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记忆能力的原则和方法
给幼儿明确的记忆任务
幼儿如果明确知道自己要记住些什么,记忆效果会较好。所谓明确的记忆任务,便是预先告知幼儿要记住些什么。例如,向幼儿说《三只小猪》的故事前,你可以先向他们提问:“小朋友,当我说故事时,请留心听着,因为说完故事后,我会问你们最小那只猪用什么材料盖房子?”由于向幼儿提出了明确的记忆任务,他们会特别留心听故事,记忆效果也会较好。
激发幼儿记忆的动机
幼儿有没有产生想记住一些事物的愿望,这往往直接影响到记忆能力。例如,由于幼儿喜欢游戏,他在游戏的情景下会有较好的记忆效果。这是因为游戏可以刺激他积极地识记事物。例如,某个幼儿骑着三轮车时,他体验到车轮向前滚动带动车子前进的情形,于是能深刻地记住车轮的作用,这要比让他坐在座位中强记车轮的作用会更为有效。也就是说,凡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都容易激发他们记忆的动机。换一些令幼儿感到沉闷的事物,例如向他们做出冗长的讲话,他们听后很可能会忘记得一干二净。因此,为了培养幼儿的记忆,便需要为他安排有趣的学习环境,让他能怀着兴趣参与各种活动,从活动中发展记忆力。
增进幼儿对事物的理解
学前初期的幼儿由于分析、综合等能力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通常不理解所记忆的事物。例如,两三岁的幼儿记住一首歌曲或背诵儿歌,都是靠摹仿别人的音调来进行机械式的记忆。但年龄稍长的幼儿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仅靠机械记忆是不够的,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因此,为了加强幼儿的理解能力,便要让他对相类似的材料进行分析和比较。例如,如果要幼儿记住猫和狗的区别,便可以先让他比较猫和狗在外形、面貌、动态以及叫声等的差别,这样,幼儿对猫和狗就会有较清晰的概念,也会有较牢固的记忆。
不过,在帮助幼儿认识事物时,用做介绍的材料必须重点明确、简洁清晰。如果对次要或无关紧要的细节都作过多描述,便会使幼儿混淆不清,记忆效果也就减弱了。
加强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的记忆与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进行识记或回忆,语言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幼儿需要凭借语言去识记物品或环境中事物的属性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复述的时候,幼儿也要借助语言;在发展有意记忆的过程中,幼儿在接收别人向他提出的记忆任务时,也离不开语言运用,要增长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使他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语言更是不可缺少的要素。因此,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提高他记忆能力的重要方法。
增强孩子的记忆能力
良好的记忆是积累知识和经验的前提和保障。应具有如下特征:敏捷、正确、持久,同时还应有良好的回忆能力。
记忆是反映机能的一个基本方面,是知识的宝库,是智力的基础。一个人的记忆力高低与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训练都有关系,但主要还是靠后天的训练和培养。科学研究表明,孩子3岁时能再认几个月前的事,4岁时可再认1年以前的事。3岁时的记忆可保持几个星期,4岁时可保持几个月,4岁以后可保持更长的时间,一般来说,人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能够追溯到四五岁左右。
孩子的记忆表现出记得快,忘得也快;记忆不准确、不完整;记不住主要的、本质的内容等特点。记忆的内容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事物的外部特征,如对鲜明的、形象生动的、新奇的、他们喜欢的事物,就能在无意中记住,且印象深刻。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记忆力的最佳时期,因此,父母应该不失时机地引导和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观察
观察好比是孩子获取知识经验的大门,记忆则是储存知识经验的库房。多让孩子观察,能使孩子在观察中记忆具体的事物形象。例如,带孩子外出时,可事先提出要求,让孩子记住行走的路线、方向,注意观察周围及拐弯处有什么特点,乘坐哪一路电车、汽车等,返回时请他带路,叙述所见所闻等。
发挥孩子机械记忆的优势,培养
孩子采用多种记忆方式
尽量让孩子多背诵一些歌谣、儿歌、短文等,同时可结合实物图像,解释有关的词语,以及词语间的相互关系,以强化理解,促进记忆。
提高孩子对所记事物的兴趣
环境、情绪容易促进记忆,这在成年人中也比较明显,不过对孩子来说显得更明显。为了增强记忆效果,我们应想方设法地激发孩子对所记事物的兴趣,用兴趣吸引他,给他较强的情绪体验。可以把要记的事物寓于故事中,让孩子去体会。孩子的动手动脑相结合,可以加深记忆。
即使对不理解的东西孩子也能产生记忆,并用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它们,所以常常记错,曲解词义,这是记忆的最初形式,而更高级的理解记忆和逻辑记忆才能记忆大量的信息。培养孩子的记忆力,要针对孩子记忆发展的特点逐步进行。如在教孩子背诵比较深奥的古诗时,要仔细听他的发音是否准确,对一些生疏的词是怎样理解的,如果他们不明白,就向他们解释清楚,使他在理解的基础上去上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