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法。“生存还是毁灭”出自哈姆雷特之口,是莎翁剧作名句,也是本文议论的核心。本文更妙处在于把这一名句同两位哲学家关于生存的定义联系起来,“嫁接”起来,写成了一篇意蕴深厚的文章。
——对比法。两位哲学家的名言的对比。引用培根名言,名言本身就是失友与交友的对比。兴趣仅仅局限于固定的工作,与产生新的兴趣又构成对比。思想局限于“小我”“小天地”,与关心国际事务、关心异国风情、热爱文学艺术再构成对比。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深刻地领悟到扩大与加强我们的联系的重要作用。
—举例法。怎样增强与外界事物的联系?作者就此举例说明:“诗歌、散文、音乐、绘画、体育、无私的友谊、政治、国际事务”,“关心在中国发生的情况……对一本优秀小说中的人物感兴趣……全神贯注地倾听优美的音乐”。原来,这个“联系”并不限于交朋结友。
话题
1.写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2.你是如何认识哈姆雷特这个人物形象的?
3.怎样才能生活得丰富、充实而热切?
相关资料索引
1.《中外散文名篇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2.《外国文学经典—文选与解读》,陈建华,安徽文艺出版社。3.《外国名家四季散文》,钟露鑫,东北民族教育出版社。4.http: //www.jinjueculture.com.cn
让?保尔?里克特
1763-1825 德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花果刺》、《捉坦》等;散文《愚蠢颂》、《魔鬼档案精粹》等。
两条路
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伫立在窗前。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老人又低头看看地面,几个比他自己更加无望的生命正走向它们的归宿—坟墓。老人在通往那块地方的路上,也已经消磨掉六十个寒暑了。在那旅途中,他除了有过失和懊悔之外,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别的东西。他老态龙钟,头脑空虚,心绪忧郁,一把年纪折磨着老人。
年轻时代的情景浮现在老人眼前,他回想起那庄严的时刻,父亲将他置于两条道路的人口—一条路通往阳光灿烂的升平世界,田野里丰收在望,柔和悦耳的歌声四方回荡;另一条路却将行人引人漆黑的无底深渊,从那里涌流出来的是毒液而不是泉水,蛇蟒到处蠕动,吐着舌箭。
老人仰望昊天,苦恼地失声喊道:“青春啊,回来!父亲哟.把我重新放回人生的人口吧,我会选择一条正路的!”可是,父亲以及他自己的黄金时代却一去不复返了。
他看见阴暗的沼泽地上空闪烁着幽光,那光亮游移明灭,瞬息即逝了。那是他轻抛浪掷的年华,他看见天空中一颗流星陨落下来,消失在黑暗之中。那就是他自身的象征。徒然的懊丧像一枝利箭射穿了老人的心脏。他记起了早年和自己一同踏人生活的伙伴们,他们走的是高尚、勤奋的道路,在这新年的夜晚,载誉而归,无比快乐。
高耸的教堂钟楼鸣钟了,钟声使他回忆起儿时双亲对他这浪子的疼爱。他想起了发蒙时父母的教诲,想起了父母为他的幸福所作的祈祷。强烈的羞愧和悲伤使他不敢再多看一眼父亲居留的天堂。老人的眼睛黯然失神,法然泪下,他绝望地大声呼唤: “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
老人的青春真的回来了。原来,刚才那些只不过是他在新年夜晚打盹儿时做的一个梦。尽管他确实犯过一些错误,眼下却还年轻。他虔诚地感谢上天,时光仍然是属于他自己的,他还没有堕入漆黑的深渊,尽可以自由地踏上那条正路,进人福地洞天,丰硕的庄稼在那里的阳光下起伏翻浪。
依然在人生的大门口徘徊逡巡,踌躇着不知该走哪条路的人们,记住吧,等到岁月流逝,你们在漆黑的山路上步履踉跄时,再来痛苦地叫喊:“青春呵,回来!还我韶华!”那只能是徒劳的了。
罗务恒 译
解读
《两条路》讲的是一个十分平常的规劝故事。它告诉人们的其实就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一个道理。就这个内容来说,把它写进文章不易写好。但是,里克特却以巧妙而奇特的构思,十分精到的艺术手法,将短文写得感人至深。
一个年已花甲的老人在新年之夜回顾他的一生,为他的过失而羞愧,痛惜虚掷的年华。文中,作者摒弃了一般规劝文章惯用的说理、议论的方法,而是细致地刻画了老人的心理状态,把强烈的光束集中在老人的身上。文章的前五个段落,作者极尽渲染之能事,通过步步深入的描写,把老人“送”进了痛苦和悔恨的深渊,使读者对他的处境深表同情,对他的往昔无限惋惜,至此,读者的心中也产生了这样的悬念—我们该如何帮助这位老人呢?
