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一个戴着红领巾和“礼仪之星”牌的女孩在爷爷的带领下插队坐公交车,被值日老师阻止了,遭到孩子爷爷的指责:“管七管八的!”老师问孩子是几班的,爷爷告知是一(2)班的。
值日老师和一年级的全体班主任经过调查,找到了这个孩子,是我班上的——一(4)班。我对这个孩子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重视对孩子有序乘车、诚实不说谎的言传身教。当时,我的语气非常中肯,一再强调是为了孩子好,担心爷爷对待值日老师粗暴的态度和不够诚实的行为给孩子带来负面的教育影响,同时也告知了我的处理方式:暂时撤销她“礼仪之星”的身份。孩子的妈妈非常重视也很支持,表示一定会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进行明辨是非的教育和引导。本以为这件事情已经过去,没想到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第二天,这个学生的爷爷在找到学校领导后,带着孩子的奶奶找到了我,并提出了质疑:1.他年龄大了,应该可以带着孙子先上车。2.他不记得当时曾经说过孩子是一(2)班的。3.所有的责任都在他,我不能处分她的孙女,没事先经过他们的同意,我撤销她的“礼仪之星”身份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伤害。
整整一节课的时间,我和他们进行了交流,两位老人对是否是谁的责任、孩子是否受到“不守纪”、“不诚信”的影响不感兴趣。他们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你可以处分我,但不能处分我的孙女,“礼仪之星”这个荣誉不能莫名其妙地摘去。
他们非常激动,一直认为:这样一件小事,如此兴师动众、小题大做,值得吗?经过艰难的沟通,老人心满意足地走了,办公室里议论纷纷,有为我鸣不平的,有义愤填膺的,也有若有所思的。而我的心里五味杂陈,说不上委屈和气愤,只是不尽的迷茫和困惑。对老人爱孙心切的心情我理解,对社会倡导的尊老敬老我认可,对这个孩子的所谓“处分”我也可以撤销,但积聚一肚子的迷惘怎么也找不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