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9700000047

第47章 弱势群体研究(6)

城市化是指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集聚和转化的过程。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的增长,而且还包含了公用设施、生活方式、组织结构、文化氛围、价值观念等方面城市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周围农村地区的传播和影响。199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30.4%,2000年为36.2%,2003年为40.53%,2004年为41.76%,2005年为42.99%,2006年为43.9%,截至2007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44.9%,一系列数据显示我国已进入钱纳里模型所描述的加速发展时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增加,进城农民以每年1200万的速度递增,并且出现了由以往的青壮年劳动力单独外出转变为举家迁移的现象,同时在流入地停留时间增加,流动人口家庭化出现扩大趋势。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弟则有近2000万。(黄胜利,2005)流动人口子女与其父母一样,是目前中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目前,流动人口子女作为移民的第二代正在快速成长,已逐步从小学开始向初中、高中发展,这个阶段正是进行社会化、城市化教育的最佳时机。然而,在目前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有别的义务教育体制,使得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极度匮乏,在流动人口家庭自身的主客观因素难以为子女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的情况下,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无疑具有基础和关键作用。费孝通在《生育制度》一书中指出:“人类创制这家庭的基本结构,目的是在解决孩子的抚育问题,使每个孩子能靠着这个社会结构长大,成为可以在社会中生活的分子。”(费孝通,1998,第190页)家庭不仅是流动人口子女实现社会化的基本单位、社会化的第一和重要的场所,更是流动人口子女城市化的初始环境,为子女提供了进入城市的社会化基础条件。洛克认为,家庭教育会给孩子深入骨髓的影响,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决定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成效。在现代城市社会中,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价值变迁对流动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家庭教育环境是家庭提供给子女接受教育的条件、机会,家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文化是一个家庭长期积累的物质和精神的精髓,它形塑着家庭中每一个成员。本文从家庭教育环境和家庭文化的视角对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进行探析。当前,流动人口家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夫妻双流动家庭,但没有生孩子或者没有把孩子带在身边;一种类型是夫妻双流动家庭,并且把孩子带在身边。本文所指是第二种类型的流动家庭,而“流动人口”特指进城务工的农民,即“农民工”。

一、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含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结构和功能随社会变迁而发生变化。家庭的主要功能包括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性生活功能、教育功能、抚养与赡养功能、感情交流功能、休息与娱乐功能,包含了几乎所有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功能的范围。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家庭的基本功能之一。家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教育;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子女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本文所指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子女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和结果。

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生活知识、学习社会规范、培养性格情操、协调人际关系、指导生活选择、做人的教育、适应社会教育、理财教育等等。现代社会由于学校教育的普及,家庭的教育功能发生转移或缩小,但由于家庭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使得家庭在某些方面的教育作用是其他教育机构所不能代替的。

家庭教育功能的特殊性不仅表现在教育途径和方法上,而且还表现在教育效果上。家庭教育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启蒙性。早期的家庭教育和影响对一个人思想观念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性格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启蒙意义。

第二,随机性。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之中,教育的意图、内容、方法等均蕴涵于具体的生活事例中,存在于家庭生活的每一瞬间,具有灵活的特点。

第三,伦常性。家庭教育中子女受到来自不同家庭成员的教育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蕴涵着血缘关系、伦理道德关系的亲子关系。

第四,全面性。家庭教育是对子女进行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教育,使子女形成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发展子女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意志行为和个性品质。

(二)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

流动家庭进入城市受到城市现代生活的影响,对传统的家庭教育提出挑战,一方面随着流动和迁移以及城市中重视家庭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流动家长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重视子女的教育。另一方面,由于流动家庭的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都相对匮乏,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经济和时间投入不足,甚至忽略子女的家庭教育,不能保证子女各方面均能得到很好的指导。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多采用比较自然的方式,不能为子女提供好的指导和人生规划。由于流动家长城市化程度不高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因素,至今还保留着农村的生活习惯,他们所了解到的子女教育方式的途径很少,教育方式单一,从而使子女在家庭中得不到恰当、正确的教育。

