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一座城,只剩7个人;那些男女老幼呢?去问凶残的蒙古兵!
今天的江苏常州,是一座富庶的城市;南宋末年,它同样也很富庶。但就是这样一个富庶的大城市,最后被蒙古屠了城,整个城市,只剩了7个人。战争,就是这样的残酷!
却说忽必烈,拿下襄阳之后,立即调兵遣将,准备南下灭宋。右丞相伯颜带领水陆大军,沿江直下,很快就占领了建康和镇江,长江已经不再是天险。
擒贼先擒王。他们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南宋的国都临安。南宋国防的根本策略,是以长江和两淮为重点,重兵都驻扎在扬州。
为了阻止两淮和扬州的宋军南下支援,阿术带领大军,在扬州城外设置了连绵不断的障碍,并派水军,截断了长江。
宋军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淮东制置使李庭芝,是当时宋军中比较能干的将军。他命令部下姜才,带兵反击,打破元军的围困。姜才带领1万人马,出了扬州,在扬子桥一带,跟阿术展开激战。
恶斗半天,宋军支持不住,败下阵来。元军乘势攻击,宋军几乎全军覆没,姜才只带着身边的几个卫士,逃回了扬州。
要想保卫临安,必须先夺回长江的控制权。这时,张世杰奉命出来,统帅各路兵马。他计划发动焦山战役:张彦出兵镇江,李庭芝陈兵瓜洲,他自己带领水师,从焦山江面发动进攻。三路大军,分进合击,围攻元军。
计划很周密,但是却没能真正执行。扬州的部队,没能按时到达,张彦呢,就拒绝出兵。这样以来,可就苦了张世杰。阿术派一路人马,从江北抄宋军的后路;两支人马,分别从焦山的左右,攻击宋军的两翼;再派一路人马,从正面冲击宋军的阵势。
战斗一打响,告急文书随即像雪片一般,飞向张世杰的大帐。可是他有什么办法呢?身边就这么点兵,他又不是孙悟空,拔根猴毛儿就能变出人!
那一天,正好有风。元军就采用金兀术逃跑时,对付韩世忠的办法,朝宋军的战船,发射火箭。火箭点燃了宋军的船帆,很快整只船都燃起了熊熊大火。士兵们救火都来不及,哪有功夫,跟元军搏斗呢?很快,宋军阵势大乱,全军覆没。
这一仗,宋军损失了700多艘战船,主力几乎被全歼。到了这个时候,南宋的覆灭,已经不可挽回了。因为胜败的关键,在于有生力量,而不在于地盘。
公元1275年7月,忽必烈命令伯颜统帅大军,直逼临安。伯颜随即将部队分为东、中、西三个战略方向,同时发动攻击。西路元军到达潥阳后,当地守军出城迎敌,结果被击败。他们转身就跑,元军就紧跟着屁股追。追到潥阳西南的银林东坝时,终于追上了宋军。
宋军一看没有办法,只好打呗。可是他们刚打了败仗,士气低落,立足未稳,怎么可能打赢呢?很快又败下阵来,继续南逃。
元军踩着地上的尸体、旗帜、刀枪和盔甲,继续追赶。追着追着,只见前面来了一队人马,队伍整齐,盔甲明亮。
原来,这是宋军的增援部队。双方一看,来不及答话,随即就展开了遭遇战。元军没有准备,吃了点亏,眼看就要抵挡不住。
正在这时,他们的骑兵,奉命出击。那些剽悍的骑士,挥舞着弯刀,浪潮一般冲了过来。很快,宋军就像沙滩上的城堡,被潮水卷的无影无踪。70多个将校,近2万名士兵,横尸疆场。
11月下旬,西路元军开进到了独松关。独松关位于浙江安吉县的独松岭上,关南5公里,左有百丈关,又有幽岭关,都有石头砌成的城堡,用来驻扎军队,合称独松三关,地势险要,是临安的北大门。将军张霈,带领几千人马,在这里防守。他听说来了元军,就出城迎敌。
张霈带领的,都是精兵,可惜人太少,而且都是步兵。他们虽然奋勇厮杀,但终究敌不过骑兵。
从战术上说,骑兵对付步兵,那不叫作战,完全就是屠杀。他们来回冲击几次,宋军的阵势,就被彻底冲垮。张霈英勇殉国,2000多名士兵,血染疆场。临安的北大门,被元军打开了。
