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休闲体育行为保持阶段的动机和限制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当个体休闲体育行为进入保持阶段,认同调节、整合调节、内部动机成为主要驱力。这个结果与前文中的研究假设有局部的不一致。也就是说,个体在没达到内部回报阈限之前,在认同调节和整合调节的作用下,也可能进入保持阶段。刚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人们可能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在参加的过程中,人们不但达到了目标,而且逐渐地感受到休闲活动的其他效应。当这种综合的效应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个体行为就会经常化或规律化。因此,保持阶段的人们,参与休闲体育行为的动机不只是单独的内部动机。这个研究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动机作为一个统一的连续体,在休闲体育行为各发展阶段的作用也是连续的。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认同调节与结构限制之间存在相互的负向关系。因此,对于保持阶段的人们,降低结构限制的作用,可以增强认同调节。使用变通策略可以减少结构限制对行为的影响,如合理安排时间、选择场地要求不高的运动项目可以克服因缺乏时间、场地而引起的结构限制。另一方面,如果可利用的变通资源很少,结构限制会削弱认同调节的作用,从而会使个体休闲体育行为返回至以前的阶段。这个研究结果与变通-缓冲模型的途径相似。
整合调节和限制因素没有相互影响的作用,而是独立作用于休闲体育行为,整合调节作用于行为是积极的,而限制因素作用于行为是消极的。这个研究结果与独立模型的途径相似。
然而,内部动机与结构限制之间存在着相互的正向关系。也就是说,对于保持阶段的个体来说,提高结构限制的感知,可以更加激发内部动机。因为感知到结构限制,会加强或激发个体变通的应用。如去体育场所活动,可能交通不便,没有停车场,也没有直达的公交车,但人们会想到骑自行车,甚至走路过去。这个研究结果与限制-影响-抵消模型的途径相似。但是如果可使用的变通资源很少,限制还是会对行为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应该选用更适合的途径来激发内部动机,使个体能持续地参与休闲体育,享受休闲体育。
6.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的动机和限制因素
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非单一的事件。人们在真正地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之前,是朝向一系列动态循环变化的阶段发展的: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这些变化阶段指出了休闲体育行为变化的时间序列,也确认了休闲体育行为变化的动态本质和朝着变化方向的运动发展顺序。
休闲体育行为在由前意向阶段向保持阶段逐渐转变的过程中,动机因素沿着连续体逐渐增强,由最末端的无动机,逐渐增强至外部动机,包括自主程度逐渐增强的外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整合调节,最后内化为内部动机。也就是说,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在由前意向阶段向保持阶段的变化过程中,自主程度逐渐增强:前意向阶段的个体处于非个人定向,自我决定程度最低,无动机起主要作用;处于意向阶段和准备阶段往往是控制定向,个体的自主决定程度相对较低,外部动机中自主程度较低的外在调节和内摄调节起主要作用;到了行动阶段和保持阶段,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逐渐转为自主定向,自我决定的程度就相应增强,外部动机中自主程度较高的认同调节、整合调节以及内部动机起主要作用。如果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更多地由内部动机激发时,那么他会更持续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休闲体育行为在由前意向阶段向保持阶段逐渐转变的过程中,个体感知的限制因素由最初的自身限制,到人际限制和结构限制,以及行为发生后的体验限制。个体只有克服了自身限制,才能由前意向阶段向意向阶段发展;在了解并解决那些限制休闲体育活动参与的人际因素以及外在客观因素后,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才有可能由意向阶段或准备阶段进入行动阶段;个体如果能很好地协调在行动过程中所遭遇的体验限制,就能达到保持阶段。该模式表明,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所遭遇的限制因素不仅仅局限在前三种限制因素,体验限制成为个体能否持续地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限制因素。
在动机和限制因素的作用下,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当个体在家人、朋友、同事或周围环境的影响下,或是考虑到自身的健康状况、体型等原因,会逐渐改变无动机状态,从而产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意向。
也就是说,外在调节和内摄调节会使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由前意向阶段过渡至意向阶段。如果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意向只是由外在调节引起的,那么他会更容易感知到结构限制的存在。譬如,在家人、朋友的建议下,个体会形成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意向,但由于缺乏活动的时间、没有合适的活动场地,或者觉得活动的花费太高、人潮太拥挤等原因,最后导致这种行为只能停留在意向阶段而无法实施。只有当动机进一步加强,自我决定程度增强,才能促使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意向进一步向准备阶段发展。另一方面,自身对休闲体育活动的认知、感觉等态度又会限制内摄调节的作用,从而影响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意向。
譬如,个体虽然认为应该改善自己的体型,但是又会觉得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太累了,宁愿用其他更轻松的减肥方法,也不愿意去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因此,如果个体感知自身限制较强烈,可能会使个体返回至前意向阶段;如果个体的内摄调节的作用较强烈,可能会促使个体进入下一阶段——准备阶段。
延着动机连续体,个体的自我决定程度逐渐增强,与内摄调节相比,认同调节的内化更全面。个体认识到休闲体育行为价值的重要性,从而将它作为自我的一部分来接受,他就会更自觉地为参与到休闲体育活动中去作一些准备。譬如个体认为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有益身体健康,为了改善自身的身体状况,就会积极地采取一些准备措施。但是自身对休闲体育活动的态度又会限制认同调节的作用,从而影响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譬如个体缺乏运动能力时,觉得自己无法参与到某类体育活动中去,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可能会返回至意向阶段,甚至前意向阶段。另一方面,在认同调节的作用下,当个体在采取一些准备措施过程中,遭遇到一些人际关系的限制,他会积极地采用变通策略去克服,譬如换一个活动项目来克服缺乏同伴的状况。因此,当个体强烈地感知到自身限制的时候,会导致休闲体育行为返回至前一阶段,如果能积极地变通人际限制,就会促使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进入下一阶段——行动阶段。