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和配偶、孩子的关系都是原生家庭关系的投射。
有的妈妈一辅导孩子写作业,就立刻从满目慈爱变得张牙舞爪,一股火“腾”的一下就蹿了上来。
任何人都要小心自己出现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记住这个词:莫名其妙。
有人问:“樊老师,我怎么总是莫名其妙地生气,世上不是应该没有莫名其妙的事吗?”
我说:“莫名其妙生气是表象,往深里探索一下,一定有潜意识在等着你。”
我的一个朋友在聊天群里说:“气死了,孩子作业不会做,我发飙了。女儿大哭,丈夫摔门走,全家人都不高兴。”
我说:“你是修养那么好的一个人,文质彬彬的,怎么就突然发飙了呢?”
她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股火‘腾’的一下就上来了。”
我问:“你和你爸妈的关系怎么样?”
她说:“我和妈妈的关系还不错,但爸爸很凶。记得小时候,只要作业做得不对,他一定会发飙。我8岁的时候,有一次,爸爸把我的作业本当场撕碎了。”
我说:“所以,当你指导你的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就变成了当年那个8岁的小女孩。你的闺女现在9岁了,这等于是一个8岁的妈妈在教一个9岁的女儿写作业。一旦女儿出现作业做得不对的情况,你心中关于作业的所有负面感受就全部冒了出来。”
她听完,表示赞同。
很多父母常常对孩子说:“你今天犯的这个错,我有没有提醒过你?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
这样的话背后的潜台词是:“这事你不能怪我,要怪就怪你自己。”
这是父母在跟孩子划清界限。父母觉得自己不能被批评,因为从小到大面临批评的感觉太恐怖了,恐惧的心理已经占据了他们的潜意识。
所以,当孩子出问题的时候,父母第一时间是撇清关系,迅速找到一个可供指责的对象,这就成功了。
孩子写作业时,父母发飙往往就是如此。
父母盯着孩子,让孩子“忍辱负重”地写作业,起到的是反作用。孩子会用百分之八十的精力来应付父母,他脑子里想的不是怎么做题,而是“怎么能让我爸(我妈)别发飙”“怎么能让他(或她)别生气”。
有的孩子回家一写作业就紧张,浑身上下都不舒服,怎么可能去安安静静地学习和读书呢?
父母越凶,孩子学习的困难就越大。
还有很多父母互相吓对方,互相发如下一些信息:
一年级很重要!
为什么?
因为一年级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年级很重要!
为什么?
因为二年级的题目变难了!
三年级很重要!
为什么?
因为三年级学的知识要和高年级衔接!
四年级很重要!
为什么?
因为四年级是孩子学习生涯的转折点!
……
试想,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哪个年级不重要呢?孩子上每一个年级,父母都能找到吓唬对方的说法。
父母通过互相吓唬、打气,每年都紧紧地盯着孩子。而如果靠父母盯着才行,孩子的学习就真完了,就再没办法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了。
很多孩子做作业做到晚上10点多,不是因为作业多,大多数情况是因为孩子边玩边做。这样肯定慢,再加上旁边有个人一直在唠叨,就更分散他的注意力了。日积月累形成的模式,就是孩子以为做作业就是要有人盯,没人盯就什么也做不了。
很多家长习惯性地选择“盯”这种方式,基本上就是把自己的原生家庭紧张的管教模式延续了下来。
和父母相处的方式也会投射到一个人与同事相处的模式里。
在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这样两类人:第一类人采用包容、接纳、积极的心态,选择和同事共同承担责任;第二类人马上说“这件事我可没责任,这是别人的问题,是部门的问题,是流程的问题,是公司的问题……跟我个人无关”。
后者为何习惯性地推脱责任呢?他还是一个孩子时,在与父母互动的过程中,他犯了错就不被接纳,于是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旦自己被证明是错的,就不再值得被爱了。他的潜意识告诉他,一定不能认错。他从小到大最怕的就是被别人指责。
当一个人把犯错等同于不被爱,或是把犯错等同于不被尊重,把两者错误地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对自己苛刻地上纲上线。
我们每一个职场人都明白,工作中谁会不犯错?只要做事就容易犯错,重要的是之后接着好好干,争取干得更好就可以了。
但是,从小受伤太深的孩子不会这么想,他认定万一出了错,自己的个人形象就会坍塌,再无法挽救了,大家都会排斥他。于是,他所有的力气都用来捍卫自己没错!这就是这个类型的人很难与同事合作的原因。
一个人如果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问题,他和钱的关系也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很多人会说:“我愿意努力赚钱,我渴望成功,但就是赚不到钱。”
他只是假装很努力,他的潜意识被父母施下了一个种子般的魔咒,这个魔咒就是父母曾经说的:“你将来能挣到钱才怪。”
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压迫性的语言,但偏偏就是有一些父母爱对孩子使用这样的语言。于是,这样的孩子从小到大都不觉得自己能赚到钱。即使他真的有机会赚到钱了,也会莫名地觉得不舒服、不适应,会想办法把钱用高风险投资的方式“散”掉,甚至去赌博。
太多暴富的家庭或者暴富的公司,很快就垮了。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自身与财富的关系并不融洽,缺乏长期持有财富的能力。
尤其是那些从小到大受到父母的打击,觉得自己配不上美好、轻松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