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敬之兴奋地掂量着手上的银镯子。
虽然镯子上只是简单的云纹,远没有上次那个戒子的精巧,但在重量上远远超过戒子。
家里有个八钱的银角子参照,林敬之估摸着这镯子应该重六钱。
哪怕神仙再次赏下戒子,林敬之都照样开心,更何况这次还是个镯子。
看样子神仙真的很喜欢山榛子。
把自学的两个短篇背完,林敬之开始想收山榛子的法子了。
圣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
想起阿爹说的,关于当年自家田地租出这事。
当初自家的田地,阿爹本打算给大伯家耕种,本意肥水不流外人田。
但大伯家跟自家有点像,男丁不丰,耕种不过来。于是就往外找,阿爹和大伯有不少堂兄,有些分家了,有些还未分。
结果消息才放出去没两天,那些个堂兄弟自个儿就打起来了!
后来大伯就以族长的身份定下了规矩,林家的田不单独租给某一家,而是拆开了给村子里有能力的人家,还是轮流耕种,不得由某一户霸占。
如此才平息了风浪。
这山榛子来钱又快又简单,肯定不能只在大栓哥一家收。
林敬之仔细想了想,还是去找了族长大伯。
幼弟去世,林成文对幼弟留下的孤儿寡母很是担忧。
弟妹不是个扛得住事的性子,从丧礼上晕厥过去好几次就能看出来。大侄子还未成丁,好些事他爹都还没来得及教他,小侄子更不用说,还没立稳。
但是侄子不来,自己就不好过去,毕竟弟妹还年轻,世上从未缺过烂嚼舌根之人。
这会儿听到侄子前来的消息,林成文很高兴。
遇到事情知道来问就好,就怕那些万事不懂,还在那边瞎捉摸瞎搞的愣头青。
侄子知道来问自己这个大伯,就证明心里是有些成算的。问得多了,慢慢就懂得多了,用不了两年就能顶门立户了。
等以后自己去见幼弟时,也不亏心。
“见过大伯。”林敬之行了个端端正正的晚辈礼。
这孩子倒是不急不躁,林成文看的暗暗点头。“自家人,以后不必多礼。”
林敬之坐下,把前些日子去县城,‘遇到买家’,由自己牵线和林大栓做了笔生意,现在买家想继续买山榛子的事情,细细的和自家大伯说了一通。
当然,重点都放在了后面,前面关于‘买家’,林敬之一句话就带过了。
“你是说,有人想以三十文一袋的价格收山榛子?”林大伯惊讶得都站起来了。
那可是三十文呐,村子里的汉子去县城卖力气,一日下来也不过是三五文的价,算起来,卖一日力气仅仅能为家里省下一日的口粮罢了,就这样也不是日日都有活干。
农户人家常吃的粗粮差不多三文一升,细粮根据品相十文到十五文不等,三十文就是整整一斗粗粮!
粮食多金贵啊,战战兢兢地伺候一整年,掐着时节种了菽再种稷,累死累活,一亩也不过五百升,再缴过地税和人头税,剩下四百升,这还得是风调雨顺的年月。
一亩地的粮食,仅够让一个大人从年头吃到年尾。林家庄不算贫苦之地,农户家却也都是七/八亩地养活家里十几口人,谁家还没几个孩子了?
相对起来,山榛子多简单啊。就算买家只要品相好的,半大孩子一天都能捡一袋回来,这挣回来的就是一大家子一天的口粮!
这跟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似的,不接那就是全村的罪人。
关于‘买家’的事,林成文也没有多打听。毕竟真要是行骗,人家也不会骗山榛子这种漫山都是的东西。
“我来找大伯,只因买家每次只要三袋。”
“人家多久要一次?”要的少没关系,只要有人要!
林敬之刚准备说五日一次,这样能在明年私塾开学前多挣点银子,毕竟开学后课业繁多,自己就没太多闲暇了。
突然之间想到,从泗水县到府城都要整整三日时间,一个来回就是六日。五日时间还不够走一个来回的!