二、流动人口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英国著名的“曼彻斯特调查报告”指出:“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教育环境,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几乎两倍于社区与学校两项因素的总和”。家庭教育环境是家庭给下一代提供的一种教育机会,即由于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家庭的地理环境及经济状况等主客观因素而生成的“代际转让机会”。(赵娟,2003,第38页)流动家庭的教育环境既是其子女进入城市后的社会化和都市化的基础条件,也是传统家庭教育环境向现代家庭教育环境的变迁。

1.文化程度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村居民,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显示,2003年外出务工劳动力中,文盲占1.9%,小学文化程度占16.7%,初中文化程度占66.3%,高中文化程度占10.8%,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4.3%。(朱小蔓,2005,第125页)可见,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高中学历占少数,具有大专及以上高学历者只占极小的比例。流动家庭中父母文化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家庭教育的能力、方法,而且影响到家庭教育观、家庭教育行为。文化程度较低的父母在教育价值观念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身体轻心理、重学习轻劳动等,家庭教育上盲目性和随意性,这些缺陷又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子女的教育观念、教育动机和受教育的态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流动家庭体会到城乡差别,提高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而部分流动家庭受其自身文化水平和见识的局限,降低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不重视子女的家庭教育。

2.职业状况

由于流动子女的父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同时他们生活在体制外,与城市人口处在两个不同的生活体系上,因而他们多半是非正规就业,主要从事建筑业、服务业等临时性工作,或是个体经营和郊区租地耕种,极少从事教育或企业管理等中高层次的工作,职业地位的低层次带来社会地位的低层次。同时,较长且弹性较大的劳动时间影响父母用于家庭教育的时间和精力,较低的社会地位降低了家庭教育权威,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3.经济状况

流动家庭的经济状况与职业状况密切联系,虽然流动家庭的经济收入较流动前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城市家庭经济收入相比,大多数流动家庭的经济收入仍然偏低,且不少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下。2004年全国6城市流动人口抽样调查登记流动人口收入情况表明,流动人口月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90%以上,其中有45%的流动人口月收入在500元以下;2006年3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市、山东省、成都市和唐山市对4673名青年农民工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月收入700元以下的占30.5%,701—1000元的占26.6%,1001—1500元的占21.6%,总体收入较低。调查还显示,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流动青年的收入水平也存在差异。比如,青年农民工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北京占38.5%,山东占65.9%。(曾燕波,2008)低水平的经济收入影响子女的教育环境,不仅不能为子女提供必要和充分的学习的物质保障,而且贫困的家庭经济条件影响子女的身心发展。而对于部分经济收入较好的流动家庭来讲,在子女家庭教育上存在着一定的重物质轻教育的现象,在满足子女物质生活要求的同时忽视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

4.居住环境

流动家庭主要生活在人口复杂、环境脏乱、治安较差的社区或城乡结合部中,租住在简陋的、年代久远、狭小的房子中,大多数流动家庭的子女没有自己独立的房间,有的甚至没有专门供学习用的书桌,而只能在床上、板凳上、茶几上学习。有调查显示,58.9%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家里没有专门供学习用的课桌。(朱小蔓,2007,第160页)同时,“由于农民工的居住范围相对狭窄和固定,其与城市居民之间在居住区域上的距离和差别,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工子弟的活动范围”。(李运庆,2006,第24页)这样的居住环境不仅不能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气氛,而且还造成家庭生活紧张冲突和情绪纠纷,不利于子女的教育和成长。

三、流动人口的家庭文化对子女家庭教育的影响

(一)家庭文化的含义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邓伟志、徐榕,2001,第20页)在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中,家庭居于特殊重要的位置,它既是社会分化的结果,又是社会整合的基础。家庭文化作为一种包含物质和社会关系的复合型文化,其教化作用是立体的、交叉的、全方位的,对流动子女的家庭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文化是家庭成员通过学习与生活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鲁洁,1991,第502页)它包括观念形态层面、制度层面、物化层面等内容。家庭文化体现在家庭成员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道德品格、情感志趣和生活方式之中,反映在家庭环境建设、行为方式、文化在特定家庭的存在方式等方面,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是特定时期社会家庭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思想观念的体现。同时,家庭文化是以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组合起来的,渗透在亲情关系之中,使其具有很强的黏合力和感染力。

