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夏,某市一所中学下午放学时,正赶上下班高峰期,车辆川流不息,喇叭声、自行车铃声此起彼伏。源源和其他同学一起等候在汽车站,准备乘车回家。
这时一辆公共汽车从远处驶来,减速进入车站。没等汽车停稳,几名同学就拥向车门。源源站在最前一排,来不及躲闪,就被挤到汽车前轮下。一场灾难就这样酿成了:源源的左脚被轧成粉碎性骨折,住进了医院。
其实这类事情本可以避免,家长和老师不止一次提醒学生,一定要有秩序地上下车,可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小题大做。“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们应该从源源这次事故中吸取教训。
对居住在城镇的同学来说,乘公共汽车上学、外出购物或游玩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同学每天将公共汽车作为代步工具。那么,乘坐公共汽车应注意些什么呢?
等车时,要站在车站里,耐心排队,不要急不可耐地站到马路上,以免被经过的车辆所伤。要等车停稳了再上车,并注意先下后上,文明乘车,别一个劲儿地往上冲,以免被挤倒或掉下车去。
到了车上,如果没有座位,要抓紧汽车上的栏杆。因为在都市的大街上,动不动就得刹车,不抓紧栏杆,刹车时就站立不稳,容易摔倒。如果身上带了钱或其他贵重物品,要留心别让小偷扒去。在车上,不要把手、头伸出车窗。要站在离车门远一点的地方,防止车门突然打开时掉下去。假如车子太挤必须站在车门旁,也应抓紧两边的扶手,不要扶着车门,不然车门打开时,你可能站立不稳,一下子扑出车外。
到站下车前,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以免坐过了站。要等车停稳了再下车,下车时要注意过往的车辆,别愣头愣脑地往外冲,以免被撞。
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如遇非常情况,司机会采取紧急刹车措施。乘客如没有准备,就会出现磕伤、摔伤等情况。为避免发生此类伤害事故,同学们需要了解一些乘车时的自我保护常识。
除此之外,中小学生还应遵守以下几点。
(1)乘坐公共汽车时,如没有座位,可双手握紧扶手,侧向站立,双脚自然分开。
(2)坐在座位上,也要精神集中,双手扶住前排座位上的椅背。通常车子猛烈刹车时,人体会向前倒,这样头和脸就有撞到前排座椅靠背的危险。如双手扶住前排座位的椅背,则可以大大减缓身体向前的冲击力,同时对头和脸部也可起到保护作用。
(3)如果汽车不幸翻倒或翻滚,不要死抓住汽车的某个部位,只有抱头缩身才是上策。
(4)卧车、微型客车前排座位都备有安全保险带,如在这类位置乘车,不要怕麻烦,要自觉系上安全带。
安全带是人的“保命符”。国外许多汽车厂商曾做过“刹车试验”和“碰撞试验”。一部快速行驶的汽车,突然急刹车或对撞迎面来车,坐在前座没有系安全带的假人立刻冲离座位,不是胸部猛撞汽车前台,就是头部冲撞车前玻璃或车顶而破裂。但系安全带的假人却安然无恙或只受轻伤。所以,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只要汽车座位下备有安全带,就一定要系好。
另外,中小学生在乘坐公共汽车时,要谨记一条,不可吃东西。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少年朋友在颠簸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津津有味地吃东西。其实,乘车吃东西是一种既不卫生也不文明的行为,还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久而久之会影响身体健康。
一般来说,公交车上、街道上是人群密集场所,空气中分布着较多的病菌和其他对人有害的物质颗粒,容易污染食物。乘车时难免与他人接触,并碰摸车座、扶手等,如果用手拿食物吃,很容易把手上粘来的细菌、病毒弄到食物上,吃进肚里。
病从口入,人吃了被细菌、病毒污染的食物会引起疾病。特别是在传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发作的地方,外出乘车吃东西,很容易因食物被传染性病毒污染而被传染上疾病。因此,青少年一定要克服乘车吃东西的不卫生习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一心不可二用”。乘车时吃东西,迫使大脑神经系统既要指挥吃东西,又要管乘车,两种活动互相影响,往往使得食物咀嚼不细,囫囵吞枣地下肚。同时也使唾液、胃液等消化液的分泌减少,并影响胃肠蠕动,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营养难以被人体吸收利用。可见,为了身体健康,少年朋友不要在车上吃东西。
乘车吃东西,稍有不慎还可能会发生意外。由于乘车、走路吃东西时,注意力不集中,加之身体随车辆晃动而摇晃不稳,或者被行人碰撞,容易发生呛食、咬舌或者食物误入气管,发生危险。
此外,乘车时吃东西,往往会影响到周围的人。要么食物气味使别人难受,要么食物会蹭到别人身上。这显然很不礼貌,是不文明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