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经营体制改革
经营体制也是遗产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具体的管理方针相比是更深层的问题。可以说,目前世界遗产面临的许多挑战,都可以追溯到经营体制方面的原因。因此,经营体制的更新对我国世界遗产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
世界遗产保护的特殊要求,决定了目前一般企业实行的完全市场化操作不适用于世界遗产的经营。而目前“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式的所谓“政企分开”模式同样不符合遗产的管理目标。因此,与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世界遗产的经营主要应由世界遗产管理局负责,避免企业化经营过程中造成的遗产保护缺失。
但是,这种经营体制,并非意味着对遗产地的所有项目实行一刀切,都由管理机构经营。而实际上,世界遗产地的项目根据其经营性质,可分为资源保护性项目和营利性项目两类。资源保护性项目,是指资源本身的保护与经营管理,如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性开发与门票经营等。为了符合世界遗产保护的特殊要求,避免企业化经营带来的保护激励失效,这类项目的经营应由遗产管理局进行,其门票收入除了用于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必要的管理费用以外,其余只能作为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维修。而营利性项目是指以世界遗产资源为依托所进行的餐饮、住宿、交通、运输、购物、文化娱乐、运动项目、旅游服务,以及价值一般的民居建筑、文物等的开发经营。这类项目由于不涉及或较少涉及到遗产本身的保护,所以可以交由企业进行商业化操作,引入竞争机制,采取特许权方式经营。特许权方式是指,遗产管理局通过对进入景区的经营者的资质、信誉和能力的调查评估,通过市场竞争选择那些符合特定要求的企业,并发放特许证,使其对经营性项目(竞争性项目)具有特许的经营权。遗产管理局应制定进入准则,以规范参与者的行为,并防止过度进入引发的资源破坏。
这种经营体制,不同于我国传统的政企不分的经营体制,它把遗产地的经营项目进行了分类,并由不同的主体经营,既兼顾了遗产保护的特殊要求,又有利于提高旅游经营效益。综合起来,这种经营体制主要有以下几个好处:
(1)把世界遗产交由较高级别的世界遗产管理局统一经营和管理,有利于实现遗产管理与经营的协同效应,保证珍贵遗产得到高水平的、严格的保护,避免地方政府的短期利益行为。
(2)管理局掌握一部分经营权(主要是遗产的门票),保证保护管理部门有一定的经济收入,用于遗产的保护。
(3)对于营利性项目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特许权经营,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旅游经营效率。
3.采取合理的管理方针
由于我国世界遗产的多样性,决定了对其保护和管理不能实行统一的方针;尽管各遗产地实行不同的管理方针,但必须达到一个统一的目标,即世界遗产的妥善保管。各世界遗产地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运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建立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遗产保护和管理方针。例如,对山岳型的世界遗产,实行“山上游,山下居”管理方针,而对古城镇型的世界遗产,则实行“新旧分离”的保护和管理方针。我国在这方面比较成功的例子,如黄山、平遥古城。二者从上世纪80年代就分别提出了“山上游,山下居”和“新旧分离”的旅游管理方针,在遗产保护和旅游管理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国世界遗产地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切实执行这些方针,以实现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双赢。
强化社区参与在我国遗产旅游地中的有效作用
宋章海、韩百娟
内容提要:社区参与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是遗产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忽视社区参与,将带来一系列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重视社区参与,更能有效保护遗产资源并有利于目的地旅游业的协调发展。本文立足我国遗产旅游地忽视社区参与所导致的问题,从社区参与在遗产地旅游地发展中的作用角度,提出了遗产地社区参与的模式和思路,探讨了社区参与的有效性问题。