(二)家庭文化的特性和功能

1.家庭文化的特性

家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有其深厚的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积淀,它植根于不同的家庭文化土壤中,来源于不同的家庭社会经济文化经历,并且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了不同的生存、生产、生活和发展经验,由于它合乎规律地且又自然而然地构成了家庭文化多元的价值取向观,这些观念以其无组织、不系统、零碎的、有意或无意的形态教育着人,塑造着人,影响着人,决定着家庭成员的生理与心理成长。其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继承性和现代性。人是社会历史文化的继承者,人们有关社会生产、生活、科学技术、技能和技巧的获得都是通过家庭文化传递的。一方面现代家庭文化保持和延续这种纵向文化传递模式;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人际关系中接受和容纳当前纵横交错的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用以丰富和变革着家庭文化的内容,从而使家庭文化具有鲜明的家庭文化的继承性和现代性。

第二,客观性和现实性。由于每一个家庭的人口素质、人口数量、人口文化、人口经济、人口地理环境以及人口社区文化形态都截然不同,受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社会环境的制约,每一个家庭的文化不可能超越自身所具备的客观条件,其家庭成员的个体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某种区域思维定式,并表现其共性和个性。

2.家庭文化的功能

家庭文化具有培养性格情操、丰富生活、形成价值规范、提高家庭素质的多种功能,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教育功能。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以帮助其实现社会化和家庭成员相互教育以完成再社会化。

第二,凝聚功能。家庭文化中的重大价值观念在家庭成员认同之后成为凝聚黏合剂,能够促进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团结。

第三,导向功能。高尚的、积极的家庭文化有助于提高家庭文化水平,引导和推动全社会的家庭文化由低向高发展。

同类推荐
  • 镜子里的时光

    镜子里的时光

    本书中作者以优雅灵动的语言,细腻的出人意料的视角,以及女性散文作家中罕见的幽默感,讲述了一个人乃至一个群体成长中的幸福和疼痛,翘望和忧伤,从一只鸟、一棵树的身上,窥视到这人间深藏不露的真相。手持铁铲,臂挎柳条篮,挖野菜的时光多么让人沉醉。又是一个不劳而获的春天。多少年过去,大头菜还是一味试图把自己伪装成一棵草,因为太专心了,反而露出了马脚。这个小蹄子!一群一群的小蹄子嗒嗒嗒跑在土层下边,深深浅浅的,让我一路追着它们,把朋友和春天都丢在后面。
  • 李商隐集

    李商隐集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进士。他是晚唐诗坛巨擘,四六骈文章奏的代表作家。鲁迅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这是因为有人将鲁迅的诗比作李商隐的诗,因此他自谦不敢比肩,但李诗用典太多至于有獭祭之称,则鲁迅所言可说是道出了一般读李商隐诗文者的普遍感受。确实,李氏诗文裹着一层坚硬的外壳。千百年来,人们却对钻破这层外壳有浓厚的兴趣。然而,李商隐毕竟是唐代极富创意的作者之一,诚如葛常之《韵语阳秋》所云:“义山诗以包蕴密致,演绎平畅,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
  • 弘一法师全集04文艺·诗歌

    弘一法师全集04文艺·诗歌

    一个孤独却能孤独至灵魂丰满的禅者,一位让林语堂、张爱玲、朱光潜、丰子恺都感动的宗师。
  • 没有梦想 就没有努力(唯美阅读)

    没有梦想 就没有努力(唯美阅读)

    本书中的故事具有深刻的生活内涵和丰富的教育功能,有助于青少年们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同时也能极大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告诉我们,即使我们只是小草般渺小,但我们仍然要用顽强的生命力努力地歌唱,做人生的主角。一则故事改变一生,本书会给青少年带来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 总是元曲最销魂

