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在县里读书的一年最让我觉得荣誉的事就是有次作文写得好被语文老师选中,然后她让我在课上念给其她同学听,而在二班的语文课上则是老师亲自念的。
这件事让我一直很感激当时的语文老师,也很庆幸她对我的肯定。让我在之后的若干年里一直热爱文学,也终于鼓起勇气继续写文。
写文章对我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每个文都像是我的一个孩子,看着它们从诞生到不断长高,在日积月累若干时间后最终成熟。心中会非常满足和充实。
写文的过程是磨人的,因为想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所以会不断的改文和修文。打磨的过程就是进步和成长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发掘的过程是快乐的,收获的过程也是心喜的。
其实当时作文写的什么内容已经不记得了,但是当时的那种激动和雀跃却始终记得。在初一的时候我的偏科就已经显现出来了,语文稍好,数学次之,英语垫底。
数学可能是班主任占一部分原因,所以我当时的成绩是中等。可英语却因为我从小没有接触过,再加上比较害羞,舌头也硬,可以想象一下能学好的概率比重。
其实也是有一部分同学跟我一样却学的很好的,她们可能是真的有天分。我确是始终没有太能克服,当时像我一样的同学不在少数,大部分都是农村来的没接触过英语的原因。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从小不曾接触过与英语相关的知识,它对于大多数已经开始长成的我们来说,是相当陌生的。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可能有的人就有天赋感兴趣,可还有一部分人却是没有什么天赋,再因为成绩不好或者怎么都学不好而更加的厌恶,导致学不好也很正常。
现在的小孩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还有课外班都是边玩边学大大的提高了小孩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那代人不能比拟的。
孩童时期学和长大后去学有着天壤之别,当然也有人要说了,还是不够坚持,长大后学也有学得好的。这个我不否认,但也有学不进去的,所有这个要靠运气。
我们当时的情况就是三类,一是学得好的,不用说老师喜欢,自己也压力小。二是学得不好的,却也因为各种原因能坚持,始终在及格线上徘徊,老师也是不冷不热。三是学得不好就听之任之的,反正不感兴趣,学啥样算啥样在及格线以下的,这类基本老师也放弃了,偶尔说你两句,全凭自觉。
我当时属于第二类,一直在及格线上挣扎,偶尔就会被老师告知不及格找家长签字。当时很是烦恼,因为我实在是不想告诉家长,一个是自己觉得丢脸。二是父母知道了也无能为力,三是我们村当时好像还没有出去补课的先例。
当时的课外班还不像现在这么盛行,村里的孩子还没有这种意识。所以家长基本都是能给你送去很好的地方读书,他们就已经完成了任务,其它的学的是好是坏就全靠你自己了,家长已经帮不上什么忙了。
我当时都是自己模仿父母笔记签的字,老师也没怎么为难过我。因为我是那种自尊心很强的小孩,基本不用老师督促就会尽力做好,所以老师也因为我的乖巧对我还算提点。
我的英语其实前期学得挺好的,就是语法和句子翻译听力什么的弱了许多。听力基本有一半是鸭子听雷,这个跟没有条件常听听力有一定的关系,也跟我只会死记硬背不会活学活用有关系,所以我当时单词是没问题的,其它全靠运气了,不会就只能蒙了。
课外的英语材料我当时是没有的,所以现在小孩能去课外班增加额外的词汇量是很占优势的。很羡慕他们现在能有条件得到更好的教育,所以懂得珍惜尤为重要。
我看到现在的小孩都去很多的兴趣班,所以对他们没有更多玩耍的时间感到悲哀,也对我那时没有能力去兴趣班感到惋惜。只希望家长们培养孩子能量力而行就好。
最好的也许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最合适的肯定是最好的。家长不要对小孩的掌控欲太强,小孩也不要对家长的殷切希望太过逆反。中和一下,各自都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就太好了。
很少有人能看到自己的不足,都是只从自己的出发点去做事,这就导致了自私或者强加给对方自己的意愿。
宽于待人严于利己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到,我愿意尽力去做好,不辜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