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一晃,时间线拉到了小升初的阶段,我母亲为此还去找到我就读的班主任,希望能够为我争取一个报考实验中学的名额,但当时我固执己见,没有听从,执意要报考我市位列第二的中学,考试那天,我母亲带了些菜饭和水在校外焦急等待。试毕,我去寻她,水足饭饱,她问我考得如何,我说勉强凑合,成绩出来我差六分,我母亲托人,就这样我成功入学了,被分到了现在想起都很后悔的七班。
为什么后悔?搁现在的我看来,青春期的孩子堪称恶霸,躁动不安,校园霸凌屡禁不止。后来我想可能这个班孩子靠托关系走进来的颇多,学风散漫,从初一至初三换了四五个班主任,第一个班主任很年轻,留着一头短发,经常穿着一件风衣,帅气不已。从安排座位到坐下的那一刻起,在上课的途中我经常可以听到上下左右的孩子窃窃私语,或者手持一本时下流行的“艾格”,从现在的角度评价我称其为伤感文学,这一类型的书籍在校园的流行,使我对女性思维有了浅显不具规模的了解。女性思维又称网状思维,举例如一女性在愤怒时,情绪压过一切理智与事情最根本的性质。这类书籍我追随潮流买了几本,书中所言无谓男女爱情,求而不得。为什么我称其为伤感文学,其实我本人不太赞同不知世事的青少年读这类。因为在其中我所能看到的无谓是年轻男女的离经叛道,人人都有过的青春期,其中叛逆与躁动兼并。在其感情线中我看不到身为女性所展现的兼容性和伟大,看不到在大千世界中亿万家庭对生活的困难所展现的坚韧与决心。通篇皆是浅薄粗鄙之语,当时买了几本读完以后没有再买。回到我的第一个班主任,教英语,她的课很活泼,同学也都积极发言,因为我班级里刺头颇多,在我传统观念里,老师授业解惑,理应尊重,但时不时你可以听到些顶撞老师的言语,更有甚者摔书甩门而走,或老师在黑板背书,底下的同学总学不会安静,叽叽喳喳,班长维持纪律也收效甚微,后来我听闻校园霸凌事件也层出不穷,尤其男寝,夜晚熄灯之后,不让其他同学休息,吵闹不休,甚者往同学床上泼尿泼水,往往小团体“作案”,第二天你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场景:教室里的桌子板凳总有断胳膊断腿的,这是为啥呢?打架呗,很多事情的范畴已不能归结青少年时期的懵懂,我认为可算是缺乏教养,家长送孩子上学如托儿所一般,好似学习生活品性素质教育全部都是老师的任务。孩子在学校一旦发生不好的事情请家长过来,竟有家长质问老师:“我掏钱送我娃念书,你没本事教不好你还叫我来作甚?”每每听及有关这类事情我便厌恶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