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18岁成年之前我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大男孩,18岁之后突然觉得自己一夜之间就长成大人了。至于为何有如此的感受,我也想不明白。于我来讲,与其说人是慢慢在成长,还不如说已是慢慢在变老。成长这件事情是需要一辈子的,而长大却是一瞬间的事情。
我曾经无数次回想起自己青少年时期那段往事,每次回顾往事都觉得自己像是另一个人。甚至有时候还会产生怀疑,那到底是不是我自己所经历过的人生?为何会和现在的我有如此大的冲突与思想矛盾。
我用了十年的时间,努力让自己的人生活得体面一些,至少在外人看来我是体面的人了。拥有自己不错的小事业,自己爱去哪就去哪,想不都用想,不用再为一张机票或者住哪些地方比较便宜而发愁。
人一旦有了自己固定的生活,生活节奏如果太规矩,慢慢的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我就会想寻求各种各样的刺激,体验体验不同的人生。随着年纪的增长,那种寻求刺激的心也变得有心无力,关键自己不想再多折腾了。
我曾经想去当个演员,觉着演员这行当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想着着实是刺激。但演员的门槛确实高,我个子有点矮实在是攀不上,为此还碰了一鼻子灰。后来这个所谓的梦想就毫不保留地放弃了。对的!我对此一点也不后悔。
每晚闲下来坐在沙发上,实在无聊。仔细想想,我能为此做点什么?想着想着就睡着了,毫无征兆,一醒来这种危机感又抛诸脑后,像是不曾想过这件事一样。再后来,我甚至不敢想象我接下来的人生就要这么无聊度过,这实在是一种自虐的罪过。
我喜欢看电影,虽然自己当不了演员,但是看电影还是作为我的喜好之一。我更喜好的是看完一部电影后觉得达不到我预想的效果就骂某个电影导演傻逼,这比体验一次坐过山车还要刺激。的确,看电影也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假如我是主角的话确实是这样,但我不是。
假如我现在是一个荒诞不经,或者是整日疯疯癫癫,甚至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那我的人生会是怎么样?对啊!想到这里,我忽然发现自己写文章还有那么点料,为何自己不来当个小说家过过瘾呢?这何尝不是自己在导演自己另一段人生?
就这样,我终于鼓起勇气来,给自己做了一个人生中最可笑的决定,下辈子就做个吊儿郎当的小说家。前提是先不告诉我妈,否则她知道后宁愿我坐在沙发上死躺着,也不愿意看到我整日拿着笔突然大笑这么疯癫。
我青年时期这段时光,现在想起来仅存有夏天的记忆。为何仅有夏天的记忆?可能跟我讨厌冬天有关。或者更确切地说,夏天有一种青草花香的味道,有曾在骄阳似火的日子里狂欢后的那种大汗淋漓的切身之感,这种感受多年后仍常在我心里回味无穷。
人啊!一旦回忆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特别是在深夜奋笔疾书的时候。话不多说,我这就一一道来。
我今天的性格使然,可能要从我小时候开始讲起。
小时候我爸只会让我多读书,读好书,否则就得像他这样辛苦劳累工作一辈子。我妈则会说,儿子你要多吃点,长个子才能长快点,别输给隔壁某某某。
回想起来,在我整个学生年代我爸从来不会检查我的成绩单,也不会责问我学习情况如何。我妈更不会,她一心只想让我长快点,然后时不时就问我说:“儿子,你以后长大后是想养我还是养你爸?”
我小小年纪还啥都不懂,为了应付只是说:“爸和妈要一起养。”看来她已经没有了在我爸面前炫耀的资本了。
后来我妈可能还不服气,一定要从我这里问出点什么似的,她试图再考验我一下,一旦逮到了机会就问:“儿子,以后妈老了你会不会给妈吃好吃的东西?”
