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出必行的人品:说到就要做到,要做就做最好人无信不立,店无信不兴。诚信乃是衡量品德的试金石。
良好的信用就好像自己的一张名片。
古人云:“唯诚可以破天下之伪,唯实可以破天下之虚。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千百年来,一诺千金、诚信做人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传统随着中华儿女走过沧海桑田、经历雪霜磨砺,最终沉淀为中华民族的精髓。
说话算话、一诺千金、赢得信用是获得好人品的关键,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都靠信用赢得了他人。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人尽皆知的诗句就是出自北宋词人晏殊的笔下,在消逝中孕育着美好,他14岁就作为神童被人推荐给皇帝。
皇帝召见他,要他和其他1000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谁知考试的题目竟然是晏殊10天前做过的练习题,晏殊发现后,如实禀报给了皇帝,并要求改换题目。皇帝没想到一个14岁的孩子就这么诚实,于是断定他的人品绝对靠得住,所以赐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任职时,正是天下太平的时候,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因为家里穷,所以只好待在家里和兄弟们读书写文章。由于晏殊的努力受到了皇帝的赏识,皇帝提升他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都很不理解,不知道皇帝怎么会提升他,而皇帝却说:“你看,其他群臣们都在游山玩水,只有晏殊在家读书,如此自重谨慎的人,不正是东宫官最合适的人选吗?”晏殊谢过皇帝后说道:“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设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晏殊很诚实地告诉了人们他不出去玩的原因,通过这两件事,晏殊在群臣们中间树立了信誉,使皇帝更加信任他,使大臣们也更佩服他。
良好的信用就好像自己的一张名片。有信用的人,大家才愿意和他相处。如果一个人满口谎言、说话不算话,即使能力再强,也会在人际交往中碰一鼻子灰,如果在能力和人品之间选择,几乎所有的人都会选择人品好的人,选择一个讲信用的人。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此起彼伏、人心涣散,百姓民不聊生,正当这个时候,秦国的商鞅做了一件顺应民心的事情,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商鞅变法。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主持变法。为了树立威信,商鞅当众许下诺言,他在都城南门外立了一根3尺长的木头,并许下承诺:如果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10两。谁也不敢相信商鞅的话,老百姓都窃窃私语:怎么会呢?搬根木头能给这么高的赏钱,于是没有一个人肯上前去,接着,商鞅又把赏金提高到50两。这下灵了,谁不愿意领赏,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50两。商鞅的这一举动让百姓们都相信了他,接下来,商鞅变法很快在秦国传开了。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比他早400年,这个地方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烽火台只有在外敌入侵、须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诸侯们看见烽火,以为敌人来了,于是就急忙赶到,没想到到了之后竟然发现这是一场闹剧,于是诸侯们气得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地一笑。5年后,当西夷太戎大举进攻周国时,幽王吓得赶紧点燃烽火,但是有了上次的闹剧,诸侯们不会再去上当了,最后周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商鞅是“立木取信”、一诺千金;而堂堂一个帝王却拿信用开玩笑,戏玩“狼来了”的游戏。最终结果是商鞅变法成功、国强势盛;而周幽王自取其辱、身死国亡。由此可见,信用在关键时候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诚为本,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信守承诺才能为自己赢得好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