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后就开始合并班级了,由初二的两个班级合并成了一个班级。人数比原来一个班级稍微多点,这个班级分成三类情况,一类是复读生,准备今年再努力考一次。第二类是应届的尖子生,都是最后剩下的精华。
最后一类就是我这种的,应届的努力生,学习成绩中等或中上,很努力学习,几乎在班级里垫底的存在。可想而知压力还是蛮大的,幸亏我内心坚强,否则面临这种情况辍学几乎成了不二的选择。
合并班级后有两个收获,一个是又和小玲成了同班,另一个是村子里比我大一岁管我叫小姑的女孩儿也成为了我的同学。
她叫小月,也从市里转学回来念书了,我感觉亲切不少。最后我的一直坚持也跟她们的陪伴有关吧,跟着她们的脚步,我才一路坚持到了最后。
小月母亲做的朝鲜辣椒酱特别好吃,那个时候正是冬天,食堂菜式千篇一律,有了她的加餐简直是满满的食欲呀。
到了中午和小月一起吃饭,蹭上一勺辣椒酱,和饭菜拌在一起吃,瞬间饭菜味道就加分不少。因为辣椒酱效应,那段时间甚至觉得食堂的饭菜也好吃了不少。
永远忘不了味蕾里的那个味道,后来我的母亲也试着做过,可是就是没有小月当时带的辣酱好吃。可能跟当时的处境也有关系吧,现在是怎么找也没有了当年的味道。那个时候就老是想念小月妈妈牌的辣椒酱,嘿嘿,没有吃够呦。
初三的教室跟学校的篮球场地挨的很近,虽然场地不大,可也是风靡一时。每天中午要是有时间学校的男老师们就会打上几场,主要阵容就是我们的物理老师和英语老师还有数学老师。
不用说物理老师的那个个头就占了先天优势。我们在教室里有时会听到欢呼声,于是热血的男孩子们就会去围观助威。球场上呈现了老师们的另一面,也拉近了我们和老师间的距离。挺喜欢老师们肆意奔跑在球场上,大声的玩笑和笑闹,觉得那样的他们很鲜活!
我们有时也会在球场里上体育课,对于跳远之类我还可以,碰到过栏跳高之类我是彻底的投降,太有挑战性了。
体育课应该也是要计分到初中毕业证或者留校档案之类的,所以那时体育老师也是让我们尽量过,然后给打个分数以做结束。
整个初三阶段可能都过得比较单一和枯燥,但其实对我而言我反倒是觉得老师们更亲切了,同学们感情也更好了。可能是即将毕业的关系,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融洽,一切都是那么的不舍,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得怀念。
有了和谐的情感我仿佛觉得冬天也没有那么难过了,寒冷也变得温暖了。一切都开始欣欣向荣起来!
我们那届中考是3+2模式,所以数语外是主攻,物理化学和历史政治成了次之。但其实这所有科目都是重点,因为除了三大主科必考外其它四科是不确定考哪两科的。
记得当时三大主科都是150分制的,其它科目均为百分制,所以我们那届中考满分是650分。
面临着每天七科的轮番攻击,没有一个好脑子和好体力还真坚持不下来。那段时间是如何过下来的?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情,每一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睁开眼睛又闭上眼睛,一天一天时间从没有停下来等等谁,我们都是跟时间赛跑。
每天老师在黑板上告诉我们距离中考还有多少天,那仿佛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但其实对我一个应届生而言,学习本就不突出,未来如何并不知晓,紧张其实都是根据周围的气压而定。
我没有复读的经验,也没有那么大的愿望要考去哪里,父母也没有什么高瞻远瞩的建议。长这么大我也没有去过更远的地方,其实随波逐流就成了当时的我最好的选择。
那个截点我只是随着老师的脚步走,随着同学们的氛围去学,至于结果并没有太多考虑。庆幸的是那时我并没有来自家庭的压力,家长的期望很简单,你既然愿意学就供,至于成绩如何,只要你尽力了就行了。
所以我的压力都是来自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这种境遇是好也有弊端。没有家长的逼迫当然相对轻松,可也像无头苍蝇一样没人指导和引路。
自己仿若大海里行驶的船只,只知道拼命向前,却不知道方向为何?目标为何?顺流而下一切都是未知之数。
现在的科技发达,小孩有很多引路人,可他们并不快乐和想要。到底什么才是好的?要到什么时候教育会变成一项孩子喜欢并为之愿意去努力参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