关键词:社区参与、遗产保护、旅游地、有效性。
长期以来,我国遗产地的保护十分注重政府直接领导下的管理作用,是一种封闭式管理,遗产地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几乎排斥了外界的“干扰”,因此遗产地内的居民被强制性迁出,遗产资源一旦“圈地”保护,任何人都不得进入,这导致了遗产地周边社区居民的强烈不满,遗产管理中与社区居民的冲突频繁发生。
实际上,任何遗产地的资源都是与地方特有的环境、文化紧密相连的,排斥社区人们的关注,忽视社区居民的利益,都是不利于遗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发展的。
本文立足,从社区参与的有效作用角度提出了“社区参与式”遗产旅游地保护与发展机制,并根据参与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世界遗产地的旅游业给无数的旅游者提供了娱乐、快乐和休闲。然而,它也破坏和污染了遗产地独特而原始的环境,对当地的文明构成了威胁。必须看到,一旦遗产地所拥有的“令人向往的旅游地所具有的特色”消失殆尽,那游客也一样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遗产地的旅游发展中,在观念上应当有“居民应当理所当然地参与旅游发展”的意识,遗产管理部门及旅游开发商应当要求社区居民参与,并研究怎样让社区居民参与、参与哪些活动和怎么参与的问题。但目前的状况是,由于在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上,存在遗产管理部门、旅游经营者与社区间的不平等地位,没有平衡好各方利益,而导致了一些令人遗憾的现象。主要有:
1.社区居民因被排斥在遗产保护区之外,他们的生产生活得不到保障,因而产生了一些社区居民对资源有意或无意的破坏现象
如:遗产地管理中的社区化、城市化问题,居民对遗产保护持反对或不支持态度,甚至用开山采石、砍伐树木、破坏生态植被等破坏行为来满足自己的短期生活需要;另一方面,由于体制上的不健全,景区(点)经营管理部门与当地小政府之间常常“互不买账、互相干扰”,导致发展旅游业与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战略不吻合,政府在口头上一边喊着发展旅游业,一边又急于发展工业以获得现实的经济效益,因而采煤挖矿、在景区内外建工厂等,极大地破坏了景观环境。
2.利益体各方的关系紧张,利益分配权存在不合理
主要矛盾表现在:遗产管理部门与当地居民相互争夺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管理部门与当地小政府间相互争夺资源发展权,一个要保护,一个要开发,且在开发后又存在利益上的不平等,因而矛盾重重;在共有的责任上,对于保护、宣传、科研等公益性的事业,遗产管理部门、旅游开发商和当地政府及居民间相互推委,各个利益主体都不愿意承担责任,造成了“公共地悲剧”的产生,管理部门只注重控制区的管理,对区外的问题不管不问,旅游开发商只知道获取经营利益的最大化,对当地的公共事业毫无兴趣,而当地居民及政府因不甘心“利益的被剥夺”,导致了各方有意刁难或阻碍发展的冲突。
3.地位的不平衡导致了社区居民的极大贫困,产生了受益者与受害者,以及外部的不经济性
如黄山市与黄山区作为黄山旅游经济的受益者,其地位极不平衡,作为黄山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支付者,其地位也极不平衡。特别怪异的是,受益者与支付者的位置是颠倒的,即:最大的受益者是最小的支付者,而最大的支付者却是最少的受益者。这一极不合理的状况是由现时的行政建制导致的。此外,作为旅游热点“黄山”脚下的黄山区,竟出现贫困现象与大量居民的外出打工,是任何旅游热点地区都难以想像的。
4.产生了遗产地旅游经营活动的混乱及管理上的棘手问题
主要体现为景区内的规范化管理与区外居民经营上的不统一,居民的不规范经营对遗产地环境和资源造成了一定破坏,遗产地的旅游形象受极大威胁。
此外,我国一些地区在世界遗产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急功近利倾向,重大项目决策程序不够完善以及开发利用过度、忽视保护,甚至出现一些社区建设性破坏等现象,使一些遗产地的真实性、完整性在不同程度上遭到破坏。在“行政建制”与“社区关系”方面,我国遗产地的管理基本上是有失误和不成功的。这些问题随着中国市场体制日益成熟,区域经济格局与发展战略的变化,中国遗产事业的迅速发展,它们的负面作用将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发展的桎梏。
二、社区参与在遗产旅游地发展中的作用
重视社区参与在遗产地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是遗产地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忽视社区参与,不仅带来一系列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社区参与的作用主要有:
1.社区文化是遗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参与对文化遗产起到有效的维护和传播作用
社区文化是遗产地活的资源,它为遗产地旅游产品的设计创新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许多遗产地的旅游资源都是由当地居民创造而成的,如闽南的客家土楼、桂林龙胜的龙脊梯田以及丽江、平遥的民居,都是当地居民经过长期的劳动并结合实地条件的智慧结晶;社区居民特有的类似摩梭族“走婚”、藏族“转山”、苗族“飞歌”、侗族“大歌”、傣族“泼水节”以及彝族“火把节”的生活习俗等是一种体现当地人文特色的旅游资源。这些资源本身可进行旅游产品开发,也可附属开发。此外,社区人们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如他们的农耕文化、渔业文明、牧业生产等,以及人们生活的建筑、服饰、语言、习俗、礼仪等,都是社区特有文化的表现形式,这些文化形式和社区人民的好客风尚是吸引游客进入旅游地的重要因素,为遗产地资源起到良好的维护和传播作用。
2.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
遗产地的资源保护,可以借鉴少数民族和当地社区的某些积极因素,如“惯例法”——民族惯例、宗教习俗等在资源与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以创新遗产地景区治理模式。如海南南山最早推出的ISO14000绿色环境管理和宗教文化管理模式;九寨沟的管理,不仅运用了相关的国际标准,还把藏族人对自然的崇拜观念融入其中,有一定借鉴作用;贵州黔东南苗族文化旅游,完全依托本民族的习俗运作,深受游客喜爱。此外,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自觉意识,还可以反过来监督旅游开发商和其他地区的保护行为,共同维护遗产地景区的自然度、美感度、灵感度,形成对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行动的强烈抵制力量。
3.能对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遗产地的社区居民一旦认同管理部门和旅游开发者的角色,就会珍爱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珍惜遗产资源及旅游为他们带来的机会,珍重每一位来这里的游客。同时,他们会以无比的热情参与到旅游发展的大潮流中来,积极配合,主动表现出对资源的保护,并为游客和其他地区的人们做出良好的示范作用。
总之,社区参与在遗产型旅游地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如果遗产管理部门及经营管理者充分重视社区居民的利益,关注他们的发展,则当地居民对遗产资源会起到积极推进作用;相反,忽视甚至伤害社区居民的利益和感情,则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破坏作用,居民不仅破坏遗产旅游地的经营管理次序,甚至会有意破坏他们共有的遗产资源,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和遗憾。
在遗产资源管理保护中,必须高度重视社区参与的作用,合理规划多方利益,只有形成一个稳定和谐的共赢发展机制,资源才能有效保护,旅游活动才能正常开展,遗产型目的地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三、几点思考和建议
社区参与不是一句空话,不能只是停留在为社区做善事、让社区部分居民参与一些项目经营活动上,那种表面上的浅层次参与不能维系遗产地管理部门与社区的深层次关系,不能融入社区理念,社区参与的效果也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必须倡导社区深层次、广泛和全面地参与管理与经营,强化社区参与的有效性,以保持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笔者认为,强化社区参与的有效性,应做好以下工作:
1.重视社区参与,把关乎当地居民生计的事情提高到遗产管理的重要高度居民是旅游地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发展旅游的态度与行为将影响到旅游地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因此应当强化社区参与保护的意识。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从历史、艺术、科学、审美、人类学及保护的角度,拟定各世界遗产地详细的教育和宣传计划,通过传播知识、增进了解,加强全民的素质教育,赢得社会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赞赏和尊重,防止出现任何可能直接或间接损害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