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述,任何心理问题的原因,往往都是多方面的,且呈一定的结构性。心络学的心理病理观认为,在这多方面的呈一定结构性的症因中,都存在着“症结”的问题,而且“症结”还有主次之分。
如果仅从心络的范围看,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本能问题、需要问题、欲望问题、认知问题、人格问题、能力问题、情绪情感问题、行为问题、注意问题、记忆问题、兴趣问题、态度问题、意志问题、感知问题和人际关系等。而这些问题的累积,就可能形成各种各样的症结。
位于主干部分的症结是主症结,主要有由本能问题、需要问题和欲望问题凝聚而成的欲望结,简称欲结。位于次干部分的症结是次症结,主要有认知结、人格结、能力结。位于末干部分的症结为末症结,主要有情绪情感结(简称情结)、行为结、注意结、兴趣结、态度结、意志结等。位于网络线部分的症结为网线结,主要有人际结。
在主症结、次症结、末症结和网线结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因传导性,有时它们会出现互为症结的现象。尤其在同一层次症结中,这种互为症结的现象很普遍。如我们看有些人格问题,是因能力不行或认知负性所致、但看其为何能力不行或认知负性,却发现其是因人格问题所致,真可谓因果难分!但从一般情况看,心理问题的症结间还是有这样一种基本的顺序关系:因本能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各种欲望层出不穷;在欲望满足和不能满足的人生过程中,各种人格逐步形成或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在欲望因素和人格因素的复杂影响下,人的认知模式以及其中的观念系统也渐渐形成;在欲望因素、人格因素、认知因素更为复杂的交互作用下,人形成了或丧失了种种的能力;欲望、人格、认知、能力又相互作用影响,便可能导致一系列情绪情感、行为、注意、记忆、兴趣、态度、意志和感知问题的出现。而这些问题又可能演变为各种压力问题、不适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
正因为这些症结的存在及其相互影响,所以许许多多的心理问题,究其原因,是情绪或情感问题、行为问题、注意问题、记忆问题、兴趣问题、态度问题、意志问题、感知问题;再究其原因,却是认知问题、人格问题和能力问题;再深究其原因,则是欲望问题、需要问题及本能问题。从总的来看,则是由综合因素而凝成的“灵魂”问题。心理问题的最本质、最核心问题是“灵魂”问题。
非常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都没有发现这些症结问题以及这些症结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或即便发现也没重视这些问题。就目前而言,心理咨询与治疗大都还停留在网络线或末干的一些问题上,即种种压力问题、不适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绪与情感问题以及行为问题等方面。至于用药物治疗的人来说,恐怕连这些表层的问题都没充分注意到。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主、次症结等,是从合络的角度,即从心理问题的总体原因上去看的。对于具体的案例而言,则不能简单地认为其主症结都是欲结,次症结都是认知结或人格结或能力结,末症结都是情绪情感结或行为结等。即不能这样去生搬硬套,而是要作具体的分析。如有的心理症的症结就可能仅是人格结,尽管这人格结主要是因某些欲望而形成的(如一个人处处都很要面子,强烈地追求自尊,并获得过了良多理想状态的自尊,便最终形成了病态的死要面子的人格特质),但比时的问题的主症结是人格问题而不是欲望问题。
由于心理问题往往是症结的反应,所以心理问题的根本解决就在于抓住症结和消解症结。而症结,尤其是主症结和次症结,是不易一下就能解开的,往往需要一个过程,有些甚至需要漫长的过程。
由于心理问题存在症结且症结不能轻易打开,所以我们的心理治疗,可根据实际情况分为短程治疗、中程治疗和长程治疗。短程治疗一般为1~8次,时间约为一周至两个月。中程治疗一般为9~18次,时间约为三个月至半年。长程治疗为18次以上,时间至少半年以上,有的可长达数年甚至终生。
短程治疗只能解决次干部分一般的认知问题、能力问题和末干部分一般的情绪问题、行为问题、意志问题、注意问题、兴趣问题、态度问题以及网线部分一般的压力问题、不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真正要解决模式化的情绪问题、习惯性的行为问题、较深层次的观念问题、主要能力低下的问题等,至少也得中程治疗。要完全解决其认知问题(即认知模式问题和系统观念问题)、人格问题和欲望问题,大多需要长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