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减轻压力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如放松疗法、与他(她)人倾诉发泄情绪、适当运动、旅游等。
4.生活方式与行为调整
(1)健康饮食对压力、行为和情绪的作用。
(2)减轻压力和锻炼对心理行为和情绪的作用。
(3)避免和应对各种冲突:如家庭、工作和人际关系等。
(4)情绪健康对降低压力、调整行为和情感的重要性。
(5)过多饮酒和用药对行为和情感的伤害作用。
(6)保持健康心理行为的条件和重要性:如情绪、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等。
(7)强调家庭暴力常引发行为和情感的问题,鼓励患者寻求适当的社区资源。
5.运动与锻炼
(1)解释中等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能量和睡眠质量、降低紧张度及心理压力。
(2)制订和实施活动与锻炼计划。
6.压力自我管理
(1)压力应对:如敢于向别人诉说压力来源、用一段时间来思考和理清思路、用深呼吸、散步、旅游方法等。
(2)工作压力应对:如改掉把工作带回家的习惯、避免拖延日常工作和周末工作、学会与同事进行沟通、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做事不要操之过急等。
(3)环境压力的应对:如改变自己单调的业余生活、对他人要尊重、建立起不断学习的思维方法、缓解家庭压力等。
(4)保持心理平衡:如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用乐观和积极的态度看世界、建立三个快乐(即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认识自己的生理周期、有目的地获取心理医生的帮助,学会失眠疗法、行为治疗、食物治疗等方法。
7.自我监管与复诊
(1)自我管理的情况和效果。
(2)帮助患者回顾治疗计划,定期进行心理咨询。
(3)强调定期接受随访和咨询的意义和作用。
8.信息与资料获取途径
(1)压力预防及心理健康手册与资料获取处:如网络、书店、心理咨询站、医院等。
(2)个性心理治疗的书面处方获取处:如心理咨询站、医院等。
(3)获取社区心理卫生资源的途径,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社交协作网络等。
案例学习
小王,女,17岁,某市重点高中重点班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独生女,初中时成绩优异,考入重点班后心情压抑,主要原因是学习成绩下降。她曾反复对家长说“不想上学”。在家每隔2~3天就要哭一次,家人无法哄劝。有头疼、失眠、胸闷、厌食、腹泻等不适症状,一天有时只吃一顿饭。在墙上乱涂乱画,用纸剪出一个大大的“死”字,时常晚上在家既不写作业也不睡觉,长时间呆坐。考试失利后用小刀划自己的手背。喜怒无常,不知什么时候就发脾气。对任何事物都无兴趣,情绪非常低落,总想回到原来的班级。
一、问题分析
小王的抑郁自评量表(CES-D)测量表明:大部分抑郁症状出现的时间为3~4天,总分为34分,抑郁程度十分显著。心理学研究表明,抑郁是一种持续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状态。
二、原因
1.情感原因
幼年时期的心理需要:爱、归属感得不到满足,失败后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引起小王情绪压抑低落,没有学会如何正确对待焦虑和冲突的方法,消极的经验在孩子的潜意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家长一味重视学业,忽视了孩子情感的沟通,进入重点班后失去了老师的喜爱,成绩下降,加重了内心的无奈和挫折,悲观压抑。
2.认知原因
消极的自我评价,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采取自责、自罚的方法,消沉沮丧。
3.行为原因
面对失败的情形,内在的心理防御机制为避免内心受到伤害,选择以身体健康为代价,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消沉倦怠。过低的抗挫折能力使她无法面对学习成绩的下降,不能及时调整自我,日积月累,容易产生“抑郁情结”。
三、辅导策略与过程
1.对策
根据小王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以“支持性心理干预”为主的综合性心理辅导对策。让小王充分讲述痛苦的体验,宣泄情绪,同时给她安慰和信任。运用辅导者的知识和关怀来支持她构建新认知,伴有一定行为技巧的学习应用与生活指导,使她的压抑情结得以疏解,激发她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引导她走出心理危机。
2.辅导过程
(1)对小王的个别辅导:①宣泄释放;②寻找症结;③解释澄清;④自我及时强化。
(2)和家长沟通:通过和家长的沟通调整家长和孩子的教育心态,相信孩子的自觉性;要经常和孩子交流,多给予关心、安慰,倾听孩子的讲述,给孩子以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将心比心,体会他们的感受,给孩子以表扬,学会赏识教育。
(3)和学校班主任老师的协调:在小王的自我强化阶段,让老师有意识地改变她的学习环境,及时鼓励和表扬,建议其他同学与小王多接近,用快乐的心情感染她,消除她的孤独与苦闷。
四、结果与思考
经过两个月的心理辅导,咨询者情绪渐趋稳定,能够在校园进行正常学习,性格较前开朗、活泼,与家人相处融洽,未出现头痛、胸闷、失眠等不适症状,谈话时有说有笑,学习成绩提高,抑郁症状明显好转。这与后期的父母努力、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帮助、积极配合治疗有关。
五、点评
本案例采用了支持心理治疗、合理性情绪疗法、自我及时强化法、心理调节法,以及环境调节为辅助的综合性心理辅导对策。
心理咨询中既要注意调动当事人自身的积极性,更要注意其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学校关系、朋友关系所起的作用。
本章小结
本章简述了心理健康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主要危害,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与疾病特点,重点介绍了如何诊断和判断精神性疾病,疾病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
描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计划设计,计划的具体实施。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的评价体系,制订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南。运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知识对心理健康的人群予以干预,提出计划设计、计划实施和计划评价。
介绍了心理健康的预防策略与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家庭护理管理策略,如何对有心理障碍的家庭患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选择不同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思考题】
1.简述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向。
2.家庭心理的内容有哪些?
3.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心理健康教育评价原则有哪些?
5.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谈谈如何进行家庭患者的护理和实施。
【判断题】
1.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障碍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概括起来是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防治精神病最关键的是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3.心理健康可以定义为:个体能够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
()
4.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
参考文献
1.顾瑜琦,刘克剑.心理健康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2.何国平,喻坚.实用社区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袁振国.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赵国祥,赵俊峰,王瑶,等.成年人心理健康手册.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盖凤武.心理健康教育.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参考网址
1.http://www.szkp.org.cn/ 苏州科普之窗
2.http://www.china-nurse.com/ 中国护士网
3.http://www.2100cn.com 中国绿色健康网
4.http://www.365jk.com 大众健康网(杨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