林敬之压回了喉咙里的字,背后都惊出了一层冷汗。
之前的交易太顺畅,自己都忘记警醒了,这么明显的破绽差点直接戳出去。
赶紧低着头喝了口茶水,道:“十日一次。”
林大伯沉浸在‘三十文一袋’的天价里,没注意到侄子的异样。
“那一个月就是三次,每次三袋九十文,一个月就是……就是……”
“二百七十文。”林敬之接嘴,大伯没学过《算经》,寻常一百以内的算得飞快,过百就算不明了。
“二百七十文!”
二百七十文!这是多大的一笔巨款呢?
林家大伯从成亲后开始攒私房,到现在儿子都成亲了,孙子都会叫爷爷了,私房都不够二百七十文!
思忖半晌,又和侄子讨论半晌,林大伯敲响了家里的锣。
锣声是个信号,林家庄所有家里主事的都来族长家院子集会的信号。一般用在宣读朝/廷文件、收税、春种等,一些重大事件上。
林大伯一边敲锣一边想,本还担心侄子撑不起家里的门户,没想到十几岁的孩子,居然比他阿爹还能干,如此便放心了。
等林家庄的主事人到齐之后,便听族长宣布了这么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院子里‘嗡’的便叫开了。
谁能想到,去山里逛一圈就能捡一箩筐的山榛子还能卖钱呢?
听说这路子是林敬之带来的,大家的眼里便多了对这半大小子的敬佩。虎父无犬子,敬之和他阿爹一样有出息。
唯独有点失落的便是林大栓家了,以后不能吃独食了。
好在也早有心理准备,这等好事,自家已经单独享受过一回,便罢了。
“主顾那边一个月要三次,每次三袋,一个月就是二百七十文!”
林成文向大家公示出了这个‘惊人’数字。
不怪林成文多此一举,整个林家庄算起来就两家人读过书,一个是他家,一个是他阿弟家。
读过书的林成文过百了尚算不清楚,更别提其他人家了。还是给他们算出总数来,震一震。
院子里的人果真被震到了,好半天才有声音。
两百七十文!都够给家里三个儿子各娶一个婆娘了!
泗水县的赵家纺织机不过才二百五十文!
林成文等了良久,院子里的人才重新安静下来。
“咱们林家庄往上数,那都是一家人,一笔写不出两个林字来。所以这卖山榛子的事,我想着村子里一起做。”
林成文把先前打好的腹稿一点一点铺出来。
“咱们庄子现有四十六户,其中八户孤寡。除开这八户孤寡,每户出一个半大小子,轮流去山上弄山榛子。每个月交的山榛子就从这里面出。至于铜钱,”
林成文说到此处时,在场每个人都竖起了耳朵,院子里再也没了一丝嗡嗡声。
“铜钱每月取出四十文,算是村里的。”这个大家都懂,就像先前敬之的阿爹去世时,就用的这个钱。没人有疑议。
“余下二百三十文,每户五文,一月一分。”
这数字是在大家来之前,林大伯找侄子算好的。不然临场算怎么分钱,真能要了人老命。
族长说完,院子里又“嗡嗡嗡”的响起来,好多人都在数指头,还有些人指头都数不好。
两百多文呢,怎么分到自己手上就只剩五文了?
前后数字相差太大,心里落差也大。指头又数不清,只急得头上冒烟,原地打转。
也不乏有脑子灵光的,“族长,我们家这两天准备分家……”
还未说完,就被林成文打断,“今天之后分家的,还是算作一家,每个月五文。”
“…………”
总有那么几个自认比别人聪明的,瞎搅。
林成文喝了口粗茶,眼皮都懒得抬。
把几根搅屎棍压下去后,林家庄的人愉快的决定了一起做这个生意。
不管在哪里,弱势群体总是占大多数,他们总想着,自己有钱分总比只能看着别家分钱要好。
交货的时间也确定了,八、十八、二十八,三个日子。
每月送货也是小子们去,一个人背不动就两个人抬。两个人要是抬不动,那肯定就要被嘲笑了,才一袋子山榛子都抬不动,以后怎么抱媳妇?
每月的分钱就和小子们无关了,每月二十,辰时,村长家院子,只当家的来,准时分钱。
林敬之很满意此结果,自己只需控制好品相就行,很是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