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BC评选的“世界上最贵的十幅画”中,《向日葵》、《星空》、《夜空下的咖啡馆》、《加歇医生》赫然在列,拍卖成交价格已然达到千万美金,屡屡刷新艺术界的纪录。这几幅画作者来自同一个画家:文森特·梵高。
人们对他的追捧不仅体现在对他作品的一掷千金上,他的名声如此响亮,以至于没有什么艺术素养的人也买来他作品的复制品装点房间,也能说出他人生中几件逸事;他生活过的小地方——阿尔勒、安特卫普、奥维尔,以前默默无闻,现在也成了艺术爱好者的朝圣地;他的画作深深影响了包括表现主义、野兽派等整个现代艺术,与塞尚、高更一起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代表人物”。
坐拥这等盛名,谁能想到梵高生前一幅画都卖不出去,没有成家,被周围人嘲笑驱逐呢?谁能想到这样的天才仅仅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活了不到40个年头?
人生的前20年,他过着和普通人无异的生活:他的父母和家庭并不是特别显赫,但父母恩爱,5个孩子天真活泼,倒也能享受天伦之乐。父母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性格稍微内向的梵高养成了读书、思考和绘画的好习惯。16岁那年,梵高听从家人的安排,进入古比尔画廊做美术品销售,这一干就是4年。
从20岁到27岁的7年,是一个混乱的摸索期间。求爱失败的刺激和长久以来对庸常销售生活的忍耐促使他放弃别人强加给自己的生活,开始走上主动选择的一条路——宗教。这份选择来源于在牧师父亲旁边的耳濡目染,更来自他悲天悯人、想要普度众生的善意。他兴致盎然地去报考神学院,却因为这古怪的性格被拒绝。可是,勇往直前的他不顾没有固定的教职和编制,深入比利时最艰苦的博纳日尔矿区做一个牧师。在暗无天日的地下,他更感受到矿区工人苦难的厚重,也发现那些衣冠楚楚的宗教宣扬者不过是沉浸在救赎别人的幻想中,对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实际帮助。在那几年,他深刻地理解到尼采的“上帝死了”那种悲哀。在反复权衡下,他决定放弃这条道路,用另一种实际的方式帮助这些底层人。
在迷蒙一片、看不清前路的人生路口,迷茫和困顿会弥漫在人们心头。快到30岁时总有一种时不我与、功业未就的急迫感,梵高也是这样。在弟弟提奥强大的鼓励和支持下,他跌跌撞撞地走上了创作的道路。他东奔西走,去学素描、学解剖、学油画、学色彩,然后蜗居在一个地方消化,把内心的全部细碎感受和对世界的感悟都吐露在画里。一开始,他还踩着别人的足迹,后来他就摸索出了自己的一条路,越走越远,直到抵达自己的心灵最深处,触碰到那些最深的痛和孤独,再无知返。
梵高的一生是孤独的一生。家人和朋友的不解、周围人的白眼和嘲笑、艺术界的不认可都像一阵阵暴风雨,把他的世界吹得彻骨冰冷,能为他御寒的只有他自己对艺术和生活的热情。然而,在日益严苛的外部环境下,这一火苗也慢慢熄灭,在37岁那年他用手枪终结了这一世孤独。
所以,要体会梵高人生体悟之深和画作韵味之浓,我们必须要和当年的梵高一样,沿着他探索自我的足迹,深入他的艺术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