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做事,只有从长远出发,从效果和利害关系出发,才算得上是一个成熟的、识得大体的人。
当你还没有走向社会,当你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你做事还是很自由的——
你可以只和你合得来的人交往,对于那些你不喜欢交往的人,你完全可以避开他;如果你讨厌谁,你完全可以不理他,完全可以对他视而不见,你可以只在你的小圈子里生活;如果你对谁不满,如果你和谁产生了冲突,你可以和他大吵一场;如果你不愿和大家交往,你可以把自己关在你的小天地里,在耳朵上塞上耳机,听一曲国外的萨克斯音乐……
这样做,没有人来干涉你。
在这个时候,不管你怎么做,不管你做什么,都不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在这个时候,你的基本行为原则,可以这样概括:我这样做,因为我喜欢。
但是,当你走进社会之后,当很多责任放在你的肩膀上之后,你的行为就不再是自由的了。
在这个时候,你首先得为自己谋生;
其次,你将具备很多身份。
例如,你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妻子的丈夫,一个孩子的父亲,你会成为一个单位的职员。在这个时候,你的行为就不再只代表你自己,还要代表你要扮演的很多角色,你的具体行为将不再是没有后果的,它将和很多具体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在这个时候,你就不能仅仅凭喜欢来做事了,而必须考虑你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怎样做才能实现自己的具体目的……
你做事必须得用长远的眼光,从效果出发,从利害关系出发,这就是你走进社会之后做事与你以前当学生时的一个最重要的差别。
有的年轻人在一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带着强烈的批判精神,总是什么都看不惯。
而有的年轻人走进社会之后,觉得自己一身正气,总和领导闹矛盾,和同事闹矛盾,四处树敌。
我们并不是说,正义感不对,一个年轻人应该永远保持自己的正义感,但是我们应该把正义感作为做事的终点,而不是起点;我们应最终达到伸张正义的目的,而不能仅仅从正义感出发,不顾实际效果。
你要搞清楚,当你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你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你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先站稳脚跟,先找到一个很好的立足点,积累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当你有了一定的实力,有了一定的资格之后,你做事才有力量,说话才有分量,才能真正地改变现实。
正因为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特点,所以让他们做到从长远出发,从实际效果出发,从利害关系出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够做到这一点,不仅仅对于年轻人不容易,社会上有相当多的人一辈子也做不到这一点。在这个社会上,你只要观察一下周围的人,你就会发现,有的人一辈子都凭情绪做事,情绪上来马上就会有一个决定出现;有的人一辈子都被虚荣心和面子所左右;而有的人则一辈子一意孤行,只考虑个人的兴趣和喜好,而不考虑他人的需要。
在历史上,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有优秀才能的人,就是因为个人性格、情感中的某些严重缺陷,在做事过程中,不能立足长远,不能把握实际效果,不能从利害关系出发,从而铸成大错,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历史上的例子——比比皆是。
关羽在和东吴的战争中败走麦城,以身殉职。刘备由于感念桃园三结义的深情,怀念自己的结义兄弟,竟然置当时的国家大局于不顾,置三国鼎立的局面于不顾,不听诸葛亮等人的苦苦劝告,亲自率领大军,攻打东吴,严重地破坏了当时三国鼎立的格局,最后终于被陆逊火烧连营,自己托孤白帝城,忧愤而死。
刘备本来是一位非常理智的政治家,但是由于受到感情上的强烈刺激,也不能从长远和实际利害关系出发,不考虑当时的政治格局,而是从自我的情绪出发,所以铸成了大错。正是由于刘备在这次战争中的错误行为,使得蜀国的国力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从此蜀国开始走下坡路。这是一个做事从情绪出发,而不从利害关系出发的例子。
西楚霸王项羽在率领自己的大军获得了一系列胜利之后,没有考虑乘胜前进、统一天下,而是率领大军返回江东,衣锦还乡,向自己的父老乡亲显示自己成功之后的赫赫声威。这个行为就是一个非常幼稚的“短视”行为。
当时项羽说:一个人如果在成功之后不回到故乡,就相当于一个人穿着华衣锦服在黑夜里走路一样。把一个庞大的军事集团的行动,建立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面子之上,这个幼稚的政治家怎么能够成功呢?正是项羽这些行动使刘邦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最后刘邦战胜了项羽。这是一个人从虚荣心出发做事,而不是从实际利益,从实际效果,从利害关系出发做事的例子。
以上讲的两个事实,涉及历史上两个大人物,他们都有杰出的才能、突出的成就,但是也都有非常突出的个性弱点,在关键时候不能识大体、顾大局,不能采用最理智、最合算的行动,从利害关系出发,最终都造成了历史性的悲剧。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走向社会之后,在进行现实事务的操作的时候,能够把握利害关系,能够注意到现实的效果,能够注意从长远出发,从具体的效果出发,是做事成功的一个最关键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