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此刻已经接到了快马传递来的奏折,第一批辽民近五万百姓,正在南迁。
“陈洪,问一下内阁,朕半个月之前让准备的房屋怎么样了,先让通州大营河南山东转运来的粮食尽快送往山海关。”
“是,皇爷。”
“陈公公,皇上让这半个月建几十万个房屋,那怕有几万兵士配合,现在也只建成了二十五万间房屋,全部建成,至少还要十五天。”
“刘阁老莫要着急,皇爷让我就是看看情况,反正辽民最快也要十天才能陆陆续续进关,阁老尽快安排建造房屋就是。”
“辽民?”刘一燝不解的问。
“内阁接旨。”
陈洪突然从袖袍李掏出来一个朱由校的诏书,内阁众人连忙行礼接旨。
“朕闻满洲敌酋努尔哈赤残暴不堪,今辽沈百姓深受其害,兵行不可大意,当徐徐图之,今为护我大明百姓,朕许辽民南迁。”
“为护我九州之地,辽阳沈阳重镇皆为军镇,卫我大明疆土。”
“辽民远离故土,朕特许每家每户拨五亩土地,辽民暂皆入皇庄,每年只收二成,以做迁移之补。”
刘一燝等人领旨后,刘一燝偷偷拉着陈洪说道:“陈公公,这皇上迁移辽民恐怕会生出事端啊。”
“哎,阁老,此事皇爷自有定夺,眼下还是做好辽民迁移进关的安置工作才是,住处水源吃用,这都要阁老拿定主意。”
陈洪对刘一燝拱拱手回到了乾清宫,对朱由校也发出了自己的担心。
“皇爷,这迁移辽民恐怕会让那些言官清流视为放弃祖宗之地啊。”
“别担心,区区几个文人相信你皇爷。”朱由校自信的说道。
当天下午,半个北京城的官员都在讨论朱由校的诏令,各大酒楼甚至市井之间对朱由校迁移辽民的行为褒贬不一。
此时的朱由校也在想着怎么应对,打杀都不行,明朝的言官很多根本不怕你杀他,他还认为哎呦我被皇帝杀了。
哎呦,我被皇帝打了,我这是劝谏君主,我这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英雄之举。
拉倒吧,朱元璋活着的时候也没见有几个人蹦出来说:哎呀,皇上你这个做的不对,那个也不对,这个上天有好生之德,啥啥啥的。
朱由校深感用两个字来说就是“矫情”,监督君主是可以的,后面变成派系打嘴仗,没人干实事了。
正当朱由校晚上刚想起来一些注意,正打算怎么做的时候,内阁传来消息,今天下午在京官员已经超过五十人弹劾熊廷弼。
理由让朱由校看的想找根绳子解决自己。
“祖宗之地岂能轻易与人…”
“满洲蛮夷只是虚幻,我大明天军一去…,那满洲所谓八旗必将自己丢盔卸甲,跪迎我大明天军。”
……
“臣请陛下诛杀熊廷弼。”
“熊廷弼阿谀奉承居然让陛下放弃关外,此举…”
“行了,收起来吧,别念了。”朱由校对陈洪挥挥手。
朱由校再一次理解到了明朝朝廷做事的艰难,那怕是他这个皇帝进行的一系列事情,必然有人反对。
乱世当用重典。
“给魏忠贤骆养性两个人给朕叫来。”
“是,陛下。”
“陈洪,你说说朕对他们要不要忍让?”
“皇爷,奴才知道您心里一定有主意,再说了,奴才虽然不聪明,可也知道,这大明只能有一个人说了算。”
“哈哈哈,你这小子。”知朕心意啊。
陈洪说的这一番话是他自己心里非常清楚的,自己司礼监秉笔的权利,现在谁见了他不是恭恭敬敬,天天巴结着给陈洪送礼的都不是少数。
权利都是朱由校才能给的,他陈洪是朱由校的贴身太监,只能朱由校才会给他足够的信任。
再说了,陈洪这么久对朱由校的逐步掌握权利自己心里面是非常佩服的。
“忠贤,养性,朕今天叫你们来,是为了今天众多言官上书反对朕的诏令,陈洪,你刚才说的话再说一遍,让忠贤养性也听一听。”
“是,皇爷。”
“魏公公,骆指挥使,刚才我说的话是:这大明只能有一个人说了算。”
“朕叫你们来,是你们放手去做,凡是上书意图反对朕的诏令,并且你们掌握这些人违法乱纪证据的,全部给朕连夜拔起,但是也不能过多株连。”
“是,皇爷,奴才明白。”骆养性跟魏忠贤心中暗喜,这不让过多株连意思就是可以适当株连了,这自己多多少少能捞点油水啊。
“好了,你们两个赶紧去吧,陈洪的话没错,这大明只能一个人说了算,明天一天这些反对声音必须给朕全部消失。”
“违法乱纪的全部抄家,最后你们做完朕会让孙承宗的监察院去审核。”
“行了,你们两个去吧。”
“是,皇爷。”
朱由校的一句话,京城一夜都蔓延着哭喊事,咒骂声,以及锦衣卫东厂番子的喊杀声。
一夜之间,京城连夜被抄家官员多达八十余家,锦衣卫证据确凿,这些官员贪污受贿的证据第二天也被发往刑部审核,一时间,朱由校的迁移辽民诏令没人再提。
就好像被遗忘,十一天后,第一批辽民进入山海关,朱由校特批御马监派遣五千兵士前去维持纪律。
内阁首辅刘一燝被朱由校派往山海关亲自处理辽民迁移问题。
朝野上下都对朱由校的决心都有了明白,那几十家官员一个个的被获罪,一批无派无势的被朱由校大肆提拔。京城官场逐渐打开了局面。
京城的派系之争逐渐被朱由校强势给压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