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请善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俗话说:“上善若水。”做人要有水的精神,这里所说的水的精神并不是随心所欲,尤其是在日常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讲究分寸,避免恶语伤人。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人和人之间相处最忌讳的是拿别人的短处来做文章,我们通常都会很鄙视这种行为,认为这是小人之举。其实,这种行为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品行,而且也反映了对他人自尊的践踏。
语言是沟通的载体,说话是一门艺术,生活中的我们在不经意间说错了话,有可能会招致祸患。说话要注意分寸,为人要厚道、坦诚,说出去的话等于泼出去的水,谁也无法挽回,恶语伤人是一种道德败坏的表现,特别是揭人伤疤、说人短处。
在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
与朱元璋小时候一块儿长大的挚友千里迢迢从老家赶到南京,费了好大周折,总算进了皇宫。刚进大殿,这位老兄便冲着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来:“哎呀,我说朱老四,你现在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不知道还记得兄弟我吗!想当年咱俩可是光着屁股一块儿长大的,你总是爱惹事,干了坏事就往我身上推。还记得吗?有一次咱俩一块儿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你真够馋的,豆子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都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我让你慢点儿吃,你非得吃得那么急,结果,豆子卡在嗓子里,后来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怎么,你不记得啦!”
这位兄弟也不知道怎么了,说起来没完没了。宝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心想:这个人太不识相了,竟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天子的脸往哪儿搁?震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这个穷哥们儿杀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朱元璋作为皇帝,当然不愿意别人这样来提起他以前的穷日子,他觉得有失天子的尊严,而这位兄弟的举动无非是为了想套近乎,让朱元璋给他点儿好处。拿别人的短处来换取自己的利益,当然不会有好下场。现实生活中,为人处世,一个很主要的优点就是擅长发现对方身上的长处,夸奖别人、赞扬别人,多说说别人的优点,而不是抓住别人的隐私、痛处与毛病大做文章。切记:揭人之短会伤人自尊。
“揭短”是不尊重别人的一种表现,是一个人道德修养低下的体现,有时可能是故意的,由于相互仇视对方,所以要用语言进行攻击。“揭短”,有时是无意的,可能由于某种起因而一不小心犯了对方的忌讳。然而,无论是有心也好,无意也罢,与人相处时,揭人之短都会伤害到对方的自尊。
“祸从口出”,做人要口下留情,不要说过头的话,不要胡说乱说,刻薄、尖酸、挖苦或讽刺的话最好不要说,因为伤害感情的话会给别人的心灵留下创伤。把握分寸、深知礼仪、尊重他人,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营造良好的人缘。
有位养鸡场的主人向来对传教士的印象很不好,因为他觉得多数传教士都是一个样,说一套,做一套,道貌岸然。尤其是有些人,表面上满口仁义道德,私底下却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这当然是主人对传教士的偏见。为了体现自己“替天行道”的正义感,养鸡场的主人有事没事总爱信口散布传教士的坏话。
有一天,两个传教士走进主人的养鸡场,说要买只鸡。有生意做,总不能往外推吧,所以主人就让他们在偌大的养鸡场里随便挑,没想到他们却挑了一只丑得不能再丑的公鸡——这只公鸡的毛掉得几乎秃了,并且还跛了一只脚。
主人有点儿纳闷,他们这是来买鸡吗?于是就问他们为什么要买这只丑陋难看的公鸡,其中一位传教士回答:“我们想把这只鸡买回去养在修道院里,如果路过的人看见要问起,我们就说这是你的养鸡场养出来的鸡。”
主人一听急了,连忙摇头:“不行,不行!你们看看我这养鸡场里面的鸡,哪一只不是养得漂漂亮亮、肥肥壮壮的,就这一只不知道怎么搞的,一天到晚爱打架,才会变成这种丑模样,你们拿它对外当代表,别人会误会我的鸡都这样,对我实在太不公平了!”
另外一位传教士笑嘻嘻地回答:“对呀!少数几个传教士的行为不检点,你却有那么大的偏见,天天散布我们的谣言,这对我们来说也同样太不公平了!”
主人听了惭愧万分,觉得自己好尴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都有自己的忌讳之处,如果把别人的短处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无疑是打了人家一个大耳光,就太不给人留情面、留余地了,而揭人之短的人除了招致对方的怨恨、报复外将一无所得。
做人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处世要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一下。试图拿别人的缺点来打击别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请善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