中路元军是主力部队,由伯颜直接指挥。10月8日,他们推进到常州,随即开始攻城。常州是拱卫临安的重镇,姚岩作为知府,担当着防守的职责。
早在元兵到来之前,他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筹集了粮草弓箭,加固了城墙。有一天,他正在指挥士兵,构筑工事,一队和尚突然来到跟前,他们手里,都拿着兵器。领头的,是护国寺的长老万安。
姚岩很奇怪,就说:"出家人不是念经修行吗,怎么舞枪弄棒的,到了这里?"万安说:"念经修行应该,保家卫国,更应该!我们500名僧兵,愿意听从大人的调遣,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姚岩和城中的军民,深受感动。他们不畏元军的炮火弓箭,死也不肯后退半步。攻打了很长时间,都没打下来,伯颜很着急,11月16日,亲自赶到城南督战。这个灭绝人性的家伙,见常州城墙又高又厚,就强迫附近的百姓,从周围四处挑土。土挑到后,把挑土的百姓杀掉,跟土摞在一起,堆成一座高高的台子。
高台垒好后,伯颜命令元军,站在台子上,向城内开炮。那些回回炮,威力非常大,城墙很快就被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口子,无数的士兵,倒在血泊之中。元军还向城内发射火箭,弄得城内到处狼样滚滚,火警四起。元军分成几个梯队,昼夜不停地轮流攻城,一点都不给宋军喘息的机会。
18日,常州的城墙已经岌岌可危。伯颜指挥自己帐前的亲兵,架起云梯,攻上了南门,插上了伯颜的军旗。城下的元军一看,士气大振,蜂拥而至,爬上了城墙。姚岩闻听,带领人马前来阻击。在震耳欲聋的大炮,呼啸的火箭,和沉闷的金属碰撞声中,宋军士兵一个个倒地,姚岩死战不退,壮烈殉国。
南门丢失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万安长老的耳中。他立即带领僧兵,打着"降妖伏魔"的大旗,杀向南门。这些大师傅,再也不顾出家人不许杀生的戒条,挥舞着大刀长枪,奋不顾身地朝元军扑去。经过血战,500名僧兵,全部战死,无一生还。
拿下了常州,伯颜还不解恨,就下了屠城的命令。他一声令下,常州顿时一片血海。对待老人,妇女和孩子,那些兽性大发的士兵,也毫不留情,举刀就砍。就这样,整个常州城,最后只有7个人,侥幸捡了条活路。
南宋朝廷,并没有忘记常州。他们命令张全带领2千多人,从江淮一带,增援常州。民族英雄文天祥,也派部将尹玉带领人马,协同作战。
伯颜接到报告,派兵在常州东南的五牧一带,阻挡宋军。文天祥的部将麻士龙,指挥所部人马,首先与元军接战,但张全这个败类,始终不肯出兵。
麻士龙独力难支,奋勇战死,张全见势不好,立即带兵向南逃命。逃到五牧时,文天祥的另外一名部将朱华,带兵出击,挡住了追兵。
在尹玉的指挥下,朱华把元军打了个措手不及,阵势大乱。这时如果张全也能转身,投入战斗,完全有可能扭转战局。
但这个家伙,早已被元军的骑兵吓破狗胆,哪里还想得起责任、荣誉和国家!没办法,国难识忠臣,也能识奸臣。每一个王朝到了覆灭的前夕,总会有无数像张全这样的败类!
尹玉的人马不多,独力作战,哪里是元军的对手!没过多久,部队就开始溃散。尹玉牢记着作为臣子和将军的职责,始终不肯放弃抵抗,最后被元军俘虏。他英勇不屈,被元军杀害。部下的人马,多数战死。张全呢?早跑的不见人影了。
常州一丢,临安就成了熟透的桃子,不用伸手,自己都会掉下来。他们请求讲和,伯颜不答应;没办法,他们只好举了白旗。
提示一:伯颜是胜利者。你喜欢这样的胜利者吗?为什么?
提示二:守卫襄阳的吕文焕最后也投降了。他和张全这样的人,你觉得有什么区别?
提示三:僧兵出战,违背了戒律。你觉得应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