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满足欲望的同时,适可而止才是明智之举。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可支配的时间很少。在无限期满足欲望的旅途中,见好就收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人性之中总是存在着贪婪的一面,如果不及时遏止或者把握一个度,后果将是很可怕的。
一个人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争论一时短长”之上,每天的生活模式都是纠结于细小的数字和细节上,那么这样的人不会有更大的成功。浪费时间就是在浪费生命,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过分地、一味地去追逐虚荣和名利,最后也一定会走向不归路。
懂得舍得才会拥有。人生没有太多的如果和假设,现实生活就是现场直播。我们虽然不能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浓重的一笔,但是我们可以像自然界的河流一样,虽然无声无息,但是却可以源远流长,一样可以有大作为。
历史中有一段“见好不收”的故事。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誓死要为关羽报仇,于是率大军进攻东吴,一开始屡战屡胜,后来杀红了眼,不以大局为重,非得要“先灭吴,后灭魏”,最终被火烧连营700里。而在同一时期,三国时代第一位皇帝——曹操之子曹丕却比刘备聪明。
曹丕是魏朝的开国皇帝,字子桓,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曹丕从小才华横溢,8岁能文,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的帮助下开始运用各种计谋争夺太子之位。
在曹丕登上太子之位后,他的弟弟曹植这时表现得非常好,也可谓是满腹才华,并且在当时名满天下,很受父亲曹操的器重,曹操也因此有换太子的迹象。
曹丕心急如焚,他赶紧向自己的贴身大臣贾诩请教该如何应对,贾诩说:“希望你依然保持应有的德行与度量,只要像一个寒士一样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违背一个儿子应有的礼数就可以了。”
曹丕觉得贾诩的话说得很有道理。
一天,当曹操挂帅亲征刚要出发时,曹操耳边传来了曹植大声朗读一些歌功颂德的文章,曹操一听就知道他是在讨好他,而曹丕却突然跪在地上哭起来,曹操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走过来问他原因,曹丕回答:“父王年事已高,却还要在战场奔劳,作为儿子,我心里非常难过,所以说不出话来。”
话刚说完,满朝文武都被他浓浓的孝心感动了。而曹植的一番美言和这份孝心比起来确实有点华而不实。作为选择君主的标准,良好的品德自然是首选,曹丕并没有贪婪地想去和弟弟进行权力之争,而是做回自己,所以他最终顺理成章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在决策之时,每个人都会想到眼前的利益。如果曹丕没有把眼光放远,不听取贾诩的指点而争于一时,和曹植拼得鱼死网破,最终的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最终曹丕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见好就收,所以他坚持恪守一个太子应尽的本分责任,赢得大家的认可,最后获得了帝位。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如果一味地追求眼前的利益,你一定会很累。在满足欲望的同时,见好就收才是你的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