    总是元曲最销魂

    《总是元曲最销魂》打破以往对于元曲的赏析形式,试图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元曲的大致风貌,呈现每一首元曲的来龙去脉,并从中介绍一些元代名士的奇闻轶事。元曲不如唐诗那么蕴藉、含蓄,令人一唱三叹、吟咏不已,也不及宋诗的精炼。就风格而言,其类似宋词的长调,写的铺排,感情一泻千里,淋漓尽致。其最大的特点是通俗,少用冷僻典故,更贴近现实生活,易于流传。
热门推荐
  • 凯源玺婷溪韵爱之恋

    凯源玺婷溪韵爱之恋

    女主:上官淑婷,慕容恋溪,慕容恋韵男主:易烊千玺,王俊凯,王源
  • 鬼借钱

    鬼借钱

    有道是:穷生奸计,富长仁心。我在最走投无路的时候,终于把目光放在了城北的“死孩桥”上。那夜,天无暗月,星辰无光,我扛着一捆麻绳,踏上了一条死与生的边缘路。我叫宋小飞,人称宋是非,是非是非,惹上事儿,还能趟出个三分浑水的家伙,我从小无父无母,由年迈的嬷嬷拉扯长大,眼瞅着她老人家的大寿即将到来,我想给她置办一份“体面”的寿礼,可奈何兜里没子儿,所以我想出了一个大胆的主意,走一趟“死孩儿桥”,找死人借钱……
  • 剑锋修真记

    剑锋修真记

    废话不说了,就是穿越。传越到古代,但和历史没什么关系,因为,穿越的是古代修真界;穿越到异界,成立华夏帝国,然后,屠神灭魔,执掌天堂;穿越回现代,斩胡虏,灭洋神,镇压世界一切强者,扬我华夏天威。最后,功德圆满,成就帝尊果位……
  • 都市最强修仙

    都市最强修仙

    头被撞了之后,异能觉醒了。打工仔踏上强势逆袭之路。能听天下事,算计我?我都先听到了好么。能打任何人,专踩高富帅,治各种不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门派建造系统

    门派建造系统

    一般宅男陆池穿越异世界当掌门的传奇故事,好吧……也许并不怎么传奇。
  • 小城三月(萧红短篇小说集)

    小城三月(萧红短篇小说集)

    本书选取了萧红一生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篇作品。《生死场》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描写了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和对于死的挣扎。《呼兰河传》是一部自传体小说,生动描写了记忆中家乡小城镇的美丽、童年的寂寞、祖父的慈爱、人民的善良与愚昧……而《小城三月》则是萧红的最后一部作品,描述了十九岁的美丽的翠姨默默地爱着大哥,憧憬着一份在那个时代不可能被成全的爱情。萧红的小说有着生动的情节,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中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更是深受赞誉,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述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 俏女选夫

    俏女选夫

    女主属明显的欺软怕硬、仗势欺人、有仇必报那类型的人,但偶尔正义的小宇宙还是会爆发一下。游泳池里,她穿着清爽比基尼华丽丽的穿越。东方影,全京城最帅气多金的第一庄庄主,温泉里的“坦诚“相见,对她一见钟情。东方锦,当朝十四王爷,被她的活泼灵气日渐吸引,却自动的被她归为是她的狗腿一类。东方萌,当今圣上,被她视为毒物蛇蝎,唯恐避之不及的小人。端木云,京城黑帮当家少爷,笑面虎一只,让她最头疼的一个男人。
  • 源起虚幻世界

    源起虚幻世界

    天降异象,魂穿虚幻。既来之,则安之。征服你,我便踏入归途!
  • 君以寒吾以思

    君以寒吾以思

    她受尽了众叛亲离,看尽了世间沧桑,几次接近死亡,心存一念活了下来,直到……一次机会,她遇到了他,她成了他的光,他对她一见倾心,二见相许,三见定终身。他让她从一个接近麻木的杀人机器,变成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幸福女孩。她是他的光,他也是她的光。他们彼此温暖、包容,将彼此带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