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朱天蓬躺在床上,距他突破到地仙已经过去三日了。
一想起自己在两万人面前光着身子,他就有些羞愤。
好在,太上及时出现救场,赐予了朱天蓬一件上品后天灵宝的白衫,还撂下了一句:“三日后去那孤山找我。”
说罢,又不见了踪迹。
这不,到日子了。
起身,下床。
活动了一下身子,顿时骨骼发出了噼里啪啦的脆响。
纵身一跃。
撕拉。
还在空中的朱天蓬大脑空白,我怎么上天了???
望着下方,那破了一个缺口的营帐,朱天蓬不知是应该笑还是哭。
笑是因为自己实力突破后的欢喜,哭是因为这是公家的啊!
稳健落地,穿上衣服。
虎虎生风的朝帐外走去。
至于那破营帐,什么营帐?不知道啊!
此时驻兵区,已经开始准备回天界了。
这场仗打得可以说是消耗的太少了,死亡人数不足三千。这可是大胜!
别看单拎出来,觉得很多,但相比较前锋军的两万天兵,就不足为题了,更何况歼灭了妖兵十万,虽然其中八万是朱天蓬一人劈的。。。
轻车熟路的走进了千夫长李诚信的营帐中。
见是朱天蓬,千夫长李诚信心中是五味杂陈。
这才多久啊!眼前这个青年就从凡人修炼到了地仙,而且还是世间少有的九劫地仙。
不仅如此,他身后还有高人相助,飞黄腾达那是指日可待。
拉回了思绪,千夫长李诚信开口道:“朱队……老弟,要走了吗?”
朱天蓬微微颔首,随即一礼,真挚道:“这段时间多谢李老哥的照顾了,此去经年,不知归期。待我归来之日,老哥可否跟随我?”
千夫长李诚信,微微一愣,然后笑容绽开,也没有什么腼腆的,兴然允诺。
又是一礼,朱天蓬转身离去。
朱天蓬走后,诺大的营帐只剩下了千夫长李诚信。
良久,檀木桌上多了一滴晶莹。
…………
“我去,好快啊!”朱天蓬兴奋道。
此时,在茫茫大地的群山之间,有一身影在不停的从一座山跳到另一座山。
按理说地仙是可以爬云的,不过朱天蓬不得爬云法门,所以只能如此了。
但是,就这样那也是让朱天蓬兴奋不已。
两个时辰不到,朱天蓬便来到了孤山。
看着高千丈的孤山,朱天蓬开始了攀爬,他攀爬的速度很快。
可以说是如履平地,半刻钟后,朱天蓬到达了山顶。
此时山顶的平地处,一老者须发皆白,负手而立。
见朱天蓬到来,露出了一副慈祥的笑容。
“来了!”说的很热情。就像是老朋友在招呼许久未见的好友。
朱天蓬并没失了礼数,深深一拜。心中却想:这老银币笑的咋这么不怀好意呢?肯定有事儿!
礼毕。
太上温和道:“如今朱队长已经渡劫成仙,渡的还是那九次雷劫,未来成就不可限量。”
朱天蓬谦逊一笑,省去那如臭氧层般的客套话。
太上又道:“璞玉尚需要雕琢,人也是如此。我如今可为你介绍个师门,都是那手眼通天的大能!”
朱天蓬闻言,心中一喜。
在这三界,实力弱的怕实力强的。背景弱的怕背景强的。
草根真想崛起,只能投个好师门。
像那些草根如果真的随便打杀背景强的,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他有主角光环。
至于什么“自古散仙出大能!”那也仅仅是试用于有大气运的人,和万古难遇的奇才。
如果真如上段诗句所说,那天下,但凡有些资质的修士都去当散修得了,还投靠什么师门?
太上清咳了一声,打断了朱天蓬疯狂跑远的思绪。说道:
“如今有两种选择,一是拜入玄都大能的门下,这玄都的实力,只差那临门一脚便可运用自身道。实力那是震古烁今!!!”
朱天蓬听完,直翻白眼,我就默默的看你在那卖瓜又自夸。
你太上的徒弟和你一样,怂13一个。
太上又道:“还有就是那西牛贺洲,有一须菩提老祖,手段很好。”
朱天蓬:“…………”
这么短吗?
三年把孙悟空教到金仙的人,你说他手段很好?他怕不是和你是一个级数的。
“我选须菩提老祖!”
太上:“…………”
难以置信的看着朱天蓬,心中纳闷:“不是,你脑瓜两边的东西是用来喘气的吗?我合着刚才说了那么多,你是没明白嘛意思吗?
但凡脑瓜子的用处不是只用来喘气的,也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了!咋的,你是西方塞钱来特意打我脸的吧!”
沉默良久,太上像是在思索,然后双指并拢,朝西边一指。
“你的路,在西方!”
随后消失。
朱天蓬,行礼过后,转身,面朝西方,开怀道:“我路的起点在西牛贺洲,但是终点绝不在西方!”
说完,下山,一路向西。
…………
兜率宫中。
太上疑惑道:“这天道越来越紊乱了,此子本应是我门下,怎会?罢了……”
西方,大雷音寺。
佛祖如来,端坐在宝莲上悟禅。
随即睁开眼,脑海传来太上话语。
“乱了,太乱了,他并没拜入我门下。反倒是拜入须菩提门下。可控吗?”
如来传音道:“失控了……”
兜率宫中,和如来交谈过后的太上,眉头皱成了八字。
………
西海中,一孤舟。
随风踏浪任逍遥。
道在哪,在西方。
学得大道上天闹。
自古多是空余悲。
不如随性走一回!
茫茫海洋,朱天蓬乘着一艘小船,飘飘荡荡的漂浮着,任风推动。
茫茫人海,朱天蓬骑着一匹马精,踏在那喧闹着的街道,感受着前世未曾有过的红尘气。
入山林,战野怪。
除暴安良真厉害。
扫马匪,打恶霸。
劫富济贫真好汉。
幽幽三年,一瞬而过。
朱天蓬终于在那云深不知处,寻得一山,山上有一座朴实无华的道馆。
一回头见一石碑,约有三丈余高,八尺余阔,上有一行,十个大字!
乃是那“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