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李安然家里,王建超的媳妇郭冬梅已经把饭做好了。
她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女人,知道能让老板李安然亲自去机场接的人,和老板的关系肯定不一般。所以,她做的菜比往日又丰盛了一些。
看到他们回来了,她又到门口热情的和刘长青兄妹打了招呼,王建超接着给他们相互做了介绍,刘长青听王建超让他媳妇称呼自己刘助理时,赶紧笑着说道:“嫂子,别听王哥的,你就叫我长青就行。”
接着他又指着自己的妹妹,说道:“这是我妹妹,刘长丽,嫂子叫她丽丽就好了。”
刘长丽也跟着哥哥甜甜的叫了郭冬梅一声“嫂子”。
郭冬梅没想到他们两人会这么好说话,笑了笑赶紧把他们迎进了屋里。
李安然见桌子上菜已经做好了,赶紧叫了众人,坐到桌子边吃起饭来。王建超又把小伍以及自己的女儿“点点”给他们做了介绍。
在家里没有看见李安欣和李母,刘长青问了才知道她们都在李安然她外婆家。
饭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刘长丽都不知道该怎么动手了,她和刚开始来别墅的郭冬梅一样。李安然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于是她吃什么就给刘长丽和郭冬梅夹什么,这样,刘长丽就不会尴尬了。
李安然的善解人意在这一刻完美的体现了出来。聪明的女人就是这样,对别人的关怀都能做到微风细雨,润物细无声。
刘长青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对李安然的感激又多了几分。一餐饭在李安然的关心下,吃得其乐融融。
吃了饭几人又坐到客厅看起电视来,刘长丽慢慢的也放开了,在得知李安然在国外留过好几年学后,问起了她很多有关国外的事情。比如他们生活习性是否和中国人相同,他们的工资待遇是否比国内高,他们的住房和中国比较咋样,他们的身高是不是普遍比亚洲人高等等。其实这些问题屋子里的人都比较关心,大家也就认真听李安然讲述起国外的生活。
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十点,虽然大家的兴致都很高,可李安然考虑到刘长青兄妹今天坐了一天的车,现在应该比较疲乏。于是她就提议让他们先去房间洗个澡,然后早点休息,明天她陪他们一起出去玩。
刘长丽被安排到了三楼,就住在李安然的隔壁。
第二天吃了早点,李安然就带着他们出门游玩去了。大理的风光,主要是苍山和洱海,可围绕着这两大景点,又分布着十几个小景点,细细品的话,三五天也品不过来。
就拿苍山来说,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一字排开,其峰由北而南依次为:云弄,沧浪,五台,莲花,白云,贺云,三阳,兰峰,雪人,应乐,观音,中和,龙泉,玉菊,马龙,圣应,佛顶,马耳,斜阳。十九峰巍峨雄壮,与秀丽的洱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十九条山峰最高的是马龙峰,海拔4122米,由于海波较高,山顶气温一直很低。常年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在太阳的照射下一片晶莹洁白,蔚为壮观。这就是大理著名的“苍山雪”!
十九峰之间是著名的“十八溪”,由北而南依次为:霞移,万花,阳溪,茫涌,锦溪,灵泉,白石,双鸳,隐仙,梅溪,桃溪,中溪,绿玉,龙溪,清碧,莫残,葶溟,阳南。十八溪一到雨季就奔泄而下,气势十足,直至进入洱海。
一行人两张车首先来到了苍山脚下,坐缆车观苍山洱海风貌。在人员分配方面,刘长青和李安然一组,刘长丽和小伍一组,王建超夫妇和孩子一组。
坐在缆车上,刘长青心情一阵舒畅,这是他第一次坐缆车,没成想是和最喜欢的人一起完成的,他的内心忍不住窃喜。
美人在旁,美景相伴,世间最美之事,无过于此!
李安然今天穿了一套休闲白西服,相比往日上班时的正规穿着又多了一丝清新。可不管她穿的是什么,在刘长青看来,她都是最美丽的,毕竟她有模特般的身材和天使般的面孔。
李安然感受到了刘长青异样的目光,他的笑容在她看来也是不怀好意,她的脸不自觉有些火辣辣的。忍不住说道:“你看着我可以,但是不许笑。”
刘长青被她这句话逗乐了,忍不住说道:“总裁,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我这是第一次坐缆车,还有这么好的美景相伴,我是情不自禁,还望总裁多多包涵。”
李安然听他说他是第一次坐缆车,心里还是挺惊奇的。她以前倒是坐过,那时是和父母一起,她记得那时候她们一家非常的和气,爸爸经常都会带她们各处玩,那时是她最幸福的时光。可随着自家公司越做越大,爸爸也越来越忙,和妈妈的感情也就淡了。一家人再也回不到从前!
有时候她忍不住想:事业和家庭莫非真的不能兼顾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事业做大了又有什么意义呢!辛勤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生活都过不好了,再去忙事业不就是本末倒置了吗?她有时候也会怪母亲,怪她不体贴父亲,不理解父亲,毕竟,父亲这么辛苦,都是为了这个家庭。父亲的名声一直不错,做生意到了他那个层次,虽然必要的应酬少不了,可他却没有花天酒地,学别人找情人、养小三,这还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可转念一想,父亲长年让母亲独守空房,作为女人,她怎么能没有怨气呢?将心比心,谁不希望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伴侣,能够每天漫步夕阳下,说不尽的情话,道不尽的关怀呢!
她记得她的一个同学前几天发了一首打油诗,名叫《无题》,内容是这样写的:
花开花谢本无常,一年辛苦又成空。
离别经年两行泪,梦里思乡思断肠!
若问世间最美事,父母妻儿伴身旁。
待到山花重开日,一醉风流迎芬芳。
不知怎么的,她特别喜欢同学这首简单明了的诗,每每读来,颇多感慨。她想,她大概能够明白他写此诗时的心境。
她的那个同学是和她一起读的高中,他家那时候是做超市连锁生意的,当时在大理做的还挺大,她就曾听父亲说起过。可不知怎么的,高三下半个学期他就离校了。有人说他已经转学了,去了一个偏远的乡镇,有人说他父亲做生意失败,为了不让催债的人影响他妻子和孩子,所以他把他们连夜送走了。她那时候不懂,也不能够理解。后来父亲把她送到国外去读书后,她理解了那份酸楚。不是万不得已,谁又愿意骨肉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