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盛名——绘画明星,唤醒良知的世界
梵高生前并没有大富大贵的人生目标,他只是希望自己的画作被认可,提奥的资助得到回报。可是他一生潦倒,颗粒无收,抱憾而终。讽刺的是,在他死后,他的每一幅画作都被拍卖出了天价,他自己都被标上了天才之作的标签。生前孤寂、死后盛名似乎也成了很多艺术家的共同命运。所以,梵高的一生值得我们思考,我们到底应该以怎样的眼光和态度看待这些行为举止异于常人的艺术家?梵高式的悲剧能否避免?
在现在的艺术世界,梵高的名气远远超过了当年自己崇拜的莫奈、阿尔纳和高更,成为后印象派赫赫有名的开创者,也被后来的主观主义和野兽派艺术家们引为先贤,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在荷兰、伦敦、法国的博物馆里,人们蜂拥而至,像评论家那样有模有样地欣赏他笔下那些怒放的花朵、扭曲的星空、劳作忧郁的人类和充满张力的静物;他和他弟弟被向日葵包围的坟茔也一年到头接受着来自世界各地人们的悼念和追思。
梵高成了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的代名词。“他是一朵深陷泥沼却永远向着太阳的向日葵”,“在这儿,他的艺术人生和南方的太阳和星空融合,得到了永生”,人们总是不吝啬他们的溢美之词;人们的欣赏也极为慷慨地被兑换成了现金,他的画作屡屡拍出震惊世人、打破历史纪录的高价:《加歇医生像》、《鸢尾花》、《向日葵》、《没有胡子的自画像》分别在拍卖会上拍出8250万美元、5390万美元、3950万美元和7150万美元的高价,成为艺术史上成交价最高的单品。
人们对梵高生活的各个细节都兴趣高涨,研究梵高的电影、传记层出不穷,各种协会也建立起来。而夸张的是,为谋求高利,甚至专门出现了一个个产业链条齐全的犯罪团体,研究梵高绘画的特点、风格和细节,雇用画手进行统一培训,大规模仿制赝品,进入市场流通。一时间,市面上梵高的赝品也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