我二话不说,想都没想,说:“妈,就算以后我穷得只剩下一个鸡蛋,我也得掰成两半,一半给你一半给我。”
就这样,我算是顺利完成了我妈的“孝心测试”的考验了。我妈是一个十分唠叨的人,大概我就是在她的唠叨下一夜之间长大成人的。
有一段记忆特别有趣。那时我妈时常让我去小卖铺打酱油,二十年前一块钱就能够打一大瓶酱油,但我每次都会跟小卖铺老板说只要打8毛钱酱油,剩下的两毛钱就偷偷买零食吃,吃完后再回家。然后每隔几天我都会很积极地去看酱油用完了没有,酱油瓶是空了的话我就会很开心。
其实我永远都学不会撒谎,可能是因为我太诚实了。但我小时候是个“小偷”,常常偷我妈的钱去买最好吃的东西。
我爸则不同于我妈。我爸是一个很固执的人,也是一个看起来很威严的人。但我不怕他,我是家里唯一一个不怕的人,即使我很调皮捣蛋,他经常会打我,把我打得很惨,我还是不怕他。甚至有时候我还会和他对着干。
有一次因为我霸占了别人家的东西,被他亲眼逮见了,当着被我欺负的那个小孩的面,把我揍得很惨。但他打完我之后就把我抱回家,然后和我玩扑克,算是在哄我。以至于我的记忆里他似乎不曾打过我,只记得他和我玩了一下午扑克牌,已不记得当时疼不疼了。那是我第一次见过他最像父亲的模样,我在那时候第一次感觉到父爱。
我从小就是一个小霸王,欺负的人不计其数,父母为此也烦恼不已,但对我也却无计可施。很多被我欺负的小孩,他们的家长都会到我家跟我爸妈讨说法,他们的目的就是想亲眼看着我爸妈把我打一顿才能发泄自己的心头之气,毕竟自家的孩子老是被我欺负。
但是他们应该感到很失望,我妈为了敷衍她们赶紧走不影响她做生意,一般都会故作嚷我几声,我就撒腿跑了。这下对方家长的台阶也能下来了,而我却不用受半点皮肉之苦,最多晚上回去吃饭被爸爸骂两句。
长大后,我爸才说,那时候经常被别人家父母找上门告状自己很没有面子,但是总比自己的孩子老是被别人家的欺负要好。我一下子明白,他当时为什么没有因为人家找上门就打我的原因了。
爸妈好不容易盼到我上学,他们以为我能在学校里变乖一点。但感觉上,好像找上门的家长反而越来越多,被我欺负的家长们也烦了,估计我的家长也烦了。
这便是我小时候一些比较有趣的记忆。但我要讲的这个故事,不是关于我童年的记忆,是关于一个很长的梦。
时至今日,大人们仍会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寄托很多希望,每当你长大一点,他们对你的期望就大一点点。直到那种期望变成了你的压力,像一座大山压在你肩膀上,你欲哭无泪,还不得不朝着他们的期望没日没夜地努力着。所幸我不是在我父母的这种超负荷的期望下长大成人的。
我常常暗自得意我们的少年时代有此生难忘的一个童年,会自我陶醉在被父亲打过的童年,人生才算是完整的这种切身经历。
我甚至常常怀疑并且大言不惭:现在的大多数小孩子哪里有童年?他们从开始懂事起,就必须按照父母早已制定好的所谓人生计划一步步去走,而且还不能脱轨,一旦脱轨,就会威胁你说,你以后的人生会输得一塌糊涂,甚至会说出“我没有你这个孩子,你这没出息的孩子”的这种气话来。
这么说吧!我的童年记忆恰似有夏天的阳光灿烂,有午后清脆的蝉鸣,有田野里稻花香的味道,有课堂上吱吱呀呀的吵闹声;有放学后钟声一响起,一群孩子拼命跑出校园的欢呼声和脚步声。
其实我以前误以为我是个学习良好品德兼优的好学生,但我的老师们对此却挺摇摆不定的。那时的老师私底下喜欢给自己所教的学生定一个标签,要么是坏学生,要么就是好学生。而我更准确地说是处在中间,是好但也坏。
我一旦犯了什么错,像违反纪律,上课开小差,因为自己学习成绩还算出类拔萃,大多老师都会睁着眼闭只眼当做没发生。那时没有琐碎的家长会,没有一旦学生犯点芝麻小的错就拼命给家长打电话,最多只会在期末结业证书上,写上那么一段委婉的评语——该生好动,但学习成绩优良之类。
在我17岁的那年给同班一个女孩子写了一封情书,然后揉成纸团扔在她的头上。从那时候起,她就认为我是坏学生了。
故事就这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