文章进入第六段,这个悬念却轻而易举而又完全出人意料地解决了。原来,这一切并非事实,它只不过是一个“确实犯过一些错误,眼下却还年轻”的人在新年夜晚所做的一个梦。“时光仍然是属于他自己的”,他还“尽可以自由地踏上那条正路,进入福地洞天”。这就不能不使读者的精神为之一振:太好了,还是来得及的啊!人们不再为“老人”不安和担心,而是由衷地为 “他”高兴。紧接着,作者在第七段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宣布了他的规劝的主旨,结束了全文。
《两条路》不仅在构思上不落俗套,而且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也颇有精到之处。这里着重说一点——对比手法的运用。文中两条路的对比极其鲜明。例如,“……阳光灿烂的升平世界,田野里丰收在望,柔和悦耳的歌声四方回荡……”“漆黑的无底深渊,从那里流出来的是毒液而不是泉水……”“他们走的是高尚、勤奋的道路,在这新年的夜晚,载誉而归,无比快乐”等。这些对比写法使人看到邪路的丑恶和正路的美好,鼓舞人们振奋精神走向光明。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文章把它的人物写成一个犯过错误、却还年轻的人,这是独到之笔。因为现实生活中,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只有指出犯过错误但并不影响重新走上正路,规劝本身才有现实意义。因为,自己的命运靠自己掌握,只要还有时间,就不是不可扭转的。
话题
请结合本文思考,以“浪子回头金不换”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关资料索引
1.《中外散文名篇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2.《外国文学经典——文选与解读》,陈建华,安徽文艺出版社。
3.《外国名篇散文经典》,于文心编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4月第2版。
4. http: //www.yilin.com
阿图罗?乌斯拉尔?彼特里
1906- 委内瑞拉当代著名作家。于192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雨》开创了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先河,它将梦境、幻觉与现实交织在一起,使小说纳入了“变幻想为现实而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轨道。
进步的自我毁灭
每天,都有成百万吨有毒的、危害于人类的垃圾被倾倒在大工业聚集区的地面、空中和水里。在某些城市,如洛杉矶,发动机和燃烧装置排出的湿气、烟尘和各种气体形成了厚厚的尘雾。伦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如此。人们呼吸的空气确确实实是有毒的。它危害生命,危害植物,并以各种方式腐蚀万物生灵。华盛顿有座耸立在露天的埃及方兴碑。不到一个世纪,它的损坏程度就已经超过了尼罗河谷3000年日晒雨淋所造成的损坏。河流的命运亦是如此。下水道和工厂的污水使河流充满了有害物质。有些河流,如美国的特拉华河,实际上已经没有生命了。大量溶解了的酸性物质终日把河水染上五颜六色的斑块,鱼儿、纤毛虫,甚至细菌都丧失了生命。一条死了的河流会破坏生物链。水中的生物同陆地上的动植物紧密相关。一条没有生命的河最终会使它的流域变成不毛之地。用来冷却原子站的水被排回到河里,升高的水温使动植物纷纷毙命。浮游生物死了,细菌死了,鱼儿也死了。自然景色消失在终日不散的工业气体的雾霭中。汽车排放出数量骇人的、损害肺和神经系统的一氧化碳。四周变成了废铁成堆的墓地,佝偻病患者日益增多,树木却日渐稀少。这一切都预示着一个毁灭性的未来。
这是当今工业大国面临的最严重、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全人类都因为有了这些国家和它们的巨大发展而受这个问题的困扰。每一座高耸的烟囱,每一部点燃的发动机,每一条排放污水的阴沟,每次石油在海上泄漏,都在摧残生命,都在破坏部分自然环境。
科学家早就认识到,没有孤立的生命,也没有独立的环境。生命是一个各类有机生物相互联结、休戚与共的网络。从土壤中的微生物,到动物界最高级的哺乳动物,直至人类,都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互为依存。无论消灭哪一种生物,都会破坏整个生物链。而这是不能饶恕的。这就是生态学。它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生命赖以存在和延续的基本条件。
当我们通过宇宙飞行员的眼睛,看到这个蓝白相间,有着赭色斑块的神奇般的星球悬浮在空间时,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生命是一个整体。我们是地球之子,是地球的环境造就的生物。除了地球,我们似乎没有其他选择。因此,工业和技术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持续不断的破坏构成了如此严重和令人悲伤的威胁。这好比是诱人的进步和发展的令人生畏的另一面,我们可以成为强者,可以有高生产率,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一切都是肆无忌惮地、骇人听闻地破坏生命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为代价的。
这就是自然环境濒临毁灭的问题,这是由人类的掠夺,或者说由被称之为污染的现象造成的。污染是工业大国的政府为之头痛的问题,是文明和进步的癌症。我们的进步是以大自然和环境的毁灭为代价的。也就是说,人类在自我毁灭。
阻止这一趋势,消除这一趋势带来的消极后果,并且重建自然界稳固的平衡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全人类的通力合作,以控制和消除工业和技术进步所具有的毁灭一切及自我毁灭的力量。
筱芳 译(选自云南人民出版社《拉丁美洲散文选》)
解读
文章针对环境的污染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作了深刻而全面的、透彻的分析,并提出自己明确的主张。
文章采用典型的常规议论结构形式,即先提出问题,再深入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分析中,列举了大量事实,有比较、有数据;有微观,有宏观,全面揭示污染导致的严重后果。紧接着从科学理论(生态学)上,阐述了地球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关系,分析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最后指出控制和消除污染的艰巨性和必要性。全文结构严谨,逐层深入,条理清晰,科学性、文艺性融为一体,可读性强。
从立意上看,本文提出的见解,新颖独到,精辟深刻,将 “进步”与“自我毁灭”这一对立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充满辩证思想,其意义已经超出了单一的环保意识,而具有超前的人文思想。
文章语言平实,通俗易懂,作者在说明、陈述自己的见解时,并未采用犀利尖锐的语言风格,而是运用平静语调,娓娓叙来,不蔓不枝,最后水到渠成。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已穿透文字,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
话题
1.根据第三段内容,给“生态学”下一定义。
2.模仿本文,你也试着写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知识的杂文,五六百字即可。
相关资料索引
1.《中外散文名篇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2. http://www.yilin.com
3.《外国文学经典-文选与解读》,陈建华,安徽文艺出版社。
4.《外国名家散文经典》,于文心编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4月第2版。
左拉
1840-1902 法国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卢贡码卡家族的命运》、《金钱》、《萌芽》、《娜娜》、《一酒店》等。此外还有大盈的文艺评论文拿及书简,如《我的仇恨》、 《文学文献》、《真理在前进》以及《杂文、序言、演讲集》,代表了其散文创作的成就。
我的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