地读,读了很多书(读经史诸子书不辍),这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在那种险恶的环境下,性命随时不保,读书还有什么用呢?

可这个人却浑似坐牢的不是自己,每天在散发恶臭、肮脏潮湿的牢房里,却如同身在自己书房里一样,不停地用功读书,他的自学行为让其他犯人很惊讶,到后来,连看守他的狱卒都怀疑他精神不正常。

他的这种举动也引起了朱棣的注意,有一次朱棣突然想起他,便问杨溥现在在干什么(幸好不是问杨溥尚在否),大臣告诉他杨溥在监狱里每天都不停地读书。

朱棣听到这个答案后,沉思良久,向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下达了命令,要他务必好好看守杨溥,不能出任何问题。

我们前面说过,朱棣是一个很有水平的领导,这种水平就体现在对人的认识上,他很清楚杨溥的境况和心理状态,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杨溥却能视死如归,毫不畏惧,也绝非伪装(装不了那么长时间),这是很不容易的。

很明显,这个叫杨溥的人心中根本就没有害怕这两个字。

自古以来,最可怕的事情并不是死,而是每天在死亡的威胁下等死。

不知何时发生,只知随时可能发生,这种等死的感受才是最为痛苦的。

杨溥不怕死,也不怕等死,这样的人,天下还有何可怕!

真是个人才啊!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棣才特意让人关照杨溥,他虽然不愿用杨溥,却可以留给自己的儿子用。

也多亏了朱棣的这种关照,杨溥才能在诏狱中度过长达十年的艰苦生活,最终熬到刑满释放,光荣出狱,并被明仁宗委以重任,成为一代名臣。

看了以上这三位的人生经历,我们就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要混出头实在不容易啊。

之所以在这里介绍三杨的经历,不但因为他们将在后来的明代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参加了那场惨烈的皇位之争,并担任了主角,以上的内容不过是参与这场斗争的演员的个人简介,下面我们将开始讲述这场残酷的政治搏斗。

同类推荐
  • 重生之改变历史

    重生之改变历史

    这里,是南宋孝宗中期,主角被炸回古代,开始自己改变历史的道路,败大理,灭女真,并西夏,俘虏成吉思汗,篡国当皇帝,一样都不少!桓桓的处(和谐)女作……新书发表,给点推荐票吧……求收藏……
  • 幽并铁骑

    幽并铁骑

    后世商界人士穿越重生,凭借自身能力和一不知名的残破系统,与众多枭雄争霸天下。等一切成为定局后,才知道谁是自己的最大对手,和潜藏的难以克服的敌人。
  • 嗨,我是刘备

    嗨,我是刘备

    远大志向与生俱来,随时势而变化高低,经后天学习而集大成,帝王终归是凡人,改变的不仅是自己,对照职场,生存的金字塔每个人都有。基础是底线,突破的是向上的力量,实现梦想。嗨,我是刘备,从昨天的我到今天的我,再到未来的我,让我们一起蹉跎。
  • 平罗史话

    平罗史话

    本书是宁夏地方史话丛书中的一本。平罗是宁夏北部古老的县域,从汉唐时的边塞要地发展为今天的鱼米之乡。历经沧桑,积淀了深厚的地方文化,本书按照历史脉络,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以图片,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平罗的历史与文化。
  • 逐红楼

    逐红楼

    戴宇本是天王公司的CEO,闲来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正所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顺带阅人无数。不巧在一次游历中为了拾得一美石,失足成就了千古奇缘……
热门推荐
  • 解放大西南

    解放大西南

    本书展现了刘伯承、邓小平、贺龙坚决贯彻毛泽东战略思想,指挥决战解放战争最后一役的历史画卷。
  • 花心少女

    花心少女

    花心少女讲述了十二名少女的的纯美爱情。是一部简单的短篇小说集锦。希望你们会喜欢我的故事,嘻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陇右王的剑

    陇右王的剑

    世居陇西的汪家三王十公,从汪家白狗立祖,再到创下三王十公,背后都有一位道士鼎立相助,此人悟性极高,又练过上乘武功,是陇右王的一把利剑,从一无所有,为陇右王打下不朽基业。
  • 科学我知道-Why交通

    科学我知道-Why交通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交通的概念、交通的作用、公路交通的概念和作用、水路交通的概念和作用等。
  • 沧海回澜

    沧海回澜

    三十七岁的王澜,原本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膝下两个儿子,生活无忧无虑,开心快乐。因意外伤害,被判刑三年。大难来临,夫妻离异,父亲含恨而终,母亲照顾两个儿子,辛苦度日。出狱后,一切从零开始,生存的残酷,现实的艰辛,人到中年,身不由己,重新启航,几经风雨沉浮,爱恨情愁,最终成为生活的强者。
  • 天古神武

    天古神武

    长路漫漫,谁主沉浮?重悟玄道,成就巨擘。天古时年,纵横天下,神武之镜,王者无敌。天古玄龙,王者血脉。盖世至尊,天古神武。镇灵天塔,镇压天地妖魔;试炼之路,试炼千古奇才。我欲称霸,天地让我三分;我欲为尊,万古舍我其谁?
  • 梦醒茅山派

    梦醒茅山派

    看茅山派传人如何在修真的世界里立足并且创建茅山派,最终成为正道四大圣地之一。让我们跟着太乙真人的脚步解读修真世界里一个又一个的谜团,看这神州大地的风土人情,奇术妖魅等等。神剑峰七星宝剑斩妖邪神符峰烈焰八卦焚天地神雷峰五雷斩鬼灭魔行神玄峰六宝铜钱断生死神药峰金针药鼎救苍生茅山神将威四方,此界任我茅山行。本书是玄学、恐怖故事、修真、神道、门派流元素为主,减少YY。写得不好多多见谅,不喜勿喷,贫道需要时间磨练。新建QQ讨论群:464502638
  • 末世重生之情

    末世重生之情

    以情入道,得情便是拯救苍生的救世主;失情便是毁灭世界的大魔头。出任务前,我答应过她,我一定会回来,哪怕变成丧尸我也是要回来的,完成我们的婚礼,可是……既然这个世界容不下一个小小的她,那这个世界就没必要存在了!人类太肮脏了,还是毁灭了的好,免得继续浪费地球资源!凝聚出的黑云将天空笼罩,世界陷入了黑暗之中,丧尸的嘶吼声震破了人的耳膜,黑暗降临了,一场无情的杀戮也随之降临……人们看着暗下来的天色,铺天盖地的变异兽,听着各种夺命的嘶吼,人们绝望了……“真的要灭世了吗?”绝望的人呆呆的看着天空喃喃道……
  • 紫电青霜·宝刀飞

    紫电青霜·宝刀飞

    王度庐作品大系武侠卷第二辑之一。《宝刀飞》讲述少年英雄裘文焕为寻找宝刀而化装进京,为了一位被人欺侮的穷女子,多次与江湖强人斗杀,终不能取胜。而藏有宝刀的原皇家侍卫王得宝老人,因奉命用此刀杀死过贵妃,悔恨不已,后将宝刀赠于裘文焕,裘文焕终于用此刀铲除了恶人。《紫电青霜》之名,取自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这是一个是围绕铸冶宝剑而展开的为年羹尧复仇的故事,复仇对象是当年弹劾年羹尧,此时已经退休的一位内阁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