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就读于小高中一年级,成绩优异,在老师和家长的眼中,她算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学生。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位优秀的好孩子。但是她也有一些不好的地方,比如容易骄傲自满,什么事情都要争第一,好胜心特别的强。这种心理极大地影响了自身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处理呢?
总的来说,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智力、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方面确实相对优秀,通常意义上,我们称之为“优秀生”。但是不容忽视,在他们的心理上却或多或少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障碍:高傲自大、争强好胜、嫉妒心理、感情脆弱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又往往被其优秀的成绩所掩盖,未被教师发现,或被忽视,或被认为是“可爱的小毛病”。优秀生大多都表现为:
1.自傲心理
优秀生学习能力较强,大多是各项工作和活动的骨干,尤其是愈演愈烈的升学压力,使得他们优秀的学习成绩成了最令人眩目的光环。老师对其过分信任和偏爱,同学作业时常有困难向他们请教,不知不觉中他们便会产生谁都不如我的优越感。久而久之,傲气油然而生,致使他们在自我评价上产生片面性,既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不晓得“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在同伴交往中恃才倨傲,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别人是否接受,喜欢妄下结论,固执己见;有时甚至表现非常敏感,钻牛角尖。
2.好胜心理
优秀生由于长期处于“金字塔尖”,往往好胜心强,容不得别人超越自己,听不得反对意见,受不得一次挫折,凡事总要与别人比个高低,而且不愿让人,更不愿容人。一旦遇到打击,要么情绪低落、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要么把抱怨指向别人,怨恨嫉妒、推卸责任。
3.负重心理
优秀生因其学习处于拔尖的特殊地位,所以,老师、父母都在他们身上寄予了较高的期望。尤其是当前社会上对择校的狂热,更使他们感受到这种期望并觉得无论如何也不能辜负这种期望。老师、父母的期望是一种动力,但同时也会使优秀生背上沉重的心理负荷,造成心理疲劳,容易出现失眠、食欲减退,损害身体健康。在沉重的心理压力下,偶尔的一次考试的失误,就会使他们惶惑不安、情绪低落、自信消失,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甚至有一切都完了、老师父母谁都不会再喜欢我了的绝望心理。愈演愈烈的单纯追求升学率的问题,也是加重优秀生负重心理的重要原因。
针对优秀生的消极心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教育对策:
1.树立目标,明确方向
优秀生成绩名列前茅,在他的小圈子里,没有竞争对手,容易满足现状,教师就要做有心人,帮助这些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如长远目标:从名人传记、伟人事迹中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确什么样的人才是优秀的人才、社会的中坚。中期目标:考上重点大学,学更多的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近期目标:争取全年级第一,以优秀的综合素质跨入重点中学。长远目标、中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使他们有目的、有方向、有信心、有步骤地全面学习,正确认识升学和学习之间的关系,而不片面地为升学所困,放眼未来,在成绩面前永不知足,一步一个台阶,脚踏实地,不骄不躁。
2.勤作比较,认清自我
经常搬出班级各类“尖子”让他们自我比较:“学习尖子”值得大家学习;“体育尖子”十分令人羡慕;“自理能力尖子”同样值得骄傲……取长补短,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真正的“尖子”,真正的“优秀生”。经常搬出年级中的综合素质方面尖子,介绍这些尖子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将这些优等生与他们进行比较,使他们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想像力,勇于创新,主动探索,同时,不盲从社会上以分数论英雄的片面认识,在教师、父母的期望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3.因势利导,自我内化
优秀生不易接受外界的忠告和批评,有时干涉越多,说教越甚,他们的逆反心理就越强。但他们理解能力强,上进心也强,所以应该因势利导让他们自我内化,意识到自己的缺点,感觉到改正缺点的必要,由此产生自觉自愿地弃旧图新的动力。极限催化,不失为达到这一目的的好办法。
极限催化不是对缺点进行逆阻,而是采用一种对缺点顺推的方法,创造一定的条件和机会,催化其缺点,按教育者既定的范围和方向发展下去,以至发展到极限。当学生的缺点发展到某一极限时,他们便会产生羞愧难当的感觉,进而回过头来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于是便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及其危害所在,从而痛改前非。
4.经受挫折,严中施受
人生的道路上不都是洒满阳光、铺满鲜花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生活的道路可谓一帆风顺,优秀生尤其容易得意忘形。专家学者一再呼吁:给孩子们一点挫折教育吧!因为挫折教育能使优秀生更坚强,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有必要对优秀生进行挫折教育,加大他们的心理承受力。通过挫折教育,培养优秀生谦虚的美德,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调节自傲自大的心态,从而健康成长。但作为一名教师,在充分认清这一点的同时,也要注意优秀生自身优势以及特殊地位带来的对教育的心理反抗。教师要在严格中表达对优秀生的爱、以真切的关爱、平等的关系、朋友式的帮助,引导优秀生从偏爱、溺爱的羁绊中走出来,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优秀生。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1)教师对待优秀学生不能特殊化,要把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看待。
(2)优秀生担任学生干部不搞终身制,合理轮换,使他们适应能上能下的机制。
(3)教师对优秀生犯错绝不可忽视,更不可迁就,而应该严肃批评,让他们习惯于做错了也一样要受批评,甚至受处分。
(4)教师要多给优秀学生创设一些品尝失败的机会——不是有意让他们失败,而是引导他们尽可能多地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摸索、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失败,而当他们对此习以为常时,就学会了坦然面对人生路上的挫折、打击,从而更勇敢、更坚强。
一些调查研究显示,学校中优秀学生踏入社会后,并没有都在事业上取得优秀成绩,而一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除了智力因素外,与心理品质有着很高的相关性。可见,心理品质的培养有多么重要。精雕细琢,帮他们进行自我完善,使之心理、思想、智能素质全面提高,有个健康的人格,才能使优秀生成为真正的优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