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街上刮起了一阵“韩流”,女孩们穿着鞋底足足有10厘米厚的宽头鞋,脚上松松垮垮地套着裤袜;男孩们的发梢染成了红的、黄的、蓝的各种怪异的颜色,甚至还吊着耳环,搅得成人们直喊看不懂;而父母们更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成为那些“新新人类”,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这些无谓的时尚追求上,而疏于学习。那么,家长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首先要了解青少年追求时尚心理的原因:
1.个性化的体现。高中阶段正处于人生中从“动荡不安”走向成熟的时期,他们极力寻求独立的体验,并想引起他人更多的关注。而时尚的事物恰好吻合了他们的这一特点,由于时尚总是以新奇、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视线,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所以,现在你能理解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为什么不太喜欢穿统一的校服的缘故了吧!这是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当然,由于这种自我意识的发展还不够成熟,有时就会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比如过分突出自我,常常表现出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举动,而且不把权威、传统和社会规范放在眼里,表现出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态度。不过,经过自我意识的进一步整合,这种现象就会慢慢消失。其实,家长们可以回想当年社会上流行“喇叭裤”时尚时,年轻的你不也有过这种冲动吗?
2.从众心理。青少年中存在着他们自身特有的亚文化氛围,这与成人的主流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比如,近阶段流行什么音乐、什么服饰、什么游戏,是他们交流的主要话题,而一旦个体不加入这一主流话题,他就会无形地被群体所孤立。因此,为了跟上时尚的潮流,许多人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它跑。
3.媒体的诱惑。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的目光,总会不断地推陈出新,这不仅为商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利润,也成了青少年模仿的对象。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学校教育有时还抵不上明星的一句话。”因此,媒体的导向性确实有着巨大的作用。
专家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对策:
1.更新家长观念,与时俱进。这是建立与孩子沟通时尚话题的前提。不少家长总是把新兴事物视为洪水猛兽,而极力反对,一开始就阻断了与孩子交流的机会。有一位中国教育家到国外采访,在路上碰到一个打扮非常时尚的男孩,但与他一交流,发现这个少年很有礼貌,而且相当责任感。其实,只要孩子内在的本质没有偏差,那么外表的一时怪异只是他想要突出自我的一种方式而已,家长们无需过多地干涉。
2.帮助孩子学会欣赏和鉴别时尚。时尚的事物有的确实能成为社会进步的代言人,比如新型的各类手机,这里充满了科技的结晶,也是人性化的产品。何不借着时尚的事物去启发孩子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动力。而有些时尚却并不值得盲目地仿效,比如有位母亲看到孩子得意地买回来一条怪模怪样的裤子,先不发表意见,而是采用“欲擒故纵”的方法,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生活。没过一星期,孩子发现这条裤子并不适合自己,便偷偷地把它压在了箱子的最底层。所以,与其声嘶力竭地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还不如陪着孩子逛逛街,看看时尚栏目,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真正学会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时尚。
3.培养孩子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时尚成果是目标。虽然现代生活条件普遍有所提高,但是不管家庭条件如何富裕,都应该帮助孩子树立这样一个观念:“你可以选择你想要的生活,但是这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而获得。”比如国外常见的家庭教育方式,一个孩子想得到最新的时尚自行车,那么孩子就必须靠自己打工挣钱获得。当然,国内还不具备这一社会条件,但可以采用其他变相的激励手段。如学业进步、改掉一个坏习惯等,适当的奖励或是延迟即时的满足都是面对时尚的方法。因为,一个人一生会碰到各种各样令人心动的事物,如何对待将影响到终生的发展。
总之,追求时尚与刻苦学习本不矛盾,主要看我们如何去引导,让孩子们懂得创造时尚和享用时尚都要靠自身